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代,男子为了追求美是如何打扮自己的?
你真的了解在古代,男子为了追求美是如何打扮自己的吗?小编给大家提供详细的相关内容。
人类的基因里就有着对美的强烈的追求和渴望。人们向往美好的事物,并且将这种向往付诸行动,渴望将自己也塑造成自己想象之中那样美好。也正是这个原因,从古至今,人们对美的追求从未断绝,无论是对服饰、妆容等外在美的追求,还是对自我精神世界的塑造,人们从未停止对美的探求,并且一次次打破美的藩篱,追求极致的个性的纯粹的美。
正因为对美的追捧,才产生了对美的争议。在现代社会,许多人对美的认识是局限的,是片面的。部分群众认为,对美的追求只是女性的特权,并且用一种强盗式的思维去捆绑他人的认知,强制性地同化别人的思想。男性不配拥有追求美的权利这一观点显然是局限和病态的,对于每个人来说,追求穿衣打扮上的精致都是无可厚非的,甚至应该推崇,外貌上的整洁和干净不仅是对自己也是对他人的尊重。事实上,男性对美的追求早已有迹可循,古代男性对自己外貌上的追求甚至比现代男性更加严格。
(一)敷脂粉
早在秦汉时期,男性就开始注重自己的仪表外貌,已经有了男性涂脂抹粉的记载,《汉书·佞幸传》记载:“孝惠时,郎侍中皆冠、贝带、傅脂粉。”意思是,孝惠帝时期,朝臣们上朝都提前化妆、敷脂粉。
到了三国魏晋南北朝时期,敷粉成了士人争相追捧的潮流,当时的妆粉大致分为两种,一是传统的用粟米研磨制成的妆粉,《齐民要术》中就曾记载了这种妆粉的做法:先用圆形容器盛装米汁使其沉淀,然后将沉淀物晒干就可以制成一种洁白细腻的妆粉用来敷面。另一种妆粉则是白铅研磨而成,称为“铅华”。
当时男子对敷粉的追求已经到了疯狂的地步,《颜氏家训·勉学》中曾记载:“梁朝全盛之时,贵族子弟,多无学术无不熏衣剃面,傅粉施朱。”曹操的儿子曹植就是一个格外热衷于敷粉的人,据说他粉不离面,一次一位贵宾突然来访,他竟用了整整一个时辰来敷粉,硬生生让别人等了一个多时辰。由此可见,当时的男性对美的渴求异常强烈。
(二)簪花
所谓簪花,就是将时令鲜花或绢花、罗花、绸花、珠花等假花插在发髻、鬓角或冠上,起到装饰或礼仪的作用。古代男子簪花,早在魏晋南北朝就已经出现,并成为时尚,当时的潘安和陆运等人,都是魏晋著名的美男子,十分喜爱在朝冠上插花,走起路来摇摇颤颤,衣袂飘飘,风流俊逸,惹得万千女子为之心颤。唐代欧阳询的《艺文类聚》中就曾提到:“……含超潘陆,双鬓向光,风流已绝,九梁插花,步摇为古,高楼怀怨……”。
南北朝时期的簪花和佛教的传入有很大关系,因佛教当中将莲花视为圣洁,推崇备至,因而男性喜爱将莲花簪在自己的头上。唐朝时期,由于上层皇族将簪花视为对官员等人的赏赐,带有政治色彩,对簪花的流行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簪花也因此得以成为一种时尚。
《开元天宝遗事》就曾记载这一现象:“长安春时,盛于游赏,园林树木无间地。故学士苏颋应制云‘飞埃结红雾,游盖飘青云’,帝览之,嘉赏焉,遂以御花亲插颋之巾上。时人荣之。”皇帝嘉赏官员,因而将鲜花赐予他,官员也以此为荣,这一现象对官员的认同和凝聚也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宋朝时期男性的簪花风俗更甚,这甚至成了一种官场礼仪。在皇室的重大场合,不仅皇帝头上要簪花,朝廷大臣们也要依照各自不同的品级来进行簪花。例如《宋史·舆服志》中记载:“中兴,郊祀、明堂礼毕回銮,臣僚及扈从并簪花,恭谢日亦如之。”同样的,簪花在民间也十分流行,民间的三教九流,各路人士都热衷于簪花。
(三)蓄须
早在秦汉时期,男性对自己的须发礼仪就格外重视。中国古代男性对自己的胡须呵护备至,他们推崇须眉堂堂,并且不厌其烦地对自己的胡须进行了分类,不同部位的胡须有不同的名称。上唇的叫作“髭”,下唇的称为“粜”,颊旁的称作是“髯”,而下巴上的叫“襞”。他们还乐此不疲地对自己的胡须进行改造,如隋朝时期流行将胡须编成辫子,他们还有时将其染成黄色或紫色,因为古代以黄色和紫色为贵。
综上所述,古代男性对自己外貌的要求比现代有过之而无不及,他们对美的追求甚至到了一种疯狂的地步。爱美之心人皆有之,无可厚非,无论女性还是男性,都拥有追求美的权利。如果不能做到认同,也尽量做到理解和包容,这也是一个人教养的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