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清朝大臣凌晨上早朝,他们去哪儿吃早饭?

  北宋诗人苏轼曾诗云:“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乐天派诗人苏轼是一个正宗的“吃货”,官场失意也不能妨碍他吃吃喝喝的乐趣,被贬到惠州他便日啖荔枝三百颗,被贬到黄州,他便日日尝鲜黄鱼肥。苏轼所衍生的关于吃的文化可谓是数不胜数,然而每一个人都是生活家,吃也是人生的一件大事。

  俗话说:民以食为天。无论是沿街乞讨的乞丐,还是高庭大宅的人家,无论是街头叫卖的小贩,还是幽居深闺的少女,每一个人都有一日三餐吃饭的需求。寻常人家都羡慕高官的生活,然而他们也有自己的烦恼,其中的一项,也与吃饭有关,他们也同寻常人家一样,担心自己的吃饭问题,那就是上朝的时候上哪儿吃早饭。

  上朝对于朝廷命官来说,就如同小孩儿上学一样的寻常事,甚至每年上朝的时间比上学还要久,并且还更早。历史上不乏有勤勉的皇帝,譬如雍正,每日五更起床,天刚蒙蒙亮就上朝。天子就住在紫禁城,离上朝的乾清宫不算远,可以说是非常近,但对一些大臣来说那可是很远的距离。

  古时京城的房价也很高,普通大臣甚至不能在京城中拥有一套房,只能在京郊置办房产,这大大拉远自己上朝的距离。很多大臣甚至天不亮就开始出门,更有甚者从凌晨一点就在宫门口等着宫门打开,开始上朝。然而往往离开始上朝还有一段时间,那么这段时间怎么办呢?只能几个关系好的大臣聚在一起聊天。

  但这么早起床,没吃早饭怎么办呢?聊天也不能让自己肚子不饿呀。因出门太早,有些大臣在家里并不能吃到早饭,都是饿着肚子来上朝。有一些商贩和太监们就瞅到商机,当时的法律也没有规定不能在紫禁城外设摊贩卖,因此紫禁城外的早餐路边摊就兴起了。

  大臣们穿着朝服,带着官帽坐在一起吃早餐,谈谈朝中的逸闻趣事,聊聊八卦,也是紫禁城的一大风景线。我们暂且称它为紫禁城早餐摊,那么在早餐摊能买到什么呢?最常见的是杏仁茶和苏造肉、芝麻烧饼、炒肝、卤煮等,种类还是挺丰富,挺有老北京的感觉,但现在苏造肉不太常见,然而其他的这几样仍然出现在北京人的饭桌上。

  除紫禁城早餐摊外,还有其他吃早餐的地方吗?因封建王朝的等级制度森严,上级与下级之间甚至不敢多交流,官职低的官员也不太好意思同上司,或者上司的上司一起吃早饭,于是他们也找到一个属于自己的交流场所,便是东华门外的小吃市场。这里更多的是平民百姓热衷的地方,烟火气十足,早餐的品种也就更多。

  谈起老北京的早餐,现在大多数人想到的就是豆汁儿,除豆汁儿之外甜浆粥、老豆腐、高汤馄饨、豆汁儿焦圈、螺丝转儿油炸鬼、大腌咸菜等等,数不胜数。如果这些都只是中下层官员和中高层官员的早餐待遇,那么军机处的官员他们的早餐供应会是怎么样的呢?

  这就不得不提到“第三皇家食堂”军机处食堂,军机处虽不提供伙食,但仍然可以为军机大臣们开小灶。在暖和的屋子里吃着油条和茶,虽没有外边的早餐种类丰富,但胜在温暖舒适,吃完后也可以小憩一下,这也是高官独有的待遇。

  因早餐行业的兴起,有一位名叫王库儿的平民百姓,在机缘巧合之下捡到一块宫牌,并冒充宫牌主人随意进出紫禁城,还做起馒头生意,他卖的馒头个大味美,深受大臣乃至宫女太监的喜爱,就这么卖了两年多才被逮住,最终他的结局也不为人知,但他这两年所赚取的钱财之多,也可以反映当时紫禁城早餐服务行业的兴旺发展。

  王者以民为天,而民以食为天。中国从古至今便是一个美食之国,除了地大物博,食材丰富之外,人民爱吃会吃乐吃,这一点为中国的美食事业添砖加瓦,早餐事业的发展反映出的人文关怀是其他国家所不能比的。一个国家给予国民和其他国家人民最大的善意,就是来自于美食所透露出的温度和包容性。作为一个人口大国,我国的美食数不胜数,这不仅体现我们国家的历史文化,也体现国民的生活幸福指数之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