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宋史》中,宋太祖赵匡胤为何被尊称为“艺祖”?

  赵匡胤的故事大家真的了解吗?今天小编给你们带来全新的解读~

  宋太祖赵匡胤汲取唐五代以来藩镇割据、政变频繁的历史教训,实行扬文抑武的国策,以期达到长治久安。《新唐书》论云:“方是时也,天将去唐,诸盗并出,历五姓,兵未尝少解,至宋然后天下复安。”宋太祖发动“陈桥兵变”而黄袍加身,因此他对身边的武将颇有戒备之心。

  《宋史》记载了宋太祖与石守信的一段对话:“乾德初,帝因晚朝与守信等饮酒,酒酣,帝曰:‘我非尔曹不及此,然吾为天子,殊不若为节度使之乐,吾终夕未尝安枕而卧。’守信等顿首曰:‘今天命已定,谁复敢有异心,陛下何为出此言耶?’帝曰:‘人孰不欲富贵,一旦有以黄袍加汝之身,虽欲不为,其可得乎。’宋太祖对握有重兵的石守信坦言担忧政权的更迭。他的担忧不无道理,因为从唐五代到宋初,军事政变已经形成了传统,如唐太宗发动“玄武门之变”,唐玄宗发动“五王政变”,唐文宗时有“甘露之变”,尤其是从907年朱温杀唐哀帝到960年赵匡胤废后周恭帝这短暂的53年中换了6个政权,非常频繁。历史会在宋代重演吗?宋太祖的应对之法就是“杯酒释兵权”。《宋史》记载宋太祖对石守信的劝告:“帝曰:‘人生驹过隙尔,不如多积金帛田宅以遗子孙,歌儿舞女以终天年。君臣之间无所猜嫌,不亦善乎。’守信谢曰:‘陛下念及此,所谓生死而肉骨也。’明日,皆称病,乞解兵权,帝从之,皆以散官就第,赏赍甚厚。”

  宋太祖杯酒释兵权还不够,他还要求武臣读书。他于建隆三年(962)对待臣云:“朕欲武臣尽读书以通治道。”又于乾德三年(965)云:“作相须读书人。”由是宋代统治者大重儒者。宋太祖自己也“晚好读书”是宋代皇族中大张旗鼓倡导读书的第一人,开了宋代扬文抑武风气。

  在宋太祖赵匡胤的影响下,宋太宗继而将读书的传统发扬光大。《宋史》记载宋太宗:“性嗜学,宣祖总兵淮南,破州县,财物悉不取,第求古书遗帝,恒饬厉之,帝由是工文业,多艺能。”其嗜学可见一斑。宋太宗尝谓近臣曰:“王者虽以武功克定,终须用文德致治。朕每退朝,不废观书,意欲酌前世成败而行之,以尽损益。”]宋太宗以文治国的态度是十分明确的。从书籍编撰上来看,宋代的“四大部书”在太平兴国年间就编成三部,尤其是《太平总类》修完时,宋太宗命史馆日进三卷,用了一年功夫,终于读完《太平总类》,赐名为《太平御览》。

  为了鼓励士人读书,宋代不断扩大科举名额。唐代由于科举录取名额有限,许多文人把从军入幕作为建功立业的途径,所以有杨炯《从军行》“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的说法。宋代则不同,宋代统治者不断扩大科举录取名额,使士人看到读书的好处。《宋史》记载宋太宗对于文笔并不好的赵昌国也破格录取,“特赐及第以劝来者”。雍熙二年(985)正月十八录取进士四百五十八人。这一年是扩招的开始,从此宋代每次的科举录取名额都是唐代的数十倍,充分表明了皇族对读书人的优待。

  因此,《宋史》论云:“艺祖革命,首用文吏而夺武臣之权,宋之尚文,端本乎此”。这里艺祖指宋太祖。艺祖原是尧的祖先死后的神主美号,《宋史》尊称宋太祖为艺祖,并指出宋代尚文的风气源于宋太祖扬文抑武的治国韬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