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卢象升死后“天下为之震动”,卢象升到底是怎么死的

  很多人都不了解卢象升和明朝,接下来跟着小编一起欣赏。

  对于明朝将领卢象升之死,《明季北略》中这样说:卢象升之死原因有六。一是与杨嗣昌政见相左,二是与高起潜战略不协,三是以弱抵强,四是以寡击众,五是无军饷,六是无后援。“然后五者,皆嗣昌奸谋所致”,后面五个原因都是杨嗣昌奸诈阴谋所致。

  该书还说“虽然杀象升之身于一时者嗣昌也,成象升之名于千载者亦嗣昌也。”把卢象升于一时杀掉的是杨嗣昌,成就卢象升千古英名的也是杨嗣昌。而且后人评价卢象升之死时,常以“天下为之震动”来概括。现在先来看看卢象是怎么死的。

  卢象升是主战派

  1、在崇祯面前坚持开战、不议和

  1639年,正在给父亲服丧的卢象升,因清兵大肆入境,被急令入卫京师。但时任兵部尚书杨嗣昌、内侍宦官高起潜主张与清军议和,卢象升则坚决反对。

  《明史》记载,面对崇祯卢象升说:“我主张开战。”崇祯闻之脸色大变,许久才说,议和是朝臣意见,你和杨嗣昌、高起潜商量下。自然,主战派和主和派不会达成共识。

  崇祯闻之脸色大变

  3、以必死心下令迎战清兵

  卢象升奉旨迎击清兵,受到杨嗣昌、高起潜阻挠,虽然名义上统领全国部队,实际领兵不足两万。此后又被再次削兵,只有5000余名老弱兵士。杨嗣昌还免掉卢象升亲信的职务,绝给运饷的道路,又催促卢象升出关作战。

  《明季北略》中记述卢象升率部迎战清兵的军令:刀必见血,人必带伤,马必喘汗,违者斩!《明史》记载,卢象升进兵到巨鹿的贾庄,当时高起潜所部距离只有50里,卢象升求援却没有得到回应。

  以必死心下令迎战清兵

  4、铠甲里穿着孝服战死

  卢象升所部在夜半时分遇清兵。卢象升领兵激战,天明时被围,战至午后炮药、箭用完。卢象升挥刀近战,杀死清兵几十人,身中4箭,中3刀死去。

  高起潜得知卢象升战败后逃跑了,没有上报情况,杨嗣昌认为卢象升没死,崇祯只好下旨查明。结果人们战场上找到卢象升尸体,铠甲里穿着孝服,时年仅39岁。

  铠甲里穿着孝服战死

  5、死后80天才入殓

  顺德知府于颖就上报了情况,杨嗣昌故意阻拦,80天后才被入殓。第二年,卢象升妻子请求抚恤,第三年他弟弟卢象晋、卢象观再次申请。直到杨嗣昌死后,崇祯才追赠卢象升为太子少师、兵部尚书。

  卢象升之死所产生的天下震动有如下3点:

  死后80天才入殓

  其一,“卢阎王”死后,天下人认为再也无人可制服李自成。卢象升曾在崇祯四年练出“天雄军”。史载,卢象升虽是文人,但善骑射,熟读兵法,是领兵打仗帅才。作战中身先士卒,常近身格斗。

  在与高迎祥、李自成作战中卢象升多次获胜,有“卢阎王”之称。后来李自成率部躲进陕西、湖北、四川交界的群山中,卢象升调兵遣将准备终极一战时,清兵围困北京,卢象升奉命入卫京师。自卢象升离开后,农民军再也无人可以制服,陷入两线作战的大明王朝很快土崩瓦解。

  农民军再也无人可以制服

  其二,卢象升之死,天下人认为这是主战派“旗帜”倒了。卢象升奉命入卫京师时,面对崇祯表明开战决心。其实,崇祯当时很想议和,只是不主动开口,默许杨嗣昌、高起潜的议和举动。但受到卢象升的热情鼓动,权且同意了开战的主张。

  卢象升还数落过主张议和的杨嗣昌:“书呆子,你不知道城下与敌结盟,在《春秋》中是引以为耻辱的吗?为何天天吵吵着议和?京城里人们的嘴巴如同利刃,袁崇焕那样的灾祸你能躲得过去吗?”

  卢象升战死后,杨嗣昌派3人去察看

  其三,卢象升之死,天下人认为是忠臣之死、君子之死。卢象升最终率5000多名老弱残兵迎战清兵时,畿南三府的百姓曾来拜访他,有人劝他移兵广顺,领兵哗变,卢象升则双眼垂泪给予回绝。

  卢象升战死后,杨嗣昌派3人去察看。其中一名叫俞振龙的人,回报称卢象升确实死了。杨嗣昌认为卢象升是逃跑了,听到此人没按自己的意思回报很恼火,抽了他3天3夜的鞭子,俞振龙活活打死前,睁开眼睛喊:“天道神明,不要冤枉忠臣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