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庾岭路是谁主持修建的?产生了哪些影响呢?
大庾岭位于韶关北部。在大汉帝国初建之时,大庾岭沿线满山梅花,岭上镇守横浦关的是刘邦手下的大将梅口,所以这里又被称为“梅岭”,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往下看。
在南方的五岭中,大庾岭“居五岭之首,为江广之冲”。绵延200多公里的大庾岭山脉,横亘在粤赣两省之间。上古时期,这里人烟稀少,车马不通。最初的山道开辟,和2000多年前的一场战争有关。
当时,秦始皇为了完成统一大业,派遣50万大军分5路南征百越,其中一路经过江西南安(今大余),
越过大庾岭时看见岭上遍布荆棘,到处是悬崖峭壁,只好停下来劈山开道,经过数月的努力,一条从豫章(江西)越岭至东粤(广东)的简便山路才得以诞生。
不过,当时虽然有了山路,但道路崎岖,行走其中,一不小心就会掉下深谷。这样的情况,直到那位有着“岭南千年第一流”之称的大唐丞相张九龄出现,才得以终结。
公元716年,张九龄告病归乡时经过大庾岭,看见岭路险峻,百姓苦不堪言,便上奏玄宗,请求开凿大庾岭路,改善南北交通。他还在奏折中强调,大庾岭道路的重新开辟对帝国财政将有很大帮助,听闻有税收,唐玄宗下诏,命令张九龄开凿大庾岭路。于是,大唐历史上一场重要的道路工程就如火如荼地开始了。
工人们忙碌开凿了近两年时光之后,一条宽一丈,长30里的山间大道诞生了。这条大道南通广东南雄,北接江西南安(今大余)。新路开通之后,南北交通大为改观。后人更是吟出了“荒祠一拜张丞相,疏凿
真能迈禹功”的诗句,以褒扬张九龄整修道路的功绩。
此后,历朝历代都对这条岭路十分重视,仅是有文献记载的国家大规模修铺路面就有10多次。
时任广东转运使的蔡抗曾经大修道路,而且还在南雄境内的大道上修建“梅关”,大庚岭古道因此又获名“梅关古道”;公元1518年,广东佥事吴廷
举下令在岭道两旁种上松树、梅树5000余株,他甚至还亲自参与植树,当地县志记载说:吴廷举十年两度手栽松,种得青松一万株。”
在历史上,大庾岭新路被看成是岭南经济、文化、社会发展的“生命之路”。日本汉学家中村久四郎在《唐代的广东》一书中赞美道:“张九龄开凿新路,
就是将南北的喉咙,也就是把广东北面的重镇南雄岭开通,使广东的港口和中原交通得到便利,并且间接使广东与中原及海外各国的通商得到便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