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汉武帝临死前,为什么把所有孩子嫔妃杀了?

  今天小编给大家带来汉武帝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

  公元前87年,一代雄主汉武帝去世,并将皇位传给了8岁的幼子——刘弗陵。在临终前,汉武帝却做了一件惨无人道的决定,诛杀自己所有有孩子的嫔妃,其中便包括刘弗陵的生母——钩弋夫人。

  钩弋夫人姓赵,河间人。据史书记载,汉武帝巡行河间时,望气者说此地有个奇女子。随后,汉武帝命人在当地查访,果然得到了一个姓赵的奇女,而她便是钩弋夫人。据说,钩弋夫人天生不能舒张自己的手掌,总处于握拳状态。结果天子一摸她的手,紧握十多年的拳头竟自动张开。

  其后,汉武帝将赵氏立为婕妤,让其居住钩弋宫,因此赵氏被称为钩弋夫人。不久后,备受宠幸的钩弋夫人生了刘弗陵。据说,钩弋夫人妊娠长达14个月,汉武帝听说后感慨道:

  “听说尧十四个月乃生,看来刘弗陵也一样。”

  当时,戾太子刘据因巫蛊之变被杀,而燕王刘旦、广陵王刘胥皆不成器,因此汉武帝早就属意将皇位传给刘弗陵。但是刘弗陵年纪太小,汉武帝怕他无法担负整个帝国。

  为了扶稳刘弗陵的皇位,汉武帝为他挑选了霍光、金日磾、上官桀等托孤大臣,其中以霍光为首辅。

  选好了托孤大臣后,汉武帝终于做出了一个凶残的决定——杀死所有生过孩子的嫔妃,而首当其中的便是刘弗陵的生母——钩弋夫人。首先,汉武帝随便找了个罪名,将钩弋夫人谴责了一顿。

  汉武帝眼中冒出的杀气,几乎把钩弋夫人吓瘫,她赶紧脱掉自己的簪子,向汉武帝叩首求饶。然而汉武帝却绝情地说:“快把她送到掖庭狱,立即处死!”其后,侍卫们架起了钩弋夫人,而钩弋夫人还不断回头望向汉武帝,希望能看在生子之功的面上,饶她一命。但是汉武帝却吼道:

  “趣行,汝不得活!”

  就这样,可怜的钩弋夫人死在了云阳宫。据《史记》记载,当天沙尘漫天,仿佛老天都在为钩弋夫人的悲剧而愤慨。

  钩弋夫人死后,汉武帝问其左右:“大家都怎么看待我?如实回答?”左右侍卫不敢怠慢,回答:

  “人言且立其子,何去其母乎?”

  对于侍卫的亢直,汉武帝并未怪罪,而是心安理得地说:“这不是你们这些愚人能理解的。自古以来,国之所以乱,都是因为主少母壮。女子闲居宫中,如果淫乱后宫,谁能禁止?你没听说吕后之祸吗?”

  很显然,汉武帝既怕女主干政,又害怕年轻的钩弋夫人给自己戴绿帽子。不说吕后,当年秦宣太后以及秦始皇生母赵姬不就是这样的吗?

  对于汉武帝残酷的行为,太史公司马迁评价道:

  “故诸为武帝生子者,无男女,其母无不谴死,其可谓圣贤哉?昭然远见,为后世计虑,固非浅儒所及。谥为“武”,岂虚哉?”

  汉武帝死后,刘弗陵继位,是为汉昭帝。而实际政权却为霍光所控制,霍光继承了汉武帝晚年休养生息的政策,并继续打击匈奴、夺取西域。不仅恢复了国民经济,而且还彻底降服了匈奴,实现了“昭宣之治”。若有钩弋夫人的掣肘,霍光还能像历史上那样有效贯彻自己政策吗?

  然而汉武帝的深谋远虑,却在1948年得到了应验。1861年,慈禧太后联合恭亲王奕,发动了辛酉政变,将咸丰皇帝留下的顾命八大臣一举拿下。而慈禧太后,也开启了她垂帘听政的历程。

  从1861年到1908年,慈禧这位女独裁者独断专行,将中国带进了沟里。对外屡战屡败,丧师失地,将中国拖到了灭亡的边缘。而慈禧太后的教训也印证了汉武帝担忧:

  “母壮子幼,必为国家之祸。”

  慈禧太后所经历的同治、光绪以及宣统三位皇帝,无不是幼年皇帝。在大多数时间,这些皇帝不过都是慈禧太后的提线木偶。慈禧虽然是精明强干的政客,但作为一个文盲,实在无法驾驭这个庞大的国家。就如曾国藩在日记中所说:“皇太后似无一句要语”。

  因此有人认为,若要锐意改革、信任汉臣的肃顺辅政,绝对比文盲慈禧秉正更好,即使败于列强,也不至于输得那么惨,乃至于酿成庚子之变。由此,有网友认为,若咸丰皇帝还不如效仿汉武帝,将慈禧杀掉,或许就不会有辛酉政变这样的内耗。

  在笔者看来,历史确实有很多优秀的女政治家。但在古代,女主干政却对国家有巨大的危害。这是因为女人当权,名不正言不顺,会遭至许多大臣乃至于皇帝的反对。而女主为了维护自己权利,必然会纠集自己的势力。因此只要有女主当权,就必然有后党和帝党之争。对于国家政治生态来说,这是非常不利的。

  在国势平稳之时,女主当权危害较小,比如东汉邓太后、北宋高太后都曾引导了一个治世。但在乱世,女主当权却万万不能。汉武帝晚期,匈奴逐渐复兴,重新攻略边郡;国内矛盾尖锐,民变四起,汉朝面临极端的危机。因此汉武帝快刀斩乱麻,杀死了钩弋夫人,稳住了辅政大臣霍光的地位,最终避免了剧烈内耗,实现了昭宣之治。

  而咸丰时期,外部有英法联军以及沙俄的入侵,内部有太平天国以及捻军的叛乱。而咸丰却妇人之仁,没有及时处理慈禧,不仅死了肃顺,还在甲午战争时期酿成了帝后之争,最终将中国送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由此可见,汉武帝才是真高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