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全琫准是怎么发动起义的,起义的过程是什么样的

  发动起义

  1893年4月,东学道教主崔时亨在忠清道报恩郡举行大规模集会,与会者达到2万人,全琫准作为古阜郡接主,也参加了这次集会。这次集会旗帜鲜明地提出了“扫破倭洋”的口号,引来了朝鲜政府的武力驱散。全琫准并没有被朝鲜政府的镇压所吓倒,反而更加坚定了他武装反抗的决心。报恩大会后,东学道正式分化为“南接”和“北接”两派,北接以崔时亨、孙秉熙为首,主张和平斗争,而全琫准则是属于南接,要求武力推翻现政权,驱逐外国侵略者,实现宗教自由和平等社会的夙愿。报恩大会是甲午农民战争的前奏。

  全琫准在报恩大会后回到古阜,当时古阜郡一带适逢歉收,郡守赵秉甲依然巧取豪夺,强征万石洑水税,规定每下一斗种子,好田要交税二斗粮食,次田交一斗。农民多次要求减免,他非但不允,反而拘捕递送呈文的农民代表,并把这笔共计700石的重税纳入私囊。农民们被赵秉甲彻底激怒,他们推全琫准之父全彰赫为首,率40名农民到官衙为民陈情,质问赵秉甲为何非法征收水税。谁知赵秉甲竟诬称全彰赫等人为“乱民”,并将全彰赫等为首几人施以杖刑,结果全彰赫被乱杖打死。全琫准在悲伤之余,决心继承父亲的遗志,救民于水火之中。他在1893年12月联络当地宋大和等东学道徒密议起兵,计划攻打古阜直至占领京城,他们的计划被称为“沙钵通文”。

  1894年2月15日(农历甲午年正月初十),全琫准率领东学道徒与非道徒农民数千人,趁夜攻破古阜郡城三门,袭击郡衙,夺取武器,占领该城。郡守赵秉甲仓皇而逃。起义农民在全琫准指挥下,烧毁地契、卖身契,惩办或赶跑残暴的官吏、地主和土豪,砸开牢门释放无辜的百姓,打开仓库把强征去的税米重新发还农民。全琫准领导农民起义达到初步目的后,便解散了。他将主力转移到离古阜不远的马项市场待机,一面观察政府动向,一面呼吁邻近地方的东学道接主发动民众,举旗响应。“古阜民乱”标志着甲午农民战争(东学党起义)拉开序幕。

  朝鲜政府得悉“古阜民乱”的消息后后,马上派长兴府使李容泰为按核使,前往古阜收拾乱局。李容泰来到古阜,出动800名衙役按名簿对东学道徒和参加古阜起义的农民大肆捕杀,没收财产,甚至株连家属,“一郡居民,痛入骨髓”。因此,全琫准于1894年4月底在茂长发动起义,史称“茂长起包”,他率领农民群众再度攻占古阜,赶跑李容泰。接着,全琫准攻克泰仁县,活捉了县监李冕周,后又占领军事要地和政府粮库所在地——白山,以其地为大本营,称“湖南倡义所”(朝鲜王朝时期,全罗道别称“湖南”,忠清道别称“湖西”)。全琫准在白山召开大会,将8000多名起义农民收编成军队,并在4月30日(阴历三月二十五日)公布了起义的纲领,即“四大名义”:一、弗杀人,弗伤物;二、忠孝双全,济世安民;三、逐灭倭夷,澄清圣道;四、驱兵入京,尽灭权贵。5月4日(阴历三月二十九日)发布了有名的白山檄文,阐明斗争宗旨:

  “吾辈举义至此,决非他故。所望拯百姓于涂炭,奠国家于磐石。当内斩贪虐之官吏,外逐横暴之强敌。举凡苦于两班、富豪之民众,与夫受辱于方伯、守令之小吏,皆与吾辈同其怨恨,勿少踌躇,勿失良机,其速奋起。若失良机,追悔莫及。”

  全琫准在“白山倡义”后几天,起义队伍就发展到13000多人。他们在孙华仲、金开南、金德明等人带领下,从四面八方云集而来。其中,不仅有东学道徒和普通农民,还有奴婢和城市贫民,甚至还有一部分失势没落的两班、儒生、乡班(即农村中的两班)和吏胥,因此这次起义已经远远突破了东学道的范围。东学军一致推举全琫准为总大将,孙华仲、金开南为总领管,金德明、吴知泳为总军师,崔景善为领率将。东学军头缠白巾,手持竹枪,士气昂扬,他们高高举起写着“辅国安民”、“除暴安良”等汉字的大旗,乘胜前进,连取扶安和金沟两邑。

