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古代对死的叫法有多少种?地位不同叫法不同

  说起我们中华传统文化,有一个非常大的特点,就是委婉,这算不上什么优点或者缺点,只是一种文化特色,不过从一方面来说,也体现了我们中华传统文化的深厚内涵。

  比如说人死了,如果直接说死字,就会显得不太尊重和礼貌,所以在中国形容人死了,有很多委婉的叫法,尤其古代非常讲究这点,不同身份地位死法情况不同的人,死的叫法都有不同。

  最著名的例子,大概就是我们从各种影视剧中经常看到的,皇帝死了叫“驾崩”,这个叫法出自《礼记》,最早《礼记》就对各阶层人士死亡的叫法有硬性规定,崩这个字,一直到清朝皇帝还在用。

  据《礼记》记载,天子死曰崩,诸侯曰薨(hong),大夫曰卒,士曰不禄,崩的的含义就是山塌了,形容天子或者皇帝之死如山崩一样剧烈,而薨有群虫起飞之声的意思。

  一个是山崩一个是虫子飞,这动静就可以看出差别,皇帝和诸侯虽然就差一级,待遇可是千差万别啊,其它大夫官员之类的就不多说了,死了都有专用的说法,不能乱用,在封建朝代僭越可是一个大帽子。

  古代皇帝死叫崩,诸侯死叫薨等等,那么普通老百姓死了用什么词形容呢?如果也按《礼记》的规定,那么老百姓笼统的就叫死,这里边也有细分,君子曰终,小人曰死,或者少者曰死,老者曰终。

  当然以上只是《礼记》的规定,适用范围比较小,后来民间又衍生出非常多的说法,三教九流,男女老少之死,都有专用叫法,非常复杂,比如和尚叫圆寂或者坐化,道士叫登仙或者羽化等。

  古代未成年人之死,叫做殇,根据年龄段又有,长殇(19-16岁)、中殇(15-12岁)、下殇(11-8岁)、无服之殇(8岁以下)的区别,为国捐躯而没有后代的,叫国殇,另外未成年人之死也泛称为夭折等。

  成年人之死就没那么多讲究了,一般叫逝世、谢世、去世等,老年人之死,一般叫做寿终,如果辈分比较高,男的叫正寝,女的内寝,所以寿终正寝其实只是形容老年男性的,另外还有作古、四游、百年、驾鹤西游等叫法。

  根据死法不同,吊死或绞死叫缢,被凶器所杀叫殪,淹死叫溺等等,为某件事业而死叫殉,英雄壮士叫牺牲,将军之死叫陨,形容上古先人之死叫困等等。

  那么我们形容自己的父母去世该怎么说呢?古代父母都没了,称弃养,意思是自己不能孝敬父母了,形容父亲没了,叫失信,形容母亲叫失持。

  如果形容丈夫或妻子死了,应该怎么说呢?这个大家肯定没想到,叫做分手,分手就是离别的意思,其实去、离、别这些字,经常用作对死亡的委婉说法。

  当然除了比较礼貌的委婉说法,其实民间也有很多不太礼貌的,比较俏皮的形容死亡的词汇,比如翘辫子、撂挑子、艮屁着凉、上西天、见阎王等等,这些一般都是比较调侃的说法。

  总之在中国文化中,对死的婉称实在太多了,我以上说的也只是一部分,在中国文化中,单死之一字,都可以衍生出这么多东西,我们中华传统文化的深厚程度可见一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