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秦国出现的将相失和,最后导致白起被赐死

  将相和,这是一个家喻户晓的历史典故。战国时期,赵国舍人蔺相如奉命出使秦国,不辱使命,完璧归赵,所以被封了上大夫;又陪同赵王赴秦王设下的渑池之会,使赵王免受秦王侮辱。赵王为表彰蔺相如的功劳,封蔺相如为上卿。面对蔺相如的不断升迁,武将廉颇很是不服,所以屡次对人说:“以后让我见了他,必定会羞辱他。”蔺相如知道此事后以大局为重,尽量不与他相见。后来廉颇得知蔺相如此举完全是以国家大事为重,向蔺相如负荆请罪。之后两人合好开始尽心尽力的辅佐赵王治理国家。

  对于赵国来说,蔺相如、廉颇这一文一武之间的和睦,显然有助于增强赵国的实力。与此相对应的是,将相之间的失和,无疑会削弱自身的实力。在战国时期,秦国就出现了将相失和的问题。在这场最惨烈的将相之争中,可谓没有赢家,并且还损秦锐士二十万,推迟了秦朝的建立时间。

  一

  首先,秦国最惨烈的“将相之争”,发生在白起和范雎之间。一方面,白起(?—公元前257年),秦国白氏,名起,郿邑(今陕西眉县常兴镇白家村)人。战国时期名将,

  “兵家”代表人物。另一方面,范雎(?-前255年),字叔,魏国芮城(今山西芮城)人,著名谋略家,秦国宰相,因封地在应城,所以又称为“应侯”。秦昭襄王这位君主在位时,白起、范雎这两人可谓左膀右臂,成为秦昭襄王开疆拓土的重要帮手。

  不过,在长平之战后,白起和范雎的关系逐渐恶化,乃至于走向了对立。众所周知,在长平之战中,不仅赵括被杀,赵国的40多万精锐士卒,也被白起坑杀了。在赵国元气大伤的背景下,白起本来准备趁机消灭赵国。秦昭襄王四十八年十月,秦国再次平定而来上党郡,后兵分两路进攻韩国和赵国。

  二

  面对秦国大军的步步紧逼,韩国和赵国都非常恐惧,派苏代用重金打游说秦国宰相范雎,并且向范雎传达“白起如果消灭赵国的话,那么他的地位就会超过你”的意思。在此基础上,韩国和赵国还表示愿意割地求和,不让白起再得灭赵之功。对此,范雎也嫉妒白起的功劳,担心白起会压制自己,于是秦兵疲惫,急待休养为由,请求允许韩、赵割地求和。秦昭襄王应允。韩割垣雍,赵割六城以求和,正月皆休兵。白起闻知此事,从此与范雎结下仇怨。

  对此,在笔者看来,长平之战刚刚结束的时候,确实是一个消灭赵国的机会,这样可以不给赵国喘息之机。不过,对于宰相范雎来说,显然是因私忘公了,也即因为个人利益上的计较,阻挠了白起消灭赵国的计划。进一步来说,由于范雎没有以大局为重,不仅导致秦国将相失和,还让秦国在接下来的邯郸之战中付出了惨重的代价。

  三

  公元前259年1月,秦昭襄王停止了继续攻打赵国的步伐。不过,到了同年九月,秦又发兵,使五大夫王陵攻赵邯郸。正赶上白起有病,不能走动。公元前258年1月,王陵攻邯郸不大顺利,秦王又增发重兵支援,结果还是没有收获。白起病愈,秦王欲以白起为将攻邯郸,白起却认为不应该发兵攻打赵国了。也即在白起看来,秦国已经错过了消灭赵国的最好时机。现在赵国经过半年多的时间,已经恢复了一定的实力,再加上战国七雄可能干涉,所以不应该继续攻赵。

  不过,秦昭襄王不听,改派王龁替王陵为大将。公元前257年12月,魏、楚两国军队先后进抵邯郸城郊,进击秦军。赵国守军配合城外魏、楚两军出城反击,从而取得了邯郸之战的胜利。在不少历史学者看来,邯郸之战严重地消耗了秦国的实力,造成秦国军队接近20万人的伤亡,推迟了秦国一统天下的进程。等到邯郸之战失败的消息传来后,秦昭襄王强令白起率军攻赵。白起仍称病不起,后来才迫不得已,带病上路,行至杜邮(今陕西省咸阳市任家咀村)时,白起迎来了赐死的诏书。

  四

  最后,对于白起之死,宰相范雎可谓难辞其咎。秦昭襄王与范雎商议,以为白起迟迟不肯奉命,“其意怏怏不服,有余言”,派使者赐剑命其自刎。最终,白起选择自尽,时为秦昭襄王五十年(前257年)十一月。对此,在笔者看来,秦昭襄王最终赐死白起,范雎的意见无疑起到了重要作用。正是范雎的谗言,加深了秦昭襄王和白起之间的误解,导致君臣失和,并让秦国损失惨重。一方面,白起这位名将的自尽,导致秦国的精锐之师不在百战百胜。如果白起再多活十年的话,秦朝的建立时间完全有可能提前。另一方面,在长平之战后,范雎因为妒忌白起的功劳,所以阻挠其消灭赵国的计划。结果,错失良机的秦国发起了邯郸之战,败给了赵国、魏国、楚国这三国大军,一下子损失了20万秦军。

  虽然白起和范雎之间的将相之争,不能完全归结为某一方的错误,也即一个巴掌拍不响,但是,不得不说的是,相对于宽宏大量的蔺相如,秦国宰相范雎显然不能说是“宰相肚里能撑船”。换而言之,在白起南征北战,立下赫赫战功之后,如果宰相范雎能够继续支持其建功立业,而不是妒忌生恨的话,秦国显然会在战国中后期更加强大。此外,在白起自尽后,范雎因为自己举荐的武将表现令人失望,从而失去秦昭襄王的信任,不得不推举蔡泽代替自己的位置,辞归封地,不久病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