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孙渊建立的燕国是三国时代的第四国,为何知名度那么低?
燕国是东汉末年、三国时期的盘踞辽东的割据政权,由公孙渊创立,是长达近五十年的割据岁月。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
不过,要说公孙家是三国时代的‘第四国’,那确实是有点抬举公孙家了。因为公孙家管辖的辽东地区,人口实在是太少了。比起魏蜀吴三国来说,根本就不是一个量级的。如果不是因为辽东地区较为偏僻,易守难攻,公孙家早就被中原诸侯灭几个来回了。
东汉末年,因为黄巾军起义的爆发,东汉朝廷对于各地的管控能力越来越弱。尤其是在汉灵帝去世之后,东汉高层又爆发了剧烈的权力冲突,宦官集团和外戚集团互杀,最后导致并州军阀董卓入主京城,最终把持了朝政。
董卓把持朝政之后,地方上的很多枭雄,纷纷起兵反对董卓。为了巩固自己的权势,董卓便尽可能地以东汉朝廷的名义,向地方上委任官员,以期维护自己的地位。
在这个过程当中,有个叫公孙度的汉朝官员,因为和董卓麾下的将军徐荣是同乡,所以被举荐到了董卓面前。董卓当时正值用人之际,也就没多想,直接大笔一挥,将公孙度任命为辽东郡太守。
这个任命,在当时实在显得有些无关紧要。因为当时董卓正忙着和关东诸侯打仗,也没空去管辽东那边的事情。而那些实力强大的关东诸侯,也没空去考虑辽东那块地盘。东汉末年的时候,辽东半岛那边人口很少,远比不得中原地区。所以,公孙度拿着董卓的委任令到了辽东之后,竟然还真的管用,当上了辽东太守。
这个公孙度倒也还算有点本事,当上辽东太守之后,公孙度运用铁腕手段,迅速压服了当地诸多豪强家族,彻底掌控住了辽东郡。在此之后,公孙度又开始主动扩张地盘,东征高句丽,西征乌丸,实力进一步扩大。当然,在这个过程当中,公孙度没敢向中原地区发展。因为那时候中原地区的割据势力,一个个都强得令人发指,随便拎出一个都能吊打他。在这种情况下,公孙度自然也就只能欺负一下高句丽或者乌丸这种软柿子了。
然而,就在公孙度拿下辽东的同时,中原这边却已经彻底大乱了。随着董卓被刺身亡,各地诸侯开始陷入混战的状态,天下彻底分裂。而中原地区的混乱,对于辽东地区来说,反倒是一件好事。因为战乱,大量流民从中原地区涌入辽东,反倒是充实了辽东地区的实力。
眼见中原混乱不堪,公孙度也觉得自己的机会到了,所以干脆割地自立,自封为辽东侯。
在公孙度自立之后,更加奇葩的一幕出现了:虽然公孙度已经成了名义上的一方诸侯,但是各大中原势力,却没谁想着去收拾他。不管是早期的霸主袁术、袁绍,还是中期的曹操,对他都只是以安抚为主,没谁想过要主动去讨伐他。
之所以会出现如此奇葩的一幕,自然不是因为公孙度真的那么强,而是因为辽东地区这块地盘,战略价值实在是太低了。
首先,辽东地区气候寒冷,人口极少。据历史学家考证,东汉末年那会儿,整个辽东半岛所有的人口加在一起,巅峰时期也就不到50万。和中原地区那些富庶的地方相比,实在是差得太远了。古代的时候,人口其实才是最大的资源。区区50多万人,确实不足以让中原诸强心动。
其次,辽东这块地方,实在是很不好打。除了气候的原因外,地形也是个很大的问题。今天我们如果要从北京前往沈阳,基本上都是走秦皇岛、葫芦岛、锦州这条线。这条线在古代被称作辽西走廊,想要进入辽东地区,这条线几乎是唯一的选择。如果不走这条线,要么去翻越燕山,要么从海上直接登陆朝鲜半岛,要么从草原那边绕道翻越大兴安岭……
这几条路线,在三国时期想作为行军路线,都不现实。
所以,只要公孙度将辽西走廊封死,中原诸侯想要进攻辽东地区,就太难了。
战略价值低,打又不好打,而且本身实力也不强,没那么大威胁。有这几个前提条件在,大家自然更愿意对公孙家以安抚为主,不愿意主动出兵进攻。就这样,公孙家也就顺理成章地霸占了整个辽东地区,成了名副其实的辽东王。
公元204年,公孙度去世,其子公孙康继承其位。此时曹操已经在官渡之战当中,击败了袁绍,成了北方新的霸主,但是却还没有完全肃清袁家的残余势力。后来,走投无路的袁绍之子,袁尚、袁熙兄弟,被曹操击败之后,还曾逃往到了辽东,最后被公孙康斩杀,将其头颅献给了曹操。
