历史

如果名将王忠嗣还在世,安禄山还敢反吗?

  唐朝在唐玄宗李隆基统治初期,达到了全盛的局面,经济繁荣、国力强盛,史称“开元盛世”,也就是所谓“盛唐”时期。可是一场“安史之乱”,让唐朝由盛转衰,跌入万劫不复的深渊,再也无法恢复“盛唐”的局面。在这一历史转折的背后,有一位名将往往被人们遗忘,但如果此人若在,或许根本没有安史之乱!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

  这位堪称盛唐时期最厉害的名将就是王忠嗣!那么王忠嗣到底是何许人呢?据史料记载,王忠嗣出身名门太原王氏,父亲王海宾就是一员猛将,“以骁勇闻陇上”。开元二年,王海滨作为前锋,跟随薛讷与吐蕃作战,“苦战胜之,杀获甚众”,但诸将嫉妒王海滨的功劳,于是按兵不动,“海宾以众寡不敌,殁于阵”。

  当时王忠嗣只有9岁,在面见唐玄宗时“伏地号泣”。唐玄宗十分感动,摸着王忠嗣的头说道:“此去病孤也,须壮而将之。”之后唐玄宗授予王忠嗣三项特殊待遇,其一,封官,这个九岁的孩子被封为“朝散大夫、尚辇奉御”;其二,赐名忠嗣;其三,养在宫里,与自己的皇子们一起学习生活。

  王忠嗣成年后,“雄毅寡言,有武略”,在与皇帝讨论兵法时对答如流,唐玄宗非常满意,说道:“后日尔为良将。”之后,王忠嗣被任命为代州别驾,他在位期间,经常率领少数骑兵出塞。忠王李亨听说到,担心王忠嗣战死,赶紧让父皇将其召回。唐玄宗一直担心王忠嗣年轻气盛,一心想为父亲报仇,因此一直不让他去边地为将。

  开元二十一年,王忠嗣终于得到了机会,来到河西地区,与吐蕃作战。王忠嗣确有过人之处,他作战异常勇猛,亲自“提刀略阵,斩数千人,获羊马万计”。后来在与吐蕃的作战中,他甚至单人独骑冲入敌阵,“忠嗣单马进,左右驰突,独杀数百人,贼众嚣相蹂”。这样的猛将升迁哪能不快,王忠嗣很快就成为独当一面的大将。

  开元二十八年,王忠嗣出任河东节度使,此后他又成为朔方节度使,兼任过河西、陇右节度使。一个人担任四镇节度使,这是唐朝历史上从来未有过的,可谓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佩四将印,劲兵重地,控制万里,近世未有也”。这时候,王忠嗣掌握着唐朝最精锐的部队,多达26.7万人。

  咱们再看王忠嗣麾下的将领,也可谓是人才济济,比如哥舒翰、郭子仪、李光弼、李晟这些后来的名将,都是王忠嗣一手提拔、培养起来的。随着王忠嗣威望日隆,引起了宰相李林甫的嫉妒,他不断攻击王忠嗣,导致唐玄宗逐渐失去了对王的信任。特别是王忠嗣与太子李亨关系密切,更让唐玄宗不满。

  李林甫暗中指示人诬告王忠嗣,说他曾经说:“早与忠王同养宫中,我欲尊奉太子。”唐玄宗闻讯大怒,将王忠嗣逮到长安,一度想将其处死。幸亏哥舒翰深受王忠嗣的恩情,“因奏忠嗣之枉,词甚恳切,请以己官爵赎罪”,唐玄宗这才免其一死。不过到了第二年,王忠嗣暴死,死因不明。

  王忠嗣在任期间,就已经对安禄山有所防范,而安禄山也非常忌惮王忠嗣。不过最终唐玄宗帮安禄山挪去了这块“绊脚石”。后来安禄山身兼三镇节度使,成为当时唐朝势力最强的藩镇,从而引发安史之乱。假如王忠嗣若在,以安禄山的实力,根本不敢叛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