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史上火烧赤壁的人是谁?是黄盖?
东汉末年孙权、刘备联军于建安十三年(208年)在长江赤壁(今湖北省赤壁市西北)一带大破曹操大军。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
《三国演义》第四十九回“七星坛诸葛祭风三江口周瑜纵火”记载:“黄盖用刀一招,前船一齐发火。火趁风威,
风助火势,船如箭发,烟焰涨天。二十只火船,撞入水寨,曹寨中船只一时尽着”。也就是说,黄盖用二十条火船,撞入曹操水寨之后,一下子点着了曹操全部船只。
不过,曹操二十万大军南下,水军大约有数万,船只至少数百上千,即便船只全被铁环锁住,但想要二十条火船在风力帮助之下短时间内点燃全部船只,怎么看都不太靠谱。第二,火起之后,黄盖中箭落入水中,周瑜舰队突然失去敌前指挥官,增加了曹操军舰撤退的机会,因此不太可能尽烧北船。第三,曹操船只是“首尾相连”,犹如一字长蛇阵,先烧前面再烧后面,这就给后船提供了撤退的机会。第四,面对黄盖火攻,曹操大军不可能无动于衷,不去撤退剩余船只。
可见,三国演义对赤壁之火的描述,肯定没有客观反映历史。既然如此,赤壁之战的火到底是谁放的,真实历史与三国演义大不相同!
曹操一统北方之后,开始南征,准备一统中国,但在攻打东吴孙权之前,其实还有两个小目标。
曹操南征的第一个目标是荆州刘表,但由于刘表当时去世,于是荆州拥立其子刘琮继任荆州牧,曹操南下之后,刘琮很快就投降了曹操,同时让曹操获得了荆州水军。
曹操南征的第二个目标是刘备,当时刘备驻地是樊城,听闻曹操到来之后,立即弃樊南逃,但旁边的江陵是荆州物资转运中心,因此曹操担忧刘备占领江陵获得大量物资,于是曹操亲率五千名精锐骑兵急速追赶,最终爆发了长坂坡之战,俘获了大量的人马辎重。
占领江陵之后,曹操准备顺江东下,一举灭亡东吴。所谓唇亡齿寒,此时孙权与刘备只能抱团取暖,双方组成联军对抗曹操。公元208年,曹操率领二十万大军南征孙权,东吴的左右督周瑜、程普各自督领一万五千精兵,与刘备军一起逆江而上,与正在渡江的曹军相遇在赤壁。因此,曹操是20万大军,孙刘联盟是5万大军,双方兵力相差很大。
这一年12月,曹操新编水军及新附荆州水军难以磨合,士气明显不足,初战被周瑜水军打败。曹操不得不把水军“引次江北”与陆军会合,把战船靠到北岸乌林一侧,操练水军,等待良机。需要说明的是,赤壁之战实际发生在对岸乌林,用乌林之战来说明更为准确。
“且舍鞍马,仗舟楫,与吴越争衡,本非中国所长”,曹操也知道这一道理,但水军初战失利,让曹操知道无法用荆州水军对抗吴军。于是,曹操迫不得已将舰船首尾连接起来,人马在船上如履平地,以此让中原陆军也来参战。我们都知道,这一招看似解决了北方人坐船问题,但却留下了一个致命隐患——火灾!
果然,黄盖指出:“如今敌众我寡,难以长期相持。曹军正把战船连在一起,首尾相接,可以用火攻,击败曹军。”于是,选取蒙冲战船十艘,装上干荻和枯柴,在里边浇上油,外面裹上帷幕,上边插上旌旗,预先备好快艇,系在船尾,准备以诈降的办法靠近曹营,然后乘风火烧曹营。
诈降之日,黄盖在离曹营二里地之处,突然点燃火船,着火的船队乘风快速向前飞驶,冲向曹营,当时东南风正急,《资治通鉴》记载是“火烈风猛,船往如箭,烧尽北船,延及岸上营落”。顷刻之间,浓烟烈火,遮天蔽日,曹军人马烧死和淹死的不计其数。
于是,周瑜刘备趁机追杀,鼓声震天,奋勇向前,曹军大败,只能败走华容道。曹操撤回江陵之后,担心因为赤壁之战的失利而使后方政权不稳,所以立即回到北方,曹操第一次南征就此落下帷幕,三国鼎立大势慢慢形成。
三国演义与资治通鉴的记载,都说明黄盖火烧了曹操全部船只,但《三国志》的记载却另有真相。
《三国志·周瑜传》中记载,曹操给孙权的书信中指出:“赤壁之役,值有疾病,孤烧船自退,横使周瑜虚获此名。”其中,“值有疾病,孤烧船自退”的评价,又与东吴一方《三国志·吴主传》所记载的“公烧其馀船引退,士卒饥疫,死者大半”相互印证。
可见,黄盖火烧赤壁之后,曹操见势不妙准备逃走,于是又点燃了剩余船只,阻断孙刘联军的追击。曹操究竟点燃了多少船只,史书没有记载,但至少可以肯定:赤壁之战的这一把火是两个人点着,一是黄盖,一是曹操!
不过,史书里还有一段记载更为可靠。《三国志·魏武纪》记载“建安十三年十二月,公自江陵征(刘)备至巴丘”,而《括地志》中的“巴丘”又记载:“巴丘湖中有曹公洲即曹公为孙权所败,烧舡(同船)处。在巴陵南四十里”。
因此,火烧赤壁的历史真相应该是:曹军船只中计被烧,但还有不少的一部分撤离了战场,顺着东南风西撤回军事基地巴丘湖,周瑜舰队追击而至,甚至又一次火攻,曹操无力再战,只好烧掉剩余船只上岸从华容道撤走。
更为重要的是,从上述这些记载中,不难看到曹操战败的另一真相:遭遇了一场大疫病。
《三国志·武帝纪》:“公至赤壁,与备战,不利。於是大疫,吏士多死者,乃引军还。”《三国志·先主传》:“时疾疫,北军多死。”《三国志·吴主传》:“公烧其馀船引退,士卒饥疫,死者大半。”
魏、蜀、吴三国君主的大事记之中,都记录了这一次瘟疫,说明瘟疫规模很大,否则不会如此隆重的记载。
李友松的《曹操兵败赤壁与血吸虫病关系之探讨》一文指出,曹操赤壁之战兵败的原因是“疾病”—急性血吸虫病。赤壁之战是在冬天开始的,但曹军在转徙、训练时间是在秋天。因此,曹军在赤壁之战的战前染上血吸虫病,经过一个月以上的时间就发病了,致使大战时疲病交加,不堪一击。
曹操与周瑜第一次水战时,《资治通鉴》记载“时操军众,已有疾疫。初一交战,操军不利,引次江北。”可见,当时瘟疫已经爆发,到了赤壁之战时,瘟疫更加严重,曹军真的到了不堪一击地步,才被孙刘五万兵马轻松击败。
总而言之,黄盖火烧赤壁固然成功,但并未烧掉曹操上千船只,演义小说中往往有意地渗入了夸张、附会的成分,将功劳全部推给黄盖与周瑜。之所以演义这么描述,一个重要原因是将曹操人设为反派,从而突出孙刘联盟的正义性。实际上,从历史的角度来看,当时曹操一统三国才是最大的正义,对社会发展最为有利,可以避免接下来数十年的三国分裂与战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