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历史上朱标的太子之位有多稳固?没人敢跟他争皇位是为何?

  太子,是中国古代对储君的一种称谓。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他是朱元璋26个儿子中最受宠的一个,如果不是他英年早逝,不仅其它兄弟不敢和他争皇位,就连以“狠”出名的朱棣都不敢造反,他就是太子朱标。

  公元1355年,中国尚处于元朝末期,此时的战无不胜、纵横天下的蒙古帝国早已不复存在,由它分裂而来的元王朝,也因统治者的倒行逆施而摇摇欲坠。

  明朝的开国国君洪武皇帝朱元璋,此时还是一个自封吴王的农民起义军领袖,正在为一统天下的宏图伟业而日夜操劳。

  这一年的一天,朱元璋的结发夫人马氏传来了喜讯,它为朱元璋生下一子。朱元璋喜出望外,甚至在山上刻下字,将自己的喜悦分享给所有无嗣之人。

  这个儿子就是朱标,他虽然生逢乱世,但却在父亲的庇护下,几乎一生都在繁盛的大明王朝中度过。朱元璋的马夫人就是后来的马皇后,而朱标就是朱元璋的嫡长子,这在几乎任何朝代都是继承皇位的第一人选。

  嫡长子的身份,注定了朱标生来就不会平凡,恰巧的是,朱元璋非常疼爱这个儿子,在他当吴王的时候就封其为世子,登基称帝后册立朱标为太子。

  古往今来,太子虽贵为储君之位,但历史上当太子却当不上皇帝的也大有人在,比如著名的唐朝玄武门之变、清朝的九子夺嫡等等,都说明了这一步之遥中蕴含的凶险。

  然而朱标却几乎可以高枕无忧,那是为何呢?

  为了朱标的成长,文官方面,朱元璋把宋濂、李善长等人送到太子府给朱标当老师,宋濂就是我们耳熟能详的作品《送东阳马生序》的作者;武将方面,常遇春、徐达、蓝玉等将领,朱元璋也把他们一股脑地塞进太子府,全然不顾太子结党营私、篡位逼宫的可能性。

  在封建王朝社会,国家最高统治人几乎可以由皇帝一人决定,而朱元璋对朱标的宠爱简直可以达到匪夷所思的地步,以至于在当今中文互联网上有人调侃说:“如果听说朱标造反,朱元璋甚至会关系太子的兵马够不够用。”

  朱标的父亲明太祖朱元璋,而他的次子是明惠宗朱允炆,典型的“咱们三个真厉害”,那被朱元璋一路保驾护航,占尽天时地利人和的朱标最后为什么却拉胯了呢?

  答案显而易见,因为朱标英年早逝了。朱允炆之所以能继承爷爷的皇位,说起来还跟其父朱标有着至关重要的联系。

  可能是对朱标的思念,在朱标逝世后,朱元璋将朱标的次子朱允炆立为继承人,直接来了个“孙承祖业”,这在现在看来都是很夸张的事情。

  那么按照这个逻辑究其原因,还要从朱元璋对朱标的重视说起。朱标尚在人世的时候,朱元璋对其所作所为,都让人觉得下一任皇帝非朱标莫属。

  不仅仅是文官武将的教导,朱元璋对朱标的重视也体现在方方面面。公元1371年,朱元璋倾注心血制作了一本《大本堂玉记》赐给朱标。

  在胡惟庸一案中,朱元璋裁撤了宰相一职,六部直接集权于皇帝,在中国实行了几千年的丞相制度就此宣告结束,封建社会君主集权从此达到顶峰。

  在查办胡惟庸时,宋濂也被牵扯在了其中,但太子朱标为人善良儒雅,对宋濂时时以“师父”相称,便和母亲马皇后一起为宋濂劝谏,朱元璋毫无疑问地看在朱标的面子上放了宋濂一条生路。

  在朱元璋尚是吴王的时候,朱元璋需要和陈友谅势力、元朝残余势力进行军事斗争,在朱元璋领兵出征期间,就安心地把势力核心的集庆,也就是今天的南京交给朱标坐镇。

  在大明开国以后,朱标娶名将常遇春的女儿为妻,不久后常氏就为朱标生下了后来的明惠宗朱允炆。看到有了家庭的朱标,朱元璋甚至把国家大事都交给朱标来处理,让年仅二十二岁的朱标参与治国理政,这在历代太子的经历来看都是罕见的。

  然而天不随人愿,公元1391年,朱元璋想要看看西安是否具备迁都的条件,太子朱标便前往考察。返回南京后朱标就患上了病,次年就因病去世,朱元璋最心爱的儿子就这样英年早逝了,然后给了朱棣上位的机会。

  据民间说法,人们普遍认为朱标不死的话,朱棣是不敢起兵造反的,繁荣昌盛的大明王朝也就不会那么快出现战乱,这对中华民族的历史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为什么这么说呢?

  朱标在朱元璋26个儿子中颇有威望,每当朱标的藩王弟弟们犯了错,朱标就成了他们最有力、也是最后一道保障。

  朱标的藩王兄弟们犯了错误,因父亲朱元璋历法严明、为人严肃难以说话,通常会受到朱元璋的指责与惩罚,而朱元璋仁义宽厚,常常替兄弟们说话来减免处罚,后来起兵造反的燕王朱棣都受过朱标的庇护,所以说朱标在兄弟们心中的地位无比重要。

  除此之外,通常人们认为蓝玉之死与朱标也有着很大的关系。蓝玉是追随朱元璋打天下的悍将,朱元璋也将他送进了朱标的幕僚,朱标和武将们的关系也都相处得不错,再骄纵不羁的将军也愿意听从朱标的命令。

  然而朱标的死去,使得晚年的朱元璋性情大变,像蓝玉这样狂傲的将军,在打天下时可以大有作为,但在和平的盛世中就是不稳定的政治因素。

  于是在朱标死后不久,公元1931年蓝玉就被朱元璋以谋反罪处死,剥皮实草、传示各地的处罚令人胆战心惊,让武将们人人自危,以至于在后来燕王朱棣造反时,将士们大多不敢出头。

  朱允炆即位,也给了朱棣起兵造反的理由。很多皇子还在世的情况下,皇帝把皇位传给皇孙,这本来就是不太符合封建王朝规矩的。

  明惠宗朱允炆即位后,大搞改革措施,力主削藩,通过削弱亲王们的地方权力,来加强皇帝和中央的集权。

  就在朱允炆的一系列削藩政策下,湘王、周王、齐王等人相继被罢黜,随即被逼得自焚而死。在这种亲王人人自危的情况下,燕王朱棣发动“靖难之役”,最终攻破南京,将明朝首都迁到自己的势力范围北平,也就是现在的北京。朱允炆也从此在历史上消失,落下了一个下落不明的说法。

  如果朱标还活在事上,朱允炆不可能这么早地当上皇帝,而朱标对削藩的政策可能就会执行地相对平缓,也许就不会引来朱棣造反;如果朱标尚自人世,凭借他在兄弟们之中、文臣武将之间的威望,朱棣就算有心造反也不过是找死;如果朱标继承了朱元璋的帝位,那么就没有皇孙即位的情况,也不会落下不合规矩的口实,可惜历史没有如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