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秦军面对匈奴能轻易取胜,西汉王朝却很难做到?

  秦军面对匈奴能轻易取胜,西汉王朝却很难做到?下面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

  《史记·匈奴列传》有载,“秦灭六国,而始皇帝使蒙恬将十万之众北击胡,悉收河南地”,似乎秦国击败匈奴不费吹灰之力,然而到了西汉初期,中原王朝不仅难以战胜匈奴,甚至不得不通过和亲来维护边疆稳定,这又是为什么呢?

  原因之一:匈奴实力不可同日而语,西汉初的匈奴已极为强盛

  匈奴部落虽然出现较早,但早期的实力其实相对较弱,当时的北方草原存在着许多氏族部落,例如草原东南的东胡部落联盟,分布在色楞格河流域的丁零部落联盟,而早期的匈奴部落,其实仅仅占据着鄂尔多斯草原。

  从战国中后期开始,随着北方的林胡、楼烦等游牧部落先后衰落或被击败,匈奴开始逐渐崛起,并在头曼单于在位期间,已经发展为了一支拥有强大政治、军事实力的部落。不过,彼时的匈奴实力仍然集中在中部草原,而在东西两侧则是“东胡强而月氏盛”,被夹在中间的匈奴实力尚未达到巅峰。

  匈奴的崛起其实是在冒顿单于即位之后,冒顿于秦二世元年(前209年)杀父头曼而自立,之后稳定内部、扩充军备,在匈奴迅速强盛之后,发兵突袭东胡,东胡王被杀,民众和领土尽为匈奴所得,东胡遂灭。之后,冒顿又乘胜西攻河西走廊雍州的月氏,迫其西徙。从而建立起了一个东达辽河流域、西抵葱岭(现帕米尔高原)、南接秦长城、北抵贝加尔湖庞大匈奴帝国。

  可以说,汉初的匈奴已经是一个统一北方草原的庞大游牧政权,相较于秦朝时期实力完全不可同日而语,虽然此时的匈奴仍然是部落联盟式的统治方式,但军事实力随着国力的膨胀,也已经迅速壮大了起来。

  原因之二:秦朝与汉朝国力不同,经历长期动乱国力损耗较大

  秦朝虽然国祚较短,但秦国的国力实际上远在汉初之上,历经秦末以来的长期战乱,导致社会经济和民生均遭到了极大破坏,而这种衰弱几乎是全方位的。

  在人口方面,《史记》明确有载,“至汉祖定天下,民之死伤,亦数百万,是以平城之卒,不过三十万,方之六国,五损其二”,可见由于秦末天下大乱导致的人口损失。根据史学家推测,秦朝时期全国人口基本维持在3000万左右,而到汉初时全国仅余约1600万,直到汉武帝元光六年(前129年)时人口才恢复至3600万。

  在经济层面,秦末天下大乱对经济造成的破坏,可以说完全超过了秦国统一六国的战争,汉初时期可以说民生凋零极为严重,这点《史记》中同样有记载,“自天子不能具钧驷,而将相或乘牛车,齐民无盖藏……米至十万钱,马一匹则百金”,而近现代出土的文物也从侧面证明了汉初在经济的萧条。也正因此,汉初不得不采用“无为而治”,历经“文景之治”经济才得到一定恢复。

  古代战争中,影响最为严重的,无非就是钱粮和人口,而西汉初期无论是在钱粮方面,还是在人口方面,都要远逊于秦朝。

  原因之三:秦朝与汉初统治模式不同,郡国制下无法动用全力

  虽然秦始皇在秦朝时期便已经开始推行中央集权制,而刘邦也看到了秦朝制度层面的优势,但刘邦在建立了西汉之后,鉴于当时的形势,无奈之下只能选择郡国并行制(简称郡国制),即在中央直属地区推行郡县制,而其他地区仍然推行分封制。

  汉初曾存在七大异姓诸侯国,虽说在楚汉争霸时期这些诸侯国都站在刘邦一边,但随着天下的安定,这些诸侯国却已经和中央朝廷离心离德,例如韩王韩信与匈奴勾结,燕王臧荼谋反,燕王卢绾养匪自重等等。在刘邦第一次攻打匈奴时,便遭遇到了梁王彭越不听调遣的问题,这种局面导致刘邦不仅要面对匈奴的进攻,还得时刻提防异姓诸侯王,自然无法动用全力。

  此后,刘邦虽然以刘姓诸侯取代了异姓诸侯,但随着吕后掌权时期与刘姓诸侯王矛盾加剧,而汉文帝、汉景帝时期随着诸侯王实力增强和与皇室血缘关系的疏远,诸侯王不服中央朝廷的事件频繁发生,这种情况下面对匈奴的袭扰,中央朝廷同样不敢轻启战端。

  要知道,西汉初期诸侯王占据的土地达到了全国总面积的三分之二,而中央朝廷掌控的领土不过三分之一,而且地方诸侯全在行政、经济、军事方面均具有相当大的自主权。中央朝廷与地方诸侯王之间的矛盾,使得中央朝廷根本无法动用全力应对匈奴,这种局面直到汉景帝“七国之乱”后才一定程度上得到解决。

  如上所述,正是由于匈奴的崛起,再加上汉初国力的衰弱,以及郡国制下中央朝廷无法动用全力等因素影响,才造成了秦军很容易战胜匈奴,而汉军则不行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