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明成祖朱棣身世之谜:永乐大帝为何隐瞒生母真相?

  朱棣生母之谜:朱棣,历史上著名的永乐大帝,一生文治武功臻于极致,朱棣是“朱三多”,即说不清楚的谜团多,干出的大事多,遭受的争议多。他的出生,就属于“三多”里面的“谜团多”。

  元朝末年的至正二十年(1360)的四月十七日,朱棣出生在当时的应天府,也就是今天的南京。关于他出生的现场情况,被后人描述十分神奇——云气满室,光彩五色,照映宫闼,连日不散,这些都被看做是朱棣以后当皇帝的吉兆。中国古代有一个传统,凡是名人、富贵之人出生时必定会有不同于平常人之处。这些迷信说法,都是人为制造或者附会的。

  那么朱棣出生时到底是什么一个情形呢?当时他的父亲朱元璋还没有取得天下,只是占据着应天府以及周边和浙江一部分地区。这至多只能算是元末群雄割据中一支较大的势力,但谈不上是实力最大的一支。那时候朱元璋还是元末农民军小明王的部下,官职是江南等处行中书省左丞相。

  朱棣出生在这样的家庭里,当然也算得上是个贵家的公子。但是他这样的贵家公子在当时还是命运叵测。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那个时候与朱元璋为敌的上游有陈友谅,下游有张士诚,都虎视眈眈的,想灭掉朱元璋。朱元璋天天忙于跟他们打仗。后来足智多谋的朱元璋在这场争斗中逐渐强大起来,最终消灭了这两支与他争夺天下的最强的势力。现在我们在这里用寥寥数语来说这事,好像这是不费吹灰之力的事,但在当时那是相当不容易的。不过这些都是朱元璋承担的事儿,这时的朱棣还是一个刚刚出生的婴儿。

  朱棣是朱元璋的第四个儿子。他出生时,上面已经有了三个哥哥,是他的同父异母兄弟。同父,就是父亲都是朱元璋;异母,就是说朱棣跟他的哥哥们不是同一个母亲生的。那么,朱棣的生母是谁呢?

  关于这个问题,《明史·成祖本纪》里面是这样记载的朱棣“……太祖第四子也……母孝慈高皇后”。

  也就是说,他的父亲是明太祖朱元璋,生母是孝慈高皇后。谁是孝慈高皇后呢?孝慈高皇后就是朱元璋的元配马皇后。

  当初朱元璋投奔红巾军郭子兴的时候,马氏是郭子兴的养女。郭子兴很看重朱元璋,就把养女马氏许配给了他。多年以后,朱元璋当了皇帝,马氏也就理所应当地成了马皇后。她就是那位出名的大脚马皇后。其实马皇后的脚并不特别大,应该说是正常的脚,只是因为她从小就在军队里,没有缠足。

  中国古代不是有缠足的陋习吗?女性从小就要缠足,缠了足把脚变成小脚,这在当时认为是正常的,而且也是当时的审美潮流,因此不缠足的脚反倒成了大脚,被认为是不美的。朱元璋当了皇帝以后,有人看不起他和马皇后,就画了一幅漫画,画的是一个妇人,怀里抱着一个西瓜,下面露出一双大脚。言外之意是,怀西妇人好大脚。马皇后是淮西人,这幅画就用怀里抱西瓜表示“淮西”,再画上两只大脚,不就成了淮西妇人大脚了吗?这是有人故意挖苦朱元璋的,就相当于咱们今天常见的讽刺漫画。这都是题外话。

  那么朱棣究竟是不是马皇后生的呢?有人可能要说了,那不是《明史》上明确记载的吗?难道还会有错?可是大家要知道,历史上的那些正史记载,往往是记给后人看的,史官往往会有意要掩盖一些历史的真相。关于朱棣生母这件事,就有着一段曲折的隐情。什么隐情呢?其实朱棣的生母并不是史书中所记载的马皇后,而是另有他人。那么这个被历史的迷雾遮掩起来的女性究竟又会是谁呢?

  亲情难顾

  大家知道,在中国古代实行的是一夫多妻制,一个男人可以娶几个老婆,所生的子女,也就有嫡庶之分。大老婆生的叫嫡出,小老婆生的叫庶出。虽然都是兄弟姐妹,但嫡庶有别,在家庭中的地位与待遇是大大不一样的。朱棣自称是马皇后所生,那就属于嫡出,身份地位要在庶出的藩王之上。

  朱棣夺位当了皇帝以后,专门让人编写了一部书,叫《奉天靖难记》。这部书的一开头就说:“今上皇帝(就是朱棣),太祖高皇帝第四子也。母慈孝高皇后,生五子,长懿文太子,次秦王,次晋王,次今上皇帝,次周王也。”因为当时人们都知道他和周王朱是一母所生,为了说明自己是马皇后嫡子,所以连周王也名列其中了。到了再修《天潢玉牒》时,又改成说马皇后亲生子二人,只有朱棣和周王,还有两个女儿宁国公主、安庆公主是马皇后所生,太子朱标、秦王、晋王又变成“诸母所生”了,其余诸王,则说是“皇妃所生”或者“皇贵嫔所生”、“皇贵人所生”、“皇美人所生”了。这样一来,只有朱棣生母的等级最高。太子、秦晋二王,只用了一句含糊的“诸母所生”,其余无论是皇贵妃、皇贵嫔,还是皇贵人、皇美人,都是皇帝后宫妃嫔的名号,地位一级不如一级。从朱棣强调太子诸王的生母这件事情上,我们可以看出这是多么重要的事情。说来说去,朱棣必须把自己说成是马皇后所生的身份地位最高的一个儿子,所以朱元璋和马皇后才会对他独钟爱之。

