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的战马为何一代比一代矮小呢?
古代战争以马为作战工具,因此被称为「战马」,其又被分为作战及提供军需两种作用,甚至衍生出「骑兵」的兵种,主要以骑乘动物为移动,由于战马的好坏会影响作战方式与效果,因此马的敏捷度与速度,也显得格外重要,但中国古代的战马却都矮如驴子,与现代马大为不同,究竟为何呢?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往下看。
汗血马出产于中亚,属于山地的马种,抗疲劳且蹄坚硬,甚至能够「日行千里」,目前在土库曼只有3千匹左右,被视为国宝,据传狂奔时会留下红色汗水,宛如血色一般,以此得名。张骞出使西域后被发现,之后被带回汉朝。
汉武帝使其与蒙古马杂交,改良马的品种,大大提升汉朝战斗力,《史记》曾记载过汗血马,指其「其先天马子也」,在古代作为作战用战马,而被汉武帝称天马的「乌孙马」,属于哈萨克马的一种,骨骼粗大结实,且皮毛又厚又密,适合用于距离短的攻击,另外辽宋金元时期的战争中,作用最大的「蒙古马」,虽然体型矮小但耐力佳,以上两者皆作为作战用战马。
但为何古代战马却越来越矮呢?尽管汗血马体型算高大,但引进后为了加强本地马的速度等,因此多次与汗血马进行杂交,由于汗血马数量不多,且为了保持优良性,马匹大多会被阉割,导致繁殖力下降,数次杂交后使良驹品种越变越少。再者,宋朝育种学使用「回交育种法」,让母马与小马近亲交配,最终导致优质基因受影响。
不仅如此,宋朝曾一度实施保马法,宋神宗期间,战马仅15万多匹,朝廷为了鼓励西北边疆人民代养官马,表示只要愿意养马者,朝廷将供给马匹,甚至出钱帮人民购买,但民间养马技术不专业,也没有给足必须的养分补给,这也使得马的品质不断下降,古代因缺乏科学知识,且经常与较矮的蒙古马杂交,最终导致马越来越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