见到公孙康如此识趣,曹操也懒得再收拾他,于是便改为以安抚为主,封公孙康为襄平侯,让公孙家继续镇守辽东。同时曹操将目光投向了南方,开始去攻略南方的荆州和扬州。于是几年之后,赤壁之战爆发了。
在这个过程当中,公孙康其实也想过要不要带兵离开辽东,进入中原逐鹿天下。但看到曹操的强大之后,公孙度觉得以自己这点分量,还是不要作死得好,所以才在名义上臣服了曹操。不过,公孙度对曹操的臣服,也是口服心不服。虽然公孙家在名义上臣服于曹操,但辽东地区还是由公孙家牢牢控制。
接下来的几年里,曹操主要和南方的孙权、刘备较劲,更没时间搭理公孙家了。公孙家也趁着这个机会,进一步扩大自己在辽东的势力,同时吸纳中原地区的流民,势力越发强大。就在赤壁之战刚刚结束几个月之后,公孙度便率军再次进攻高句丽,甚至直接攻下了高句丽的都城。
在此之后,公孙康去世,其弟公孙恭接班。对于公孙康去世的时间,史书上并没有太多的详细记载,但大致应该是曹操还活着的时候。公孙康死后,没过两年,曹操也死了,然后曹丕上位,逼迫汉献帝禅位,东汉彻底灭亡。
曹丕称帝后,派使者封公孙恭为车骑将军,继续默认公孙家对辽东地区的统治。到了这个时期,三国鼎立之势,已经成型。公孙家虽然独立于三国之外,并且独自掌有辽东。但整体实力和魏蜀吴三国来说,实在是差得太远了,所以根本算不上所谓的第四国。
之后的十几年里,辽东这边大体上还算安分,曹丕也没有对辽东用兵。这期间曹丕去世,其子曹叡即位,史称魏明帝。就在曹叡即位一年多以后,辽东这边也发生了一场不小的内乱。当年那个公孙康的儿子公孙渊,抢了自己叔叔公孙恭的位置,成了辽东地区的新一代掌权者。
公孙渊上位后,觉得辽东地区实力也不是那么差,于是开始想要大干一场,成为名副其实的第四国。为了达成这个目的,公孙渊先是和孙权积极联系,打算向孙权称臣,和吴国南北夹击魏国。但是等到东吴派使臣携带大量财宝抵达辽东之后,公孙渊又害怕魏国会收拾自己。于是干掉了吴国的使者,侵吞了吴国使者带来的财宝,然后还拿吴国使者的首级,去找曹叡邀功。
曹叡也不傻,自然猜到了公孙渊的心思。只是碍于辽东地区的特殊环境,再加上当时吴蜀两国的威胁,所以没有马上对辽东用兵。几年之后,等到蜀国恰逢诸葛亮去世,曹叡稍稍腾出一些力量来,便派遣幽州刺史毋丘俭前往辽东,征召公孙渊。
曹叡这一手,其实是一个阳谋。如果公孙渊肯来,自然可以直接将他软禁起来,辽东不战自平。而如果公孙渊不来的话,曹叡也能有一个攻打他的理由。
不出所料,在听说毋丘俭带兵进入辽东以后,公孙渊直接派兵阻击毋丘俭。双方交战之后,毋丘俭并没有讨到什么便宜。如此一来,反倒是让公孙渊误以为魏国其实也不过如此,更坚定了他的自立之心。
于是接下来,公孙渊自立为燕王,同时再次联系吴国,向吴国称臣,希望能够得到外援。
公孙渊以为,他的这番操作,已经足够老辣,足可以让自己称雄一方,成为三国时代的‘第四国’。殊不知公孙家能够在辽东称霸几十年,并不是因为公孙家真的如何强大,只不过是因为中原诸侯觉得辽东地区太过鸡肋,懒得来打他而已。
在公孙渊这番操作之后,曹叡生气了。
曹叡一生气,直接把司马懿给调去了辽东。
公孙家虽然凭借地利,能够霸占辽东数十年之久。但公孙渊的这点本事,在老辣的司马懿面前,实在是不够看。司马懿接到命令之后,从京城到辽东,赶路花了五个月的时间。到了辽东之后,前后没超过三个月,就把公孙渊给灭了。
至此,东汉末年雄踞辽东的公孙家,彻底消失在历史的长河当中。
从公孙家的发展过程来看,我们可以看出,公孙家之所以能够独霸辽东,并不是因为真的有实力,只不过是因为当时交通不便,中原诸侯觉得这块地盘太过鸡肋,懒得搭理他们而已。偏偏公孙渊又犯了夜郎自大的毛病,误以为自己真的很强,最后当司马懿率兵来打他的时候,他才明白为什么他爷爷和他爹之前都不敢反抗。可这个时候,已经晚了。
总得来说,公孙家雄踞辽东,实力很强,这不假。但要说公孙家能够和其他三国并列,成为第四国,那就真的太抬举他们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