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坛领袖苏东坡要被处斩时为什么会被释放?原因是什么
文坛领袖苏东坡要被处斩时为什么会被释放?,接下来小编带你详细了解历史真相,一起看看吧!
文字向来是文化的最好的载体,而中华民族将这一方面无疑是最出色的,无论是文字的内容还是文字的形式,汉字都最美的。在古代以科举为选士手段的时候,能写出一篇好文章往往决定着读书人的宦途命运,比如钱起在省试时写的《湘灵鼓瑟》,李白一首《蜀道难》令当时身居高位的贺知章赞叹不已,因此得以被引荐为官。
也有许多人因为一篇文章而名传千古,如王勃的《滕王阁序》、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张继的《枫桥夜泊》。不过也有人因为一篇文章被打入大牢,承受不白之冤,这就是封建时代的“文字狱”,这种不良风气在清朝最盛。在宋朝的时候,也有一位大文豪,被指控诗文有影射当局朝廷的嫌疑,被关入大牢,但是这位大文豪在狱中写下一首诗,又因此释放。
看到这,可能有人猜到了这位即将出场的大文豪是谁了,他就是北宋苏东坡。苏轼可谓是继欧阳修之后的北宋文坛盟主,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的造诣都非常高,是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轼在嘉佑元年上京赶考,他的文章本可成为第一,但是当时主考官的欧阳修误以为苏轼的文章是弟子曾巩所写,为了避嫌,就将这篇文章判为了第二。
少年成名的苏轼宦途本来一片坦途,但是因为王安石和司马光党争的原因,苏轼也被波及。苏轼在四十三岁的时候,被调为湖州知州,于是苏轼例行公事写了一封谢表,就是《湖州谢表》,苏轼为人十分赤诚,一些自谦不能胜任的话被新党利用,诬告他讽刺朝堂。新党之人,似乎受到这篇文章的启发,于是一头扎进苏轼之前的作品中,找出许多“大逆不道”的反诗,因此苏轼被逮捕至京城,投入大狱,此事史称“乌台诗案”。
苏轼和弟弟苏辙的关系十分要好,两人从小一起长大,亲密无间,同生共死,苏辙听闻兄长苏轼被下狱,到处奔走活动,甚至请求宋神宗,将自己贬为平民来换取兄长的性命,但是未被允许。苏轼在坐牢的过程,他的长子苏迈一直送饭给他,并且约定,如果打听到不好的消息,送饭的时候就会加一条咸鱼。
有一天,苏迈有事不能亲自送饭,让亲戚代劳,但忘记嘱咐约定,亲戚无意弄了一条咸鱼送进牢里。苏轼见后大惊,以为自己不日将要被处死,他在临死之际,心中全是对弟弟的不舍,于是写了一首“绝命诗”留给弟弟:
《狱中寄子由》
圣主如天万物春,小臣愚暗自亡身。
百年未满先偿债,十口无归更累人。
是处青山可埋骨,他年夜雨独伤神。
与君世世为兄弟,更结来生未了因。
这首诗中,苏轼对弟弟的情深义重显露无疑,真可谓闻者伤心,见者落泪。苏轼许多好友上奏求情,宋神宗都不为所动,但是他在看到这首诗最后一句“与君世世为兄弟,更结来生未了因”的时候,心中却突然动容,为之心酸,感叹两人的兄弟情深。早已告老还乡的副宰相张方平看后痛心不已,于是发动门生故吏和儿子进京营救。就连新党的领袖王安石也上奏为苏轼说话,最终宋神宗决定从轻发落,将苏轼贬为黄州团联副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