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齐国推行了“邹忌变法”,邹忌的改革和其他国家有啥区别?

  在战国时期,秦国、赵国、齐国是比较强大的三个诸侯国。其中,就秦国来说,本来就战国初期实力一般,但是,在商鞅变法之后,秦国可谓焕然一新,逐渐成为战国中后期的强国。与此相对应的是,在秦国崛起的道路上,遇到了赵国和齐国这两个对手。就赵国来说,赵武灵王在位时推行了“胡服骑射”。对于胡服骑射来说,最大的作用就是为赵国打造了一支精锐之师,所以在长平之战中,赵国大军的坚守,一开始让秦国都无计可施,如果不是赵括取代名将廉颇,赵国完全可以和秦国继续僵持下去。

  至于本文所要说的齐国,同样令秦国为之忌惮,比如秦昭襄王这位君主在位时,就要和齐闵王并称“东西二帝”。也即在战国中期,齐国的整体实力,是完全不输秦国的。那么,问题来了,秦国有商鞅变法,赵国有胡服骑射,那么齐国的变法叫什么呢?

  一

  首先,齐威王这位君主在位时,齐国推行了“邹忌变法”,正是因为“邹忌变法”,齐国在战国时期逐渐强大,乃至于和秦国平起平坐。邹忌(约前385年—前319年),一作“驺忌”,尊称“驺子”,战国时期齐国人。《史记》亦作驺忌,齐桓公田午时的大臣;齐威王田因齐时期,以鼓琴游说齐威王,被任相国,封于下邳(今江苏邳县),号成侯。提到邹忌,很多人的第一反应就是“邹忌讽齐王纳谏”这一历史典故。

  《战国策》中的《邹忌讽齐王纳谏》记载,邹忌以妻因为偏爱自己、妾因为害怕自己、客因为有求于自己,都说自己比城北徐公美。邹忌从中悟出自己受到了蒙蔽,从而想到齐威王受到了蒙蔽,比自己更严重,于是建议齐威王广开言路,最终使得齐国走向强大。当然,就广开言路来说,只是邹忌变法中的一项内容。在邹忌的劝谏下,齐威王在战国初期开启了邹忌变法。

  二

  对于邹忌来说,主张修订律令,监督齐国的官吏,严明赏罚,并选荐得力大臣坚守四境。具体来说,对于国君,“请谨毋离前”,“请谨事左右”;对于百姓,“请自附于万民”;对于臣下,“请谨择君子,毋杂小人其间”,“请谨修律令而督奸吏”(《史记·田仲敬完世家》)。对此,在笔者看来,就以上内容来说,是比较符合法家学说的。当然,就战国时期的商鞅变法、李悝变法、吴起变法等,很多都是偏向于法家的。尤其是主张修订律令,更是法家经常提及的内容。

  另一方面,邹忌作为齐国相国,很重视推荐人才,齐威王也很重用这些人才,把他们都看“宝”。例如守南城的檀子,守高唐(今山东高唐东)的盼子,守徐州(即平舒,今河北大城东)的黔夫,“使备盗贼”的种首,都是他的“宝”,“将以照千里”(《史记·田世家》)。

  三

  在战国时期,战国七雄之间的兼并战争,离不开优秀人才来纵横睥睨,比如张仪、苏秦这样的纵横家,或者白起、吴起这样的名将,都对各国的实力发展起到重要的影响。在邹忌变法推行时,齐国的人才很多,孙膑也由于田忌的推荐而担任军师。这都是邹忌推行法家“谨择君子”政策的结果。其中,就大家熟悉的孙膑来说,曾与庞涓为同窗,来到魏国时,孙膑因受庞涓迫害遭受膑刑,身体残疾,后在齐国使者的帮助下投奔齐国。

  “田忌赛马”之后,孙膑被齐威王任命为军师,辅佐齐国大将田忌两次击败庞涓,取得了桂陵之战和马陵之战的胜利。其中,就马陵之战来说,魏国派太子申来抵挡,在马陵全军覆没,随之孙膑又以“减灶”之策诱魏国庞涓中计,追至马陵山中伏身亡,齐军乘胜追击,俘太子申,全歼魏军。经此一战魏国元气大伤,失去霸主地位。马陵之战也成为中国古代战争史上的著名战例。

  四

  最后,不过,在笔者看来,邹忌变法和商鞅变法比起来,还不能称之为比较彻底的变法,也即邹忌变法的成功实施,关键还在于君主的能力,比如齐威王善于纳谏,知人善用,邹忌变法自然可以发挥效果,但是,到了齐闵王这位君主在位时,因为他刚愎自用,一意孤行,无疑将齐国带入到了万劫不复之地。而这,自然也成为齐国在五国伐齐之后走向衰落的重要原因。值得注意的是,就齐国相国邹忌来说,有才华有才干、大度,颇有君子风范。是齐威王的得力助手,帮助他处理朝政,出谋划策。后孙膑、田忌威望提高,邹忌因担心相位不稳而想置田忌于死地。(迫使田忌逃亡于楚国,齐宣王即位,田忌才返回齐国,恢复官职。)

  因此,在邹忌陷害田忌等人的时候,邹忌变法并没有形成可以约束邹忌的规定,这说明邹忌变法和韩国的“申不害变法”一样,难以长期实行下去,只能在短期内锦上添花。在战国时期,韩国的“申不害变法”,内容和齐国的“邹忌变法”可谓大同小异,结果,虽然申不害在位时,韩国一时间有所强盛,但是,不久之后,韩国还是因为周边大国的蚕食,从而走向了衰落。进一步来说,在战国七雄中,秦国之所以笑到了最后,而另外六国之所以被秦国消灭,原因无疑和变法是否彻底存在直接的关系,也即秦国的商鞅变法,是当时最为彻底的变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