  胜利进军

  全琫准“茂长起包”和“白山倡义”的消息,震动了三南地区。全罗道观察使金文铉率250名官兵和临时招募褓负商千余人来打全琫准。全琫准以伏击战术,于1894年5月11日(阴历四月初七日)晨,在离古阜20里的黄土岘全歼官兵。当夜又攻克井邑,直逼全罗道首府全州。朝鲜政府匆忙派全罗兵使兼壮卫营正领官洪启薰为两湖招讨使,率800京军镇压东学军。洪启薰率京军乘清朝军舰南下,抢先进驻全州。壮卫营是京军的精锐部队,由美国教官训练,使用洋枪洋炮。全琫准考虑到东学军火力不足,尚需夺取地方官衙武器来装备自己,所以决定暂不攻全州,而先打全罗道各郡县,连破兴德、高敞、茂长,东学军愈战愈勇。

  全琫准在茂长偕同孙和中、金开南等人再次联名向全国发表檄文,进一步阐明了他们“以辅国安民,为死生之誓”的志愿。在他们号召之下,各地纷纷爆发了农民起义。洪启薰慑于东学军的声威,不敢出兵。后得知政府又派出援兵才从全州南下,企图一举消灭东学军。全琫准立即挥师北上迎战,在长城郡黄龙村伏击京军,击毙领兵官李学承,重创京军主力。

  当时东学军军纪异常严明,是其胜利进军的保证。全琫准曾为东学军制定了“降者受待”、“困者救济”、“贪者逐之”、“顺者敬服”、“走者勿追”、“饥者馈之”、“奸猾息之”、“贫者赈恤”、“不忠除之”、“逆者晓谕”、“病者给药”、“不孝刑之”等12条纪律,因此深受人民拥护。一位日本记者在同年5月26日《东京日日新闻》上报道说:“东学党有不耽酒色,不吸烟等规定。人人遵守。……严禁践踏农田,妨害农作。……所到之处,都以现金交易。商业照常进行,无危害之患。在人民中声誉很好。”

  在胜利的形势下,全琫准不失时机地率东学军主力继续向全州进发。全州判官闵泳升逃走,守城军放了几炮也四散逃窜。东学军于1894年6月1日(阴历四月二十八日)就打下全州城。全州既是朝鲜南部一个重要战略要地,又是朝鲜王朝五百年基业的发祥地,朝鲜太祖李成桂的祖庙——庆基殿就在全州城内。攻克全州的消息给各地人民莫大鼓舞。除全罗道外,忠清、庆尚、京畿、江原和黄海各道,也接连爆发了不同规模的农民起义。“古阜民乱”的星星之火终于发展成为全国性的农民战争。

  全州议和

  全州失守,各地农民纷纷起义,全国交通断绝,汉城粮源切断,使朝鲜封建统治者大为震动。他们请求宗主国清朝政府“遣兵代剿”。为了赢得时间,一方面增派京军阻止东学军北上;一方面向东学军提出媾和。他们劝诱说,若两军继续交战,不仅王朝圣地全州将变成一片废墟,而且外国军队还会趁机出兵干涉。他们假惺惺地提出双方同时撤出全州,许愿设法使外国军队撤走,表面接受东学军关于实行各项政治改革的要求。

  全琫准打下全州后,准备同忠清道东学军会合,直取首都汉城。可是,以东学道第二代教主崔时亨为首的“北接”一派

  上层领导,却极力反对农民起义扩大发展。甚至向各地发出通告:“借道酿乱,不义也。湖南全琫准与湖西徐璋玉,皆为国家之罪人、师门之逆贼。吾辈当聚力而攻之。”当时,东学军在全州攻防战中伤亡较大,加上农忙季节来临,多数东学军战士归乡心切。另外,他们还畏惧清、日两国军队借口出兵。在这种情况下,全琫准不得不暂时放弃北上,6月10日(阴历五月七日),同朝鲜政府缔结了“全州和议”。东学军于次日即占领全州第12天撤出全州。

  在全州和议中,东学军提出12条改革弊政的方案。从内容上看,它反映了农民反封建反侵略的要求。在朝鲜历史上,第一次提出“平分土地”和民众参与国家管理。随着革命形势发展,全琫准领导东学军开始在各郡县建立农民自治机关——“执纲所”。这是农民革命政权的萌芽形态。它由东学军选出执纲一人和议事员若干名组成,专事处理民间庶政,由各郡县官吏协助工作。全琫准为推进改革,除整顿和加强各地的执纲所外,还用武力在罗州、南原和云峰三邑也建立起执纲所。全罗道53个郡县的实权一时都掌握在东学军手里。但是,地方官吏暗地里阻挠改革方案付诸实施。执纲所里不少投机分子热衷搞个人私利,致使执纲所始终未能起到农民革命政权的作用。

  清军应朝鲜政府要求,于同年6月8日至10日在忠清道牙山登陆,在南下全州时,由于“全州和议”已达成,因此止兵。可是,日本却借口《中日天津条约》(中日有对朝鲜共同派兵权)、《济物浦条约》(日本有权出兵保护在朝侨民)大举出兵朝鲜,使中日两国关系顿时恶化。日本在1894年7月23日袭击了朝鲜汉城的景福宫,挟持国王李熙,扶植以兴宣大院君为首的亲日政权,控制了朝鲜政府。紧接着,蓄谋已久的日本终于在7月25日发动了侵略中国的甲午战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