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唐朝宰相只是三品官,三品之上又是什么人

  对唐代官员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唐代宰相才是三品官,一品官、二品官干什么?

  唐代在世界历史上都有浓墨重彩的一笔,如果在唐代能够担任一人之下的宰相,那将是光宗耀祖的风光,但是唐代宰相的官阶只是正三品,这是为什么呢?唐代的一品和二品官难道更厉害吗?

  首先要大致知道一下中国封建社会的中央官制,秦始皇一统天下,开天辟地建立新秩序,急需新的官僚制度来适应和服务秦帝国。秦始皇经过对战国时代各国实行的官僚制度进行对比总结,最终确定三公九卿制度。

  三公就是丞相、太尉和御史大夫,丞相的职责是辅佐皇帝处理政务,是名副其实的“皇帝之手”,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太尉是替皇帝管理大军的,职责相对来说比较单一,但非常重要;御史大夫是负责监察百官,但是当时的定位并不清楚,还担负着丞相副手的工作。

  三公之下设有九卿,负责的内容也更加具体,但这些人都是由皇帝亲自任命的。从三公的职责设置可以发现,他们之间存在相互制约的关系,这体现出封建社会皇权集中的历史趋势和鲜明特点。

  秦朝瓦解崩塌极为迅速,但秦朝建立的制度却留存下来,三公九卿制度在汉朝得到充分发展,与此同时,正如前面所说皇权将更加集中,汉武帝从丞相田蚡开始动手,进一步削弱丞相的权力。

  三公九卿制在汉朝完善发展,而三省六部制则在唐代大放光彩。准确来说,三省六部制不是唐代原创,而是在隋朝中央官制的基础上,传承完善而来的,并且一直延续到清代末期,基本都没有大的变动。

  所谓三省是指中书省、门下省和尚书省。中书省是皇帝的智囊团,负责提供各种各样的治理策略和思路,给皇帝拟定具体的建议,起草诏书或者政令都是职责所在。

  门下省是帮助皇帝判别中书省的想法是否可行,经常会与皇帝进行交流。尚书省的职责概括起来简单、做起来难,说白了就是执行皇帝的政令。

  俗话说“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尚书省就要将事情落实到位,把想法变成事实,于是它下面又设置了六部,分别是吏部、户部、兵部、刑部、礼部、工部,六部之下又设置24个司,负责具体类别的事务。

  秦汉时期的丞相是一个人,而唐代的宰相则是由多人组成的。唐代初期的宰相就是三省的长官,也就是中书省的老大中书令、尚书省的老大尚书令,门下省的老大门下侍中,他们都被称之为宰相。

  这些宰相的官阶是正二品和正三品,其中尚书令是正二品的,中书省和门下省是正三品的。

  提起这里就必须提到李世民,在唐高祖李渊时期,李世民曾经担任尚书令(正二品),因此在唐太宗登基后,为了彰显李世民地位和功勋,没有人担任尚书令一职。

  既然尚书省还存在,并且担负着统管六部的重要作用,不可能处于群龙无首的状态,于是尚书省的两位副手(尚书左右仆射)就成为宰相,他们二人的官阶是从二品。

  在门下省和中书省,最高长官也并不是一个人,而是两个人,即中书令二人,门下侍中二人。

  到此时可以看出,唐代初期被称为宰相的人其实有6人,这其中也可以看出唐太宗对宰相权力的忌惮,首先通过分权制衡来削弱宰相权力,再通过“双长官”任命来避免一家独大,最终目的都是将权力集中在自己手中。

  皇权与相权的争锋贯穿整个封建时代,有功勋的帝王几乎都在这件事上有所发力。随着时间的推移,唐代皇帝逐渐加封更多人参与到政事决策中来,这些人大部分都是三品官,但是在官职前面加上“同中书门下三品”,他们也称为唐代宰相大军中的一员。

  后来,尚书省的作用也越来越弱化,导致尚书省的左右仆射(从二品)不再是拥有实权的宰相,因此唐代的宰相基本都是由三品官担任,甚至是四品官、五品官。

  既然唐代拥有权力最大的宰相基本都是三品官,那唐代的一品官、二品官都是什么人呢?

  唐代的正一品有太尉、司徒、司空、太师、太傅、太保,也就是常说的三公、三师。除此之外,正一品还有一个天策上将,这是唐高祖李渊为稳定李世民创造的,因此整个唐代也只有李世民一人担任。从一品的官员是太子太师、太子太傅以及太子太保,还有仪同三司等等。

  总体来说,唐代的一品官和二品官都是由不掌握实权的人来担任,这些人很多出自尊贵皇室或者对国家做出过重大贡献的人,此外还有一些是在死后被追封的荣誉。

  在唐代历史上也有少数例外,比如唐太宗时期的长孙无忌、房玄龄,李世民能够建立名垂青史的功勋,这两人都功不可没。因此也是难得一见的官居一品却掌握实际大权的人。

  魏征被称为一代名相,公元629年,魏征仅仅是从三品的秘书监,但是在唐太宗的加持下,他进入政事堂参与决策,也就是说他已经是名副其实的宰相了,而当时和他同台的都是三省的最高负责人,那时候的宰相还没有泛滥。

  唐代还有一位名相,他就是狄仁杰。公元691年,狄仁杰被武则天加授为同凤阁鸾台平章事,实际上就是宰相权力,而当时他只是四品官。

  加授“同凤阁鸾台平章事”是从唐高宗李治时期开始的,跟唐太宗李世民时期“同中书门下三品”是一样的意思,只要加授这样的头衔,就拥有参与政事决策的权力,是真正可以被称为宰相的官员。

  公元697年狄仁杰第二次做宰相,官职也逐渐提高,等到他去世后被追封为正一品的司空。

  唐代的宰相大多都是三品官,但是他们都是拥有实权的,那些品阶更高的一品官、二品官都是没有实权的虚职,主要是享受高等级待遇。归根结底,唐代宰相的发展过程都是皇帝主导的,是适合皇权集中要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