  如果真如朱棣在《天潢玉牒》中说的那样,只有他跟周王是马皇后亲生儿子的话,那么按照明朝的嫡长子继承皇位的制度,就应该让他当太子,而不是让老大朱标当太子了。因为朱标虽然年长,却是“诸母所生”,不是马皇后生的,不能算是嫡出。真是欲盖弥彰啊,小聪明用得不当反而会适得其反。关于生母一事,朱棣在《天潢玉牒》中编得有点过分了,反而露出了马脚。

  其实马皇后从来就未曾生育过,太子朱标、秦王和晋王,的确都不是马皇后所生,而是李淑妃所生。朱棣和周王朱也都不是马皇后所生。只是他们自出生起,就由马皇后抚养,只认马皇后为母亲,所以在他们小的时候,只知道母亲是马皇后,都不知道自己真正的生母是谁。等到长大成人,才慢慢知道了一些情况,可是谁也不敢去问,也不敢讲,其实也不愿意讲,因为他们都知道嫡出与庶出的区别。好端端地去自认庶出的身份,那不是有毛病啊?那等于自降级别。更何况如果惹得朱元璋、马皇后不高兴了,还不知自己会倒什么样的霉。但是实际上当时人们是知道这些情况的。后来朝廷怕朱棣起兵造反时诸王会追随他,就首先把周王抓了起来,理由是周王是朱棣的同母兄弟。朱棣哪里能咽下这口气,他为此与朝廷打起了一场口水战。最后他打下天下,当了皇帝,这件事也就再没有人提起了。

  一般来说,儿子做了皇帝,母以子贵,亲生母亲不论原来是什么身份,即便是死了,也都可以被尊为皇太后。可是朱棣的生母却一直都没能享受这样的待遇,不仅如此,甚至连公开的场合都不能出现。

  这实在是一幕悲剧,我们不妨想一想,人世间母子之情是何等珍贵?朱棣明明知道自己亲生母亲是谁,却迫于锦绣前程不能公开承认,只能修个寺庙,秘密祭奠。读史每到此处,我心里总会有一种说不出的心酸之感,感慨权术凌驾于亲情的悲哀。

  朱棣为夺取皇位,杀人如麻,他甚至可以被评为中国历史上杀人最多的皇帝之一。那时候他几乎是杀红了眼,绝对是顺之者昌,逆之者亡了。可是到了要认自己的生母了,他却遮遮藏藏,欲盖弥彰,软弱得让人难以理解。这其中有什么原因呢?我认为不外乎下面这几点:

  一、保皇位。朱棣费尽千辛万苦抢来皇位很不容易,他的做法在人们心目中被视为篡位。名不正则言不顺,因此他若要保住皇位,就得拼命掩盖篡位的恶名,想尽千方百计来证明自己皇位的合法性。于是就得打出正牌来。如果出身既是庶出,又是篡位,这皇帝能不能当下去还真不好说。我们在这里揣测一下,朱棣每当想到不能承认亲生母亲的身份,不能给她应得的荣誉和地位,一定非常苦恼,非常愧疚。可这事又万万不能对外人讲,也就只好把母亲的牌位放到寺庙里,在心里默默请求母亲原谅自己。人在江湖身不由己,为了坐稳皇帝的宝座,他只能忍痛这样处理了!

  二、争正统。马皇后是正牌皇后,因此说是她生的,身份自然就是正统的了。同时也就可以为朱棣的夺权找到借口——当初朱元璋和马皇后原本就是想把皇位传给朱棣的,只是因为有人出坏主意,才传给了皇太孙朱允炆。另一方面,朱棣说自己是马皇后生的,也就比太子妃生的朱允炆的地位更正统了。

  三、怕舆论、要面子。朱棣的生母碽氏是一位蒙古族的女性。在今天看来,这当然算是一件好事,因为少数民族在工作学习生活中会有一些优待政策。可在当时,就完全不是这么回事了。朱元璋是从蒙古族统治者手中夺得天下的,当时元朝残余势力虽然退到大漠以北,可仍然苟延残喘地与明朝对峙,双方还在打仗。朱棣若承认是碽氏所生,就等于承认自己是蒙古族的后代。看过金庸先生写的《天龙八部》的朋友都知道萧峰的命运,就因为他是契丹人的儿子,中原武林就不容他。这就是朱棣不能公开认自己蒙古族生母的主要原因。

  朱棣生母这件事对于朱棣的性格和一生的所作所为产生了巨大影响,而这种影响,若悲观地看,是消极的——它使朱棣的性格有点扭曲。比如,他过早成熟,城府很深,自负,做事果断但有时偏执,不计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