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蜀国让廖化当先锋,真的是因为“蜀中无大将”吗?

  今天小编为大家带来蜀国真的是“蜀中无大将”,让廖化当先锋吗?希望对你们能有所帮助。

  在今天有一个典故,“蜀中无大将,廖化作先锋”,比喻团队里面没有出众的新人,要年老的,有经验的人来担负重任。而在三国中意思就是说当时能征善战的将领都去世了,比如蜀国五虎将、魏延等,也就是说蜀国在年轻一代没有继承人,没有人才可用,只能让年老的、有经验的人来担任先锋,姜维只能任命廖化当先锋了。但是这个出处不是正史《扫迷帚》的典故也在今天误导了大家,蜀国是有大将,而是因为当时因素太多。

  先说说姜维,在诸葛亮死后慢慢的接掌军权。从公元238年姜维跟随大将军蒋琬驻守汉中开始,到他被杀时,为完成诸葛丞相的使命,姜维在这三十多年间共北伐了11次,《三国志》中有记载。在公元249年姜维第四次北伐时,姜维派廖化为先锋去洮城,这也就是廖化作先锋的实际情况。

  姜维独力与魏国众多将领作战,这也就有了《扫迷帚》的典故了。事实也确实如此,在前四次北伐时年轻一辈有才将领没有,这是在这一年,名将夏侯霸投降蜀汉,这才有了底气,在之后的北伐中年轻有为将领张翼、罗宪、霍弋(霍峻儿子)、傅佥(傅肜儿子)等又都不上北伐战场,后有了夏侯霸随姜维北伐,但姜维对非常喜欢傅佥这个将领。

  姜维继武侯之志,爱戴士卒,实施北伐,但是武侯儿子诸葛瞻就不答应了,在邓艾奇袭大军到来时,诸葛瞻悲痛说道:“我于内不能除去黄皓,于外不能制衡姜维,进军又不能守护国土,我有三罪,还有什么面目回去呢?!”于是坚守阵地决战邓艾,与儿子战死绵竹。

  这句话体现出姜维与诸葛瞻严重不和,至始至终不支持甚至排斥诸葛亮的北伐大业。在蜀汉后期,诸葛瞻主内统领国事,而姜维和整个朝政不和,只能北伐缓解压力。所以只能靠姜维一个人维系北伐大计,诸葛瞻等都不都参与的,连他们的手下也是。

  蜀汉后期名将霍弋、张嶷等都平叛南方内乱,驻守南中,无暇北伐。但却有一个不靠谱的胡济将领随姜维北伐,也因为他没有领军赴约,使得姜维被邓艾打败。说了这么多,总之蜀汉后期是有名将的,只是因素太多了,最大的两个因素就是诸葛瞻和姜维不和和南中内乱,才使得姜维北伐没有大将,而诸葛瞻和姜维又是死忠之人,实在是可惜呀!#姜维#北伐#廖化收藏

  姜维继武侯之志,爱戴士卒,实施北伐,但是武侯儿子诸葛瞻就不答应了,在邓艾奇袭大军到来时,诸葛瞻悲痛说道:“我于内不能除去黄皓,于外不能制衡姜维,进军又不能守护国土,我有三罪,还有什么面目回去呢?!”于是坚守阵地决战邓艾,与儿子战死绵竹。

  这句话体现出姜维与诸葛瞻严重不和,至始至终不支持甚至排斥诸葛亮的北伐大业。在蜀汉后期,诸葛瞻主内统领国事,而姜维和整个朝政不和,只能北伐缓解压力。所以只能靠姜维一个人维系北伐大计,诸葛瞻等都不都参与的,连他们的手下也是。

  蜀汉后期名将霍弋、张嶷等都平叛南方内乱,驻守南中,无暇北伐。但却有一个不靠谱的胡济将领随姜维北伐,也因为他没有领军赴约,使得姜维被邓艾打败。说了这么多,总之蜀汉后期是有名将的,只是因素太多了,最大的两个因素就是诸葛瞻和姜维不和和南中内乱,才使得姜维北伐没有大将,而诸葛瞻和姜维又是死忠之人,实在是可惜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