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时期的辽东局势到底是什么样的,朱明王朝的灭亡它是全责吗
很多人都不了解明末辽东局势的事情,接下来跟着小编一起欣赏。
1644年,是历史上一个影响深远的印记,崇祯怀着无尽的悔恨在煤山自缢,大顺政权入主紫禁城,接着又是一片石之战,吴三桂联合清朝多尔衮大战李自成,从此迎来了满清定鼎乾坤的年代,这是一个乱世,也是一个大争之世,有人欢喜有人忧愁,就像一张脸谱,千变万化,不禁让人感慨万千。
辽东局势是明末一个不可绕过的话题,虽然不能绝对的说朱明王朝的灭亡就是它的全责,可是纵观朱明的那段历史,辽东问题的确是困死了大明,我们由点及面的看,满清在辽东搅起的风云一步步将朱明带入了无尽的深渊而不可自拔。
要说大明的灭亡,是无法简单的说成是由李自成或者满清而造成的,这样显得过于片面,我们要通过表象而看到实质,如此一来,说的范围就广了。朝堂的党争以及朝臣的不作为,皇帝的刚愎自用和猜忌多疑,晋商私通关外满清政权与其互通有无,明廷对百姓的不断剥削,屋漏偏逢连夜雨又历经了小冰河期等等一系列的问题罗列而出,这就是造成明朝灭亡的根本原因。
王朝发展了二百多年历史,自然会经历一个土地兼并,贪污腐败,公权私用,军队战力下降,国库空虚,贫富差距两极化的趋势,这是文化属性,是客观规律,每每到这个时候,国家社稷会出现危机,如此等待王朝的要么是中兴,要么就是走向灭亡。
明朝经过张居正的一条鞭法改革,初见成效,实现了短暂的万历中兴,可是万历皇帝30年不上朝,加上万历三大征,国家财政危机再现,到达万历末年,辽东局势开始登上历史舞台,努尔哈赤以建州女真为基础,统一了海西女真和野人女真,女真部落开始向外急剧扩张,后金政权一时间成为了明廷在边境的主要问题,由此有了萨尔浒之战,明军兵力13万,后金6万,结果却是后金集中优势兵力,以“任尔几路来,我只一路去”的战术而大获全胜,从此明朝陷入了被动防御之态。
辽东局势自此迅速败坏,女真时时侵扰,辽东成为整个明廷所要面对的最紧急问题,虽然明廷萨尔浒大败,可是面对女真对辽东的蚕食,仍然是投送了不少的兵力进行援助,1621年,努尔哈赤攻沈阳,由此爆发了一场大战,明廷秦良玉率领的四千白杆兵和三千浙江兵投入援助行动,对战后金上万精兵,难解难分之际,炮火的加入,后金惨胜而告终,浑河血战,丢城失地,精锐覆没,这在无形中加剧了后金的嚣张狂妄和明廷的恐惧。
如果说,明廷就此社稷不保,将有倾覆之危,这就有些太小瞧朱明的实力,一个立国200多年的王朝,哪有几场败仗就垮掉的道理。除掉之前所说的各种次要原因,崇祯的覆灭主要是由于李自成的农民军,而明廷的崩塌是因为明军两线作战,如果仅仅后金一路,相信满洲人还在关外吹西北风吧,不可否认崇祯自缢的惨淡结局却是辽东问题一手而造就的。
辽东是问题的起点,本身明朝在末年时就已经是百弊丛生,九边问题更是一度将明廷的国库掏空,赤字频繁,到了辽东日益严峻的形势,战争的损耗更是将崇祯皇帝弄得头疼不已。在天启朝时,为什么后世不少人都痛恨东林党,相较而言对阉党对魏忠贤的态度却是好上不少呢?并不是说魏忠贤是什么好货,主要原因之一是至少阉党可以给皇帝搞来钱,比之欺世盗名,之乎者也的道德君子们是看得顺眼点罢了。
明军对于蒙古铁骑并不占据优势,可是明朝却是利用体量优势和坚固的城防而将其阻挡在了草原,以此类推,明军在和后金对阵之时,虽然军事上搞不定满清八旗,那是不是能用如出一辙的办法呢?明军的确是用了,也有着效果,可是辽东问题又引出了另一个态势。
战争是要花费巨大的,辽东的女真问题占用了明廷国库无尽的粮饷,没钱什么都干不了,怎么办呢?由此就有了加征辽饷,不仅要开源还要节流,裁撤驿站吧,如此引出了李自成,这算是辽东局势而引出来的社会问题,接着又是小冰河期,结果农民军起来了,问题出现就得解决啊,于是加征剿饷,后来又有了练饷,一层接着一层,三饷一加,全国民变,给农民起义源源不断的兵员以土壤,最后的结果是明廷能以狭关险隘防守蒙古和满清,却防不了内部的起义,两线作战直接就把明廷给拖垮了。
那么辽东问题就没有办法解决了吗?当然有,而且出现的时机还有好几个呢!扬长避短,建筑防御工事,以己之长对敌之短,这一点,在1619年熊廷弼出任辽东经略以来就干得不错,他整经练武,修缮城池,造战车,治火器,建立广元防线,努尔哈赤在其手中是半点便宜都占不到,可恨的明廷的党争严重,因为熊廷弼是楚党,所以被撤换了。须知那时女真实力尚弱,正是以体量优势来磨灭它的好时机。除了熊廷弼外,还有帝师孙承宗,那可是明末战略级别的人物,一手建立了宁锦防线,且还创立了关宁铁骑,让后金在关外只能望洋兴叹,可最终还是因为党争,被迫下野,自督师袁崇焕死后,后金更是发展迅猛,明军内忧外患,此消彼长,最终形成了定鼎天下之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