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多尔衮是清朝开国首勋,他为什么在死后成为谋反朝廷的罪臣?

  大家好,说起清朝开国首勋多尔衮的话,各位一定都有所耳闻吧。

  狡兔死走狗烹,飞鸟尽良弓藏,敌国破谋臣亡。——史记·越王勾践世家

  上文出自司马迁《史记》,是多少功臣宿将的命运写照。自秦汉至明清,古来开国名将都难逃这个“定数”。汉初三杰的韩信是如此,唐朝的裴寂和刘文静也是如此,再到宋明两朝“杯酒释兵权”和“火烧庆功楼”都是如出一辙,包括清朝的开国首勋多尔衮也概莫能外。

  清朝能够入关夺取天下,应该说多尔衮位居首功。他与辽朝的耶律休哥、金朝的完颜宗翰等人都是游牧民族历史上,十分罕见的军事天才。他的一生少年得志,英姿焕发,为清朝的建立南征北讨立下赫赫战功。带领女真八旗子弟攻陷紫禁城,辅佐幼帝顺治混一中原,实现明清两朝的政权交接,成为权倾朝野的首辅重臣。

  顺治皇帝登基七年后,时值壮年的多尔衮突然抱病而亡,虚龄三十九岁。多尔衮一生都奉献给皇太极和顺治皇帝,对皇家更是表现得“忠心不二”,尽心竭力地辅佐先帝幼主。结果死后换来的是朝廷“秋后清算”:抄获家产、削去王爵、除名皇室、斩杀后人、开棺戮尸。总之,朝廷能想到的办法,多尔衮全部“享受”一遍。

  为何多尔衮从清朝最耀眼的明星,顷刻变成谋反朝廷的罪臣。清史记载说多尔衮有伺机自立的野心,乾隆皇帝却为他辩解说有人“诬为叛逆”,到底多尔衮有没有当皇帝的想法。有人说多尔衮是什么想法已经不再重要,他的结局完全在意料之中,这又是为何。

  一早年争储

  多尔衮是努尔哈赤非常喜欢的儿子,也诸子中最精明能干的人。早年,一代雄主努尔哈赤去世后,多尔衮曾与皇太极争夺大汗之位。虽然努尔哈赤带兵打仗勇武有余,但政治斗争经验不足,一场争储风波下来,努尔哈赤以失败告终。失败的代价是巨大的,皇太极一派为剪掉努尔哈赤的党羽,弄出一份“太祖遗命,自尽殉夫”的假诏书,让他的母亲乌拉那拉氏追随先帝。

  皇家没有骨肉亲情可言,大家最关心的永远都是屁股底下的那把龙椅。争夺大汗之位失败,又将自己生母的命搭进去,多尔衮与皇太极就算兄弟感情再好,也会始终心存芥蒂。不要说“同父异母”,就算是同父同母的胞弟都没有商量的余地。连明君圣主唐太宗为了争夺皇位,都不肯放过李建成和李元吉。所以,有人推测就算多尔衮没有谋反。他的人生结局,在与皇太极争储时早已注定。

  二是培植势力

  多尔衮是个点背的人。父亲去世争皇位,没争过八哥皇太极。皇兄死后,又与侄子豪格和福临(顺治帝)争皇位,还是失败收场。皇太极驾崩后,嫡长子豪格与多尔衮成为朝廷两股最大的势力。豪格有老臣代善和济尔哈朗支持,实力也不容小觑。双方曾经上演多次明争暗斗,碍于朝廷的影响不好,多尔衮权衡再三,决定扶持福临继位。在他看来,福临年仅六岁,皇位落在乳臭未干的顺治手里,总比豪格做皇帝对自己有利。

  因为福临继位的话,也只是暂且替自己保管皇位。将来自己腾出手再慢慢收拾豪格等人。顺治帝登基后,多尔衮和济尔哈朗共同为顾命大臣。多尔衮身为托孤大臣,不专心培养顺治,整天安排人带着顺治帝玩,小孩喜欢玩那就让他玩,玩废拉倒。再者多尔衮完全不把顺治皇帝放在眼里,他的爱妃卧病在床,多尔衮居然要求懵懂无知的顺治皇帝亲自到睿亲王府请安。

  另外,多尔衮开始对豪格一派进行大肆报复,迅速培植自己的私人势力。济尔哈朗支持过豪格,也支持过福临,就是没有支持多尔衮。为此,多尔衮怀恨在心,搜罗各种罪名将济尔哈朗挤出朝廷,然后让自己的心腹多铎升任宰辅。失去靠山的豪格,最终也没能逃过冤死狱中。

  三是私下僭越

  多尔衮死后,朝廷为他隆重地治丧。传说,多尔衮的家人将他生前私下做好的皇袍、东珠、黑狐褂全部偷偷放入棺中。别的不说,单单一件皇袍已经构成僭越谋逆,何况那些珍贵物品只有皇帝才能享用。

  关于这种说法还有待商榷,它出自朝廷顺治和济尔哈朗一派。按照正常人的思维,一个人野心再大、头脑再傻,也不至于明目张胆把皇袍带入棺中。就算他想带进去,家人也不会同意,这是株连九族的大事,不是闹着玩的。

  自古成王败寇。关于朝政斗争一事,没有绝对的是与非、对与错。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兵强马壮者为之尔。多尔衮生前没有谋反,不是说他宅心仁厚,唯一的原因是他的实力不够,至于他身后遭到开棺戮尸的结局,与他生前为人嚣张跋扈有关。从清史的记载和人性的角度来说,多尔衮应该有过自立称帝的野心和动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