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的八旗旗主有多大的权力?
清朝的八旗旗主有多大的权力?下面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
清朝的统治者是满族人,他们又称自己为八旗子弟。这八旗在当时是地位最为尊贵的上等人,八旗的旗主虽然没有品级,但是地位和待遇是远超那些朝中大臣的,很多位极人臣的大人物见到自己旗主,那也是要磕头请安的。
八旗制度的来历
八旗制度是努尔哈赤所创,最初努尔哈赤只设置了正黄旗、真白旗、正蓝旗和正红旗四旗,后来随着势力的扩大,人马也变得越来越多,为了便于管理,努尔哈赤又增设了镶黄旗、镶白旗、镶蓝旗和镶红旗,八旗就此确立。
这八旗制度其实就是沿袭于女真人原始狩猎的制度,改良而成。具体的意思,就是全民皆兵,旗人就是旗兵。这些旗人平时就是民,战时则是兵。所有人都要听从旗主的命令,可以说旗主在整个旗中,是最有权力的人。
包括旗中人的婚姻及各类纠纷,也都要由旗主来裁决,旗中子民的生活水平那也是由整个旗的条件决定的。所以遇到战事,旗兵们往往奋勇杀敌,都努力为自己的旗捞好处,这样自己的生活才会水涨船高,这样的制度很好地凝聚了力量。
八旗制度为满族人入关建立清朝政权奠定了基础。这种特殊的制度也是中国历史上最为特别的制度。在清朝入关以后,八旗子弟的社会地位就高了很多。因为满清政权的成立,就是靠的八旗兵。
既然满清成就了皇权,那这些八旗子弟也颇有一人得道鸡犬升天的意思,当然八旗中不只有满族人,还有蒙古族人和汉族人。这也是清朝建立后,很多汉族人千方百计想要加入旗籍的原因。
在顺治上位后,八旗开始分化,分为了上三旗和下五旗。上下的分别,无外乎,上三旗的镶黄旗、正黄旗和正白旗由皇帝掌管,其他下五旗则由各旗的旗主管理。这皇帝为了管理上三旗也是有着诸多演变的。
最开始时,努尔哈赤将自己掌管的两黄旗交给了他最喜欢的三个儿子,阿济格、多尔衮和多铎,在皇太极继位以后他掌管的是正白旗,因为地位最尊贵的两黄旗不在他手里,他就想方设法夺了侄子的镶白旗,再用两白旗换了两黄旗。
之后,皇太极让自己的儿子豪格掌管镶黄旗。莽古尔泰死后被认为意图谋反,所以皇太极收回了其掌管的正黄旗,与他自己掌管的正黄旗混编成正黄旗和镶黄旗。他儿子豪格又去接管了正蓝旗。
皇太极死后,豪格与多尔衮争权,多尔衮扶持顺治上位成为摄政王。豪格争权失败,身死。豪格死后,多尔衮将其管理的正蓝旗与自己管理的正白旗混编为两白旗,将多铎所管的镶白旗改成了正蓝旗。这就是著名的八旗易色。
自多尔衮以后,满清的八旗再未变过颜色。多尔衮死后,顺治终于获得了管理国家的权力。他恨透了多尔衮,于是飞出了多尔衮家族对两白旗的掌控,将正白旗纳为己有,将镶白旗交给了哥哥豪格的后代。
至此,两白旗和正白旗因为由皇帝亲自掌管,而成为上三旗,其他的五旗则成为了下五旗。按照清朝的规矩,上三旗中很少会有皇族人。黄族人一般长大后就会被分进下五旗中。
要说上三旗与下五旗之间有什么区别,那主要就是奴才有区别。上三旗的奴才那都是皇家的家奴,虽然是奴才却在民间要高人一等。下五旗的奴才那就是伺候那些王公贵族的奴才,地位就差得多了。
八旗制度的影响
清朝入关后,八旗制度让旗人成了名副其实的上等人。按照清朝的规矩,旗人不可以与汉人通婚。所以旗人想娶汉人家的女子,一旦被人检举揭发,那就是坏了规矩。所以不能明媒正娶,只能纳妾。
这个规矩看着挺严苛,其实也没有那么严格的执行。顺治时期这规矩被废除了一段时间,到康熙时又恢复了。可康熙之后,这样的规矩却起不来什么作用。那时候没有官职的八旗子弟可以与汉女通婚。有官职的想去变通一下也可以。
只要找人将想娶的女子入了旗籍,那就没问题了,可以明媒正娶。到了光绪皇帝继位时,慈禧干脆就把这规矩给废止了。到这时候八旗子弟的光环也基本上就没有了。
不过在八旗制度的影响下,普通的八旗子弟都享受到高人一等的地位,那些旗主自然更是权力很大了。起码在最初,旗主的权力是非常大的。但是皇帝怎么可能让别人拥有那么大的权力呢,于是一点点对其他旗主的权力进行削弱。
从顺治时,皇帝就开始对各旗旗主的权力进行消弱,无论是政治影响力还是统辖的权力都被削弱了。到康熙时期,旗主要处理内务和军务必须要请示康熙皇帝,得到批准才可以执行,旗主渐渐地就失去了权力,只是个摆设。
权力虽然被削弱了,但是旗主的地位还是存在的。不管本旗的人做到多大的官,见了旗主,那也得规规矩矩的请安。这就是清朝的八旗制度,一个历朝历代都不曾有过的特例。
小结:
清朝是个少数民族执政的王朝。他们与汉族的传统习惯有很大的不同,清朝的演变过程也是少数民族与汉族相互融合的过程。不过清朝的制度注定了他们的掌权者不会关心百姓民生,所以最终也只能被历史所淘汰。
一个优秀的社会制度,一定是服务型的制度,一定是人民的制度,一定是平等的制度。所以历史告诉我们,不合时宜的,不能顺应形势的制度,一定会被历史所淘汰。
我们应该庆幸生在这样一个伟大的时代,在这样一个优秀的社会制度下成长。我们要努力建设祖国,让祖国变得更加繁荣富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