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北魏时期有条血训,后宫人人害怕,有人不信邪,因而引发了一场大战

  历朝历代,皇帝都以皇子数量多为荣,因此,后宫宫女梦里最想就是能怀上龙种,希望母凭子贵,以达到荣华富贵的目的。然而,中国有一个很特殊的朝代,在这个朝代皇宫的女人都对怀孕害怕的要死。

  这个朝代就是北魏。北魏王朝是由中国的少数民族鲜卑族拓跋氏于386年建立的。鲜卑族不但男人英勇,女人也不甘落后,也能骑善射,英雄丝毫不亚于男子。而北魏皇帝对此却噤若寒蝉,因为他们害怕后宫的女儿子一旦得宠而与外戚作乱。到了太武帝拓跋焘时,他想到了汉武帝当年立子杀母的办法,立下了一条血训:凡立太子时,必先处死其母。

  这条几近于残酷的血训出炉并实施后,后宫宫女对怀孕害怕到了恐怖的地步,于是个个千方百计进行避孕,以防范于末然。如果“意外”怀孕,便想尽一切办法制造“意外流产”的突发事件,而如果奇迹般生下皇子后,也要不择手段把皇子整死,以求达到“明哲保身”的目的。

  到了宣武帝元恪时,他的一位姓胡的妃子。胡仙真是司徒胡国珍的女儿,她和别的宫女不一样,别人梦想着生个公主,她却一直梦想能为皇帝生下皇子。

  而当时宣武帝宠爱的于皇后与高贵嫔正进行后宫斗,结果于皇后成了牺牲品,高贵嫔晋升为皇后。高皇后也阴差阳错地生下了皇子,结果因为害怕,致使儿子“病死”。

  胡仙真看到了宣武帝膝下无子,因此决定冒天下大为韪,决心生个皇子。

  胡仙真有相貌,又有心计,很快得到了宣武帝的宠爱,不久便有了爱的结晶,在她的“呵护”下,顺利生下一个皇子。宣武帝很高兴,给这个唯一的皇子取名元诩。

  因为唯一的原因,宣武帝对这个皇子进行了特殊保护,专门为皇子选了乳母,并派士兵进行全天侯保护,就连皇后和胡仙真等后宫妃子们没有皇帝口谕都不能去探视。当然胡为感谢胡仙真冒死生下皇子也没有白费,很快被宣武帝晋升为贵嫔。

  直到这时,嫉妒心很强的高皇后才意识到胡仙真是她将来最威胁的对手,但想到这个夺去皇帝宠爱的女人将不久于人世,按血训规定,元诩满三岁被立为太子之日,就是胡仙真被处死之日,她又释然了。有皇帝来收拾她,用不着她再出什么手段,用费什么力气了,她认为可以高枕无忧了,因此躲进皇宫成一统了。

  然而,高皇后的如意算盘打错了,好不容易熬到元诩三岁,宣武帝却并没有处死胡仙真。愿望落空的高皇后派人与叔叔高肇密议除掉这个胡仙真。原因是胡仙真这时完全得到了宣武帝的独宠,她天天吹宣武帝的耳边风,说如果自己死了,太子会很伤的,这对她的成长很不利之类的攻心话,结果宣武帝妥协了,在立元诩为太子时,破天荒地没有处死她。

  为此,高皇后找自己的叔叔高肇商议如何除掉胡仙真。高肇来头不小,他是宣武帝的亲舅舅,娶了宣武帝的姑姑高平公主为妻,是武帝的宠臣。

  然而,两人的保密工作没有做好,事情被胡仙真知道了,她知道事情的严重性,决定反击。为此,她也积极寻找帮手。

  后宫宦官给事中刘腾出现在她的视野中。刘腾是宣武帝之父孝文帝时期的老臣,为人机灵,善于察言观色,深得两朝皇帝宠信,但高皇后却看不起他,对此,刘腾对高皇后一族专权很是不满。胡仙真于是通过糖衣炮弹拉拢刘腾成其党羽。而刘腾很快又帮胡仙真找到了一个好帮手——将军于忠。于忠是被高氏害死的于皇后的兄长,他对高皇后仇恨已久,于是联合太子太傅崔光、左庶子侯刚等人联名上书劝谏宣武帝保护太子和其母胡仙真。

  宣武帝听从了他们的建议,派重兵守护太子和胡仙真所居宫室,除了宣武帝自己,任何人不得随意出入。对此高皇后无从下手,只能选择“观望”。

  元诩六岁时,宣武帝病逝,高氏党羽和胡氏心腹们展开了权力争夺战。

  胡氏决定先下手为强,决定采取“刚”的战略。当时高肇带领大军在外,高皇后命人送信给高肇,叫他赶紧带兵速归,直接上演夺宫政变。

  胡仙真决定采取“柔”的战术,一边叮嘱太子太傅崔光、将军于忠等为首的大臣们假意上书请求册封高皇后为高太后、胡氏为太妃,以迷惑高皇后。另一边派于忠、元雍等率军埋伏下城外。

  结果此招果然很灵通,在麻痹高皇后的同时,也麻痹了高肇。高肇火急火撩地回朝料理丧事时,陷入城外被于忠等人的埋兵阵中,最终被斩杀。

  随后,朝堂上的高氏党羽被一并清除,高皇后被贬人瑶光寺落发为尼,后被直接赐死。

  随后,太子元诩继位,是为孝明帝。而胡仙真被尊为太后,因为孝明帝年龄太小,于是胡仙真成了“摄政王”,朝廷大事悉数都由她决定。

  随着时间的推移,孝明帝很快长大成人,他19岁时,胡太后怕他夺权,竟然残忍地将他毒死,之后立孝明帝潘妃之子为帝。其实潘妃生下的是一个女儿,但胡太后却诈称是皇子。事情败露后,她又改立临洮王两岁的儿子元钊为帝。不久,尔朱荣以给孝明帝报仇为名率兵,胡仙真和元钊被溺死在滚滚江水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