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经历了很多失败,为何最后却能东山再起呢?
汉昭烈帝刘备是蜀汉开国皇帝,刘备少年时拜卢植为师,而后参与镇压黄巾起义、讨伐董卓等活动,因为自身实力有限,刘备在诸侯混战过程中屡屡遭受失败,所以先后依附公孙瓒、陶谦、曹操、袁绍、刘表等多个诸侯。刘备失败后,为啥每次都能东山再起?
刘备的前半生颠沛流离,经历过多次失败,可以说是十分狼狈。怎么说呢?总结一下刘备的一生,你会发现他不仅投靠谁谁就倒霉,自己单干也是起起落落。
1、讨黄巾有功被封安喜县尉,在督邮相逼之下弃官逃亡。2。跟随何进讨下邳盗贼又任高唐尉,不久后高唐县被盗贼所破,刘备去投靠公孙瓒。3。公孙瓒死后,刘备投靠陶谦得了徐州,但是袁术来攻,吕布也乘机偷袭下邳并俘虏了刘备的妻子,刘备回军救援被袁术追兵打败。4。剩下小沛的地盘时,刘备又被吕布打败,此时投靠了曹操。
5、曹操让刘备做豫州牧,吕布又来攻打,刘备又丢了妻子。6。吕布和袁术死后,刘备又占据了徐州,但衣带诏事发,遭曹操亲征,只得投靠袁绍。这次不仅丢了妻子,部下也失散了许多。7。刘备先后联合黄巾余党刘辟、龚都盘踞汝南,又被曹操亲征打败,投靠刘表。8。过几年刘表病死,荆州一下子就没了,刘备进行著名的长坂坡大逃亡。
这就是刘备的前半生,他一路失败,逃亡,投靠,在大半个中国转了一圈,一直熬到赤壁之战,才借着孙吴的东风成就了三足鼎立。刘备他虽然经常失败,经常丢地盘,每次都能卷土重来。这种本事,别人就没有。在这背后,究竟藏了什么秘密呢?
《三国志》的注解里,引用了《九州春秋》,里面记了刘备这么一句话:“今与吾水火相敌者,曹操也。操以急,吾以宽;操以暴,吾以仁;操以谲,吾以忠。每与操相反,事乃可成耳。”这句话是刘备对庞统说的,很有意思。他先告诉庞统,曹操是我的“靶子”敌人。
曹操这个人性子急躁,对人很严苛;我呢,要和他相反,对部下要宽容。曹操很残暴;我也要和他相反,对人要仁义。曹操喜欢玩阴谋;我还是要和他相反,待人要忠厚诚恳。后面这句话才是关键。刘备告诉庞统:总而言之,凡是曹操赞成的,我们都要反对;凡是曹操坚持的,我们都要抛弃。做什么事,都要和曹操的风格相反,这才是我的成功之道。这似乎有点走极端。问题来了:刘备为什么要这么做?
其实,刘备说的这句话,是种典型的“反对者思维”。这种思维模式,建立在一个基础上:人在思考问题时,对占主流的想法或答案,总会有一种本能的怀疑。这种思维模式,直到现代,还有运用。比如说,大家都觉得民营经济模式比较好时,郎咸平出来讲国有资产流失;网上都在传转基因危害时,方舟子出来讲转基因并没有不好。这种种反对,都会为他们带来不少支持者。
这种套路,现在在网络上,也有很多人在使用,他们很喜欢瞄准那种行业意见领袖,他说yes,这人就说no;他说向左,这人就说向右。前面开头,再加结尾,都少不了一句:这逼绝对坏,说的话相当没品,大家千万别信他。就算这些反对者说的话,十分地没营养,照样有一大堆想要看意见领袖出洋相的人,会争着加他粉。瞄准的对象越强大,这个“反对者”获得赞同的机会也越大。所以,这种思维模式,是弱者针对强者的必杀招之一。刘备采用了这种思维模式后,在现实中得到了什么好处呢?
这在史书上,有相当多的记载。第一个好处是:只要他到了和曹操对立的阵营,人家都会待他如上宾,拼命输送给他各种资源。袁绍是这样,刘表是这样,甚至孙权,也这样:明明荆州南郡已经到手,刘备开口来借,孙权就送给他了,还顺带着把妹妹也送了出去。
第二个好处是:从来不缺手下,就算丢了根据地,不管走到哪儿,总会有人来追随。比如说,刘备第二次丢了徐州,跑到袁绍那里,关羽外加老婆孩子全被俘了,张飞被打散了,一个人,赤手空拳,够惨了吧。但赵云一听到消息,就来找他了。再出去一宣扬,立即有七八百个人,跑过来投奔刘备。
第三个好处是:不用担心高级人才不来投奔。他自己读书有限,但没关系,看曹操不爽的读书人太多了。诸葛亮、庞统、法正……全是当时的高级人才,一个个竭尽全力,出谋划策,搞军事参谋的搞军事参谋,搞行政管理的搞行政管理,全是被他反曹这杆大旗吸引来的。正因为刘备高高树起了反曹大旗,就算他一次次吃败仗,一次次丢地盘,只要能缓过劲来,立即就有人来投奔,他的实力还能恢复,还有卷土重来的机会。又一个问题产生了:既然“反对者思维”这么好,为什么其他人不采用呢?
这里就不得不说起很重要的一件事了:运用“反对者思维”的人,必须要具备两个相当高的素质。第一个素质就是:要找出谁是“靶子”。这事后看上去容易,当时其实很难判断。刘备把曹操看成“靶子”,时间差不多在“青梅煮酒”前后。当时袁绍实力最强,被很多人看成最危险的敌人,害怕被他吃掉。甚至到了官渡之战时,许昌空虚,刘备建议刘表乘机突袭,刘表还拒绝了。刘表的拒绝,并不是没有根据:偷袭曹操,确实容易得手,但袁绍比曹操还猛,他灭了曹操后,杀过来,该怎么办呢?
所以,等官渡之战曹操获胜后,刘表后悔得要死,连声对刘备说:真后悔当时没听你的话。刘表孤身一人,进入山头林立的荆州,能牢固统治18年,也是当时了不得的厉害人物,连他都看走眼了。可见判断谁是“靶子”,确实对素质要求不低。
第二个素质要求是:运用者自己其它方面的水平,要和“靶子”差不多。当时在许昌,也不是没有公开反对曹操的,孔融就是其中一个。但孔融怎么做呢?他光会耍嘴皮子,要么怂恿祢衡当众赤身裸体,嘲笑一下曹操,要么写几句歪诗,讽刺一下。结果曹操火了,“咔嚓”一声,什么都没了。刘备就不一样,对他的能力,曹操是这么评价的:两人差不多,刘备唯一不如的地方,就是反应速度没他快。在运用“反对者思维”时,如果不具备这两种素质,只会引火烧身,自取其辱。
刘备这段对自己成功之道的描述,说明:在人的一生中,一定要确立自己的战略方向。只要战略方向正确,做什么事都围着它转,很多自己原本不敢想,甚至意想不到的资源,就会不断地涌过来。哪怕你确定的对手,像曹操那样,已经占据了整个北方,一千多个县的地盘;而刘备只有新野一个县,只要确信自己具有足够的素质,同样可以运用“反对者思维”,弥平实力间的巨大差距,最后实现三足鼎立。
还是那句话:视野决定一个人世界的宽度,格局决定一个人思考的深度。人生最重要的,是锤炼自己的思维模式,当它改变了,足以扭转人生。这世界,始终充满了机会。世界一直很宽阔,决定人生的关键,还是自己的思维够不够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