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章帝刘炟18岁登基,他在位期间有何政绩?
小编知道读者都很感兴趣刘炟的故事,今天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
汉章帝刘炟是汉明帝的第五子,生母是贾贵人。他能够当上皇帝,是因为有一个好养母马氏。她是名将马援的女儿,性情恭顺,深得明帝宠爱,却没有生下一儿半女。而此时她姐姐的女儿贾贵人生下了刘炟,于是汉明帝就将刘炟交给马氏抚养。母子两人感情深厚,汉明帝觉得刘炟虽然不是诸子中最聪慧的,好在他可爱孝顺,加以培养日后未必不会成大器,于是将他册立为太子。刘炟18岁时,汉明帝驾崩,他顺利地登基为帝。
刘炟甫一继位,就做出了一件令后世称颂的热血之事。就在刘炟登基前一年,东汉西域都护府的镇守将军耿恭被北匈奴两万大军围攻,耿恭派人万里赴京师,向朝廷求援。等到刘炟知道这件事,已经是登基之后了,朝中许多大臣都认为时间太久,耿恭怕是凶多吉少,反对劳师动众去救援。汉章帝却力排众议,立即下令边关派军驰援,终于及时赶到,救出了耿恭,此役打击了匈奴的士气,也显示出了汉章帝的魄力。
在位14年间,刘炟果然如明帝当初预料的那样,是一个好皇帝。他即位后励精图治,在父亲明帝施政的策略基础上,进一步废除了多种酷刑,以仁政治天下。刘炟一生最大的功绩,便是重用杰出的外交家班超,重新控制了西域地区。仅凭这一点,他就是一个有为君主。然而,人无完人,刘炟统治期间虽然被称为盛世,他也有其不足之处,这就是对外戚家族极为纵容。
刘炟非常注重亲情,他登基之后,为了报答养母马太后的养育之恩,想要为她的几个哥哥加官进爵,予以重用。马太后深明大义,拒绝了刘炟的好意,可是,马太后凭借自己的威望,阻止刘炟重用外戚的尝试,但她不可能永远在这方面监督自己这个养子。
就在马太后去世那一年,刘炟册立已故大司徒窦融的女儿为皇后。这一次,他如愿以偿地将重用外戚的想法付诸于现实。此时太后已经不在,虽然朝中有部分大臣意识到重用外戚的危害,站出来反对。刘炟却坚持己见,大肆封赏了窦氏一族,一时间,窦家权势大炽,隐隐有成为东汉第一大族的趋势。
自从窦融过世后,窦家便家道中落,不复往日辉煌。所以窦皇后眼看家族有复兴的希望,对刘炟的决定不但没有劝谏,反而感恩戴德,加以默许。获封后的窦家人,一朝间鸡犬升天,终于重新感受到了拥有权势的滋味,开始变得飞扬跋扈起来,到了后来,更是连皇族刘家中人他们都敢惹。
就比如窦皇后的弟弟窦宪,仗着姐姐受宠,用低价侵占了沁水公主的一块丰饶的土地。汉章帝知道这件事后,只是责罚了窦宪几句了事。连得罪皇家公主都能这样蒙混过关,更助长了窦家人的气焰,他们做下了许多惹得天怒人怨的事情。对于这些,刘炟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只要窦家人做得不过分,始终都是偏袒外戚窦家这一方。
正是在刘炟的偏袒纵容之下,窦家成为东汉第一个外戚家族。有他开这个先例,此后的东汉历朝帝王,便没了顾忌,都开始重用皇后的妻族。外戚势力的强大,后来造成皇帝权力掣肘,他们为了抵抗外戚势力,扶植宦官,由此造成了一个恶性循环。此后一百年间,东汉就是在外戚与宦官两大势力的争斗中一步步被耗光了国力。
后面的故事就耳熟能详了,东汉末年,十常侍作乱,成为三国时代的开端。而东汉亡国的祸根,正是由刘炟在位时种下。这位皇帝英明一世,却在如此关键的问题上犯下错误,导致东汉动乱百年后亡国,如果不是他的功绩过大,在位时国泰民安,那么把他列入昏君之列,也毫不为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