夷陵之战孙权都已经向刘备求和了,刘备为什么没有答应
你真的知道夷陵之战吗?小编给大家提供详细的相关内容。夷陵之战的时候,孙权求和向刘备,刘备为何不答应?
三国鼎立的时代是一位相对稳定的局面,毕竟哪一个国家都没有把握独自面对其他两国的挑战。但是在三国期间却发生过三个大规模的战役,官渡之战、赤壁之战还有一个便是夷陵之战。
夷陵之战是刘备自立为王之后,与东吴发动的一场大规模的战役。其实孙权并不愿意开战,无可奈何只好送出求和信,但是刘备却没有答应,反而更加坚定灭吴的决心。信中的内容到底是什么呢?让正在气头上的刘备怒火中烧。
01孙权的求和信
三国之间平稳发展了很久,大规模战役很少,但是小摩擦却是不断。其中最严重的摩擦就是荆州问题。荆州本来是东吴的地界,是当初是孔明千辛万苦借来的,只不过一直没有归还也不想归还。这时候东吴便想办法取回荆襄九郡。
奉命留守荆州的是关羽,毕竟关羽是骁勇善战的将领。他的名气也很大,依靠虎威与武艺便可镇压荆州。再加上训练出的荆州军,这可是一支蜀国的精锐部队。孔明让关羽北拒曹魏、东和孙权,但是关羽心高气傲,不懈与江东之人为伍,于是他两边都不理睬。
当时驻守在樊城的将军是魏国的大将——曹仁。他可是曹操的弟弟,一直跟随曹操征战四方。他不仅能征善战,还用兵如神。在曹丕即位后还升任拜大将军、大司马一职。关羽率军围攻樊城,曹仁誓死抵抗,这时候东吴的第三任都督吕蒙想到了一条妙计。
吕蒙联手曹仁,让其继续坚守,缠住关羽的主力。自己则白衣渡江,夺下荆州城然后支援樊城。但是却在围攻的时候,关羽携带几百残军逃跑了。孙权的意思是不予追击,但是吕蒙不想错过这个机会,于是继续率军追击。
果然在一番追逐后,成功让部下潘璋杀死了关羽、关平、周仓等人。得知此事的孙权却高兴不起来,因为他深知得到荆州无所谓,但是如果杀害了关羽,那么一定会引来刘备的倾国之兵。
这时候的刘备已经大怒,让张飞率军为二哥关羽报仇。结果张飞报仇心切,无端训斥并惩罚下属张达、范疆,惹得二位趁夜色杀了张飞,连夜投奔到了东吴的地盘。得知此事的孙权更是心头一震,在如此局面上,杀了张飞还逃到东吴,这无疑是在仇恨上面雪上加霜。
孙权为了避免战争,将范疆和张达绑了押送回蜀国。吕蒙作为东吴的都督,回到东吴后不久也离世了。这时候的东吴人才渐渐凋零,远处站出来一位——陆逊。孙权甚是看好此人,便升为新的大都督。
此时刘备在白帝城集结兵马,一定要于孙权决一死战。毕竟桃园三结义之情,如今二弟和三弟的死东吴都逃脱不了干系,所以只有血债血偿,剿灭东吴方才解恨。
这时候为了避免刀兵,孙权送去求和信。内容大致说的是:刘备老远的率军来到白帝城,是因为攻荆州杀关羽的事,我看来,您这心思太小了,想一想您与汉室先帝的关系,再想一想荆州的大小和华夏各州相比谁更大?希望您在好好考虑一下?
02人物诸葛瑾
诸葛瑾是诸葛亮的哥哥,但是兄弟二人一个是蜀汉丞相,一个是东吴幕僚。诸葛瑾当年是因为躲避战乱所以来到了江东,没想到引起了孙权的注意,之后便留在吴国朝堂。因为孔明与诸葛瑾的这层关系,因此频繁出入蜀国与吴国之间进行外交建设。
在关羽张飞接连被杀的时候,诸葛瑾则在南郡当太守,并不知情。但是却有很多大臣纷纷进言诋毁诸葛瑾,毕竟弟弟是敌军丞相,难免会碍于亲情关系互通情报,从而导致大战爆发。但是孙权却给与了极度的信任,于是让诸葛瑾写求和信给刘备。
但是诸葛瑾却写了一封类似于挑战书的信,这封信的确没有自损东吴颜面,但是也使这场仗推向了高潮。刘备看了更加生气了,待信的内容传回到东吴朝堂上后,诸大臣都指责他别有用心,故意挑起事端。毕竟满朝文武都不愿意与刘备一决雌雄。
03夷陵之战
面对诸葛亮的哥哥诸葛瑾起草发布的这种求和信,刘备是越看越生气,这也更加坚定了他伐吴的决心。内容分明是在说刘备目光短浅,连一句求和的态度都没有感受到。
夷陵之战爆发了,本以为新任的大都督陆逊会冲上前线,指挥军队奋勇作战。然后像周瑜一样几个妙计成功击退蜀国的复仇军队,从而保证江东太平。但是实时却并非如此。
陆逊却表现得很无能,一连串的战败消息源源不断的传回到孙权的手中,这也惹得朝堂内众大臣纷纷担忧。诸大臣上书弹劾陆逊无真才实学,应立即换帅。但是孙权依旧信任陆逊,陆逊对这场战斗也是胸有成竹。
东吴诸将接连战败,导致士气低落、军心动摇,但是看陆逊却对军报不以为然。此时大家心想,大都督是不是已经放弃抵抗了呢?大家冲到陆逊面前想要问个明白,但是陆逊仍旧闭口不言。
一路上蜀国高歌猛进。到了一片山林中,夏天酷热难耐,刘备也是被胜利冲昏了头脑,让士兵进入树林乘阴凉,搭设营帐休息。这件事被孔明知晓,孔明倒吸了一口凉气。可是紧接着败报也随之到了。
原来是东吴的机会到了。陆逊果断出击,点燃了山林。蜀国的兵马全部埋没于大火盆中,这场大火顷刻间挽救了吴国,而刘备也是逃亡到了白帝城。数日之后刘备去世,一代蜀汉皇帝从此落幕,而皇权又落在了刘禅的身上。
04总结
诸葛瑾作为孔明的哥哥,文采不会很差。而且周瑜任大都督的时候,在朝堂之上诸葛瑾可以和鲁肃比肩。但是就只这样博学多才的人却写出如此荒唐的求和信,完全感受不到求和的态度,反而是唾骂对手无知可笑。
这就像出去求别人帮忙或者原谅,如果你态度谦虚、尊敬,语言温和,那么别人也不好意思拒绝。如果像诸葛瑾这样,摆事实讲道理,反而指责别人的问题,那么得到的肯定就是谈判破裂、商讨失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