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李牧被尊为“军阵之神”,他都有哪些战绩呢?

  在战国两百五十多年中诞生了很多名将,但是这些名将中能被尊为“神”的却是只有两位,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往下看。

  而除了“杀神”白起外,另外一位就是被后世尊为“军阵之神”的李牧;李牧是赵国末年的名将,早年担任赵国北部边境的守将,负责抵御匈奴的入侵。匈奴人天生就是优秀的骑兵,比之秦国后面的义渠人要强大的太多;很多人可能会说,为什么不直接把匈奴灭掉呢?北方茫茫草原极为辽阔,疆域比起中原只大不小,而且生存环境极为恶劣,匈奴人又极为分散,故而想彻底灭掉匈奴是极难的,光补给就足以压垮任何超级大国。

  故而赵国,包括北方的燕国、魏国和秦国,都只能是建造防御工事以抵御匈奴人的入侵,秦长城其实就是将燕国、赵国、魏国和秦国自身的防御工事连接起来后的称呼,工作量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大。而李牧主要负责的就是代地雁门郡,地处赵国东北部,是受匈奴人侵扰最频繁的地方;在李牧之前,赵国虽强,但面对匈奴人的入侵却是颇为疲惫,后李牧改变策略,搭建烽火台,并大量建造营垒固守,此举虽然看似胆小,但确实有效,这就是后世赫赫有名的“堡垒战术”。

  当然,这也不是一般人能干的,堡垒的地点选择极为重要,不能太近也不能太远,相互成掎角之势,这其实就有需要极为高深的军阵造诣了。在李牧镇守期间,得益于烽火台和营垒战术,让匈奴几乎没有战果。但赵王却认为李牧是胆小鬼,于是改派别人去镇守雁门郡,结果损失惨重,赵王这下知道李牧的厉害了,于是一再强使李牧出来,让他领兵。李牧来到边境,还按照原来的章程。匈奴好几年都一无所获,但又始终认为李牧胆怯。

  边境的官兵每天得到赏赐可是无用武之地,都愿意打一仗。于是李牧就准备了精选的战车一千三百辆,精选的战马一万三千匹,敢于冲锋陷阵的勇士五万人,善射的士兵十万人,全部组织起来训练作战,同时使出诱敌之计。匈奴单于中计,率领大批人马入侵。李牧布下许多奇兵,张开左右两翼包抄反击敌军,大败匈奴,杀死十多万人马。之后乘势灭了襜褴,打败了东胡,收降了林胡,匈奴单于逃跑。此后十多年,匈奴不敢接近赵国边境城镇。此战之后,赵国北部安稳了下来。

  但是在公元前234年时,秦大将桓齮攻取赵的平阳,武城杀赵将扈辄于武遂,斩杀赵军十万。并乘胜进击,率军东出上党,越太行山自北路深入赵国后方,攻占了赤丽、宜安,进攻赵的后方,直向邯郸进军,形势危急。赵王迁从代雁门调回李牧,任命其为大将军,率所部南下,指挥全部赵军反击秦军。李牧率边防军主力与邯郸派出的赵军会合后,在宜安附近与秦军对峙。

  李牧认为秦军连续获胜,士气甚高,如仓促迎战,势难取胜。于是采取筑垒固守,避免决战,俟敌疲惫,伺机反攻的方针,拒不出战。这桓齮也算是一代名将,战功赫赫,但此时连战连胜的他,却陷入了固有思维中,他认为,过去廉颇以坚垒拒王龁,今李牧亦用此计;秦军远出,不利持久。他率主力进攻肥下,企图诱使赵军往援,俟其脱离营垒后,将其击歼于运动之中。

  李牧洞悉敌情,不为所动。当赵将赵葱建议救援肥下时,他说“敌攻而我救,是致于人”,乃“兵家所忌”。秦军主力去肥后,营中留守兵力薄弱;又由于多日来赵军采取守势,拒不出战,秦军习以为常,疏于戒备。李牧遂乘机一举袭占秦军大营,俘获全部留守秦军及辎重。李牧判断桓齮必将回救,遂部署一部兵力由正面阻击敌人,将主力配置于两翼。当正面赵军与撤回秦军接触时,立即指挥两翼赵军实施钳攻。经激烈战斗,大破秦军。李牧因功被封为武安君。

  后来秦始皇嬴政亲自率军攻打赵国,且兵分两路,一部分兵力由邺北上,准备渡漳水向邯郸进迫,袭扰赵都邯郸;而嬴政本人则率主力由上党出井陉,企图进攻邯郸的后方,将赵国拦腰截断;在秦兵进至番吾时,受到了李牧的阻击;秦军难以迅速突破。李牧决心采取南守北攻,集中兵力各个击破的方针。他部署司马尚在邯郸南据守长城一线,自率主力北进,反击远程来犯的秦军。两军在番吾附近相遇,李牧督军猛攻,秦军受阻大败。

  李牧即回师邯郸,与司马尚合军攻击南路秦军。秦南路军知北路军已被击退后,料难获胜,稍一接触,即撤军退走。李牧击破秦军的同时,南韩、魏。数年之后,由于赵国北部发生强烈地震,秦始皇嬴政乘机派大将王翦率数十万大军进攻赵国,结果再次受到李牧的阻击。王翦深知李牧不除,想灭赵国极难,于是就让秦始皇派出间谍,收买了赵王迁近臣郭开,在郭开的进谗下,赵王迁竟然相信李牧会背叛赵国,暗中布置圈套捕获李牧并斩杀了他。

  在李牧被杀三个月后,赵国被王翦所灭;虽然李牧最终还是没能守护住赵国,但那时因为被自己的主公所害,李牧自身的能力,那是秦始皇嬴政亲自体验过的,而且王翦都对李牧有惧意,可见李牧的能力之强。而李牧最擅长的,莫过于军阵之术,以弱胜强,这一点在李牧对战匈奴的时候展示的最为明显,多兵种协同合作,将匈奴主力轻松击溃,这样的操作,恐怕白起碰到都要头疼不已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