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齐桓公的齐国霸业,为什么会有成也管仲败也管仲之说呢

  孔子曾经说过:“齐桓公以霸,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管仲之谋也”,就是因为齐桓公采用了管仲的建议,在齐国实行军政合一,兵民合一的改革,才使得齐国成为春秋时期第一个称霸诸侯的国家,齐桓公也由此成为春秋首霸,名噪天下!

  其实管仲曾经是齐桓公的杀身仇人,当年齐桓公还是公子小白的时候,曾经被管仲一箭射中,还好只是射中了他的带勾(齐桓公倒地装死才躲过一劫),要是再射偏一点点,估计历史上都就不会有“齐桓公”这个人了。回国即位后的齐桓公能够不计前嫌重用管仲,还拜他为“仲父”,足可见齐桓公有着非同一般的胸襟和胆识。

  齐国的霸业固然和齐桓公的识人用人有很大的关系,但是管仲的功劳无疑是排第一位的,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是管仲成就了齐国的霸业!那么问题来了,齐国霸业的衰败和管仲有什么关系,为什么又要说是“成也管仲,败也管仲”呢?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先来看看下面几件事情:

  1、齐桓公晚年变得非常昏庸,他宠信三个奸佞小人:公子开方(卫国公子)、竖刁和易牙,而且这三人为了得到齐桓公的宠信,简直不择手段可以说是无所不用其极!开方的父亲(卫懿公)去世的时候他不回卫国奔丧,就为了拍齐桓公的马屁;竖刁那就更离谱了,他为了长期留在宫里讨好齐桓公,直接把自己的小鸡鸡切掉,当了太监;易牙则是个厨师,他听到齐桓公吃饭时无意中嘀咕了一句:“乳猪肉这么好吃,不知道婴儿肉的味道怎么样?”,第二天,他就把自己亲生儿子烹了送给齐桓公吃,把齐桓公都吓了一大跳!

  管仲在世的时候,虽然也一再提醒齐桓公要远离这三个奸佞小人,而且他也意识到“将来为患齐国者必此三人”,但是并没有采取合适的防范措施。结果齐桓公还是照样我行我素,整天和这三个人一起吃喝玩乐,如此作为齐桓公的“仲父”,齐国的顶梁柱,对当时的局势就完全不能控制?对后来这三人导致的齐国祸乱就没有一点责任?

  2、还有一件事,就是在齐桓公在立太子之前,管仲有建议齐桓公“废长立幼”,这个也是后来齐国内乱的主要原因!齐桓公有很多儿子,其中能力比较突出的有五个:公子无亏、公子昭(齐孝公)、公子潘(齐昭公)、公子元(齐惠公)、公子商人(齐懿公),当然他也知道这些儿子们的能耐,所以在立太子的时候显得犹豫不决。如果要按当时的规矩(立长不立幼,传嫡不传庶),那就要立长子公子无亏,但是他和竖刁、易牙两个人走的很近;如果要立贤那就要立公子昭,但又不符合当时的规矩!这时候齐桓公就向管仲请教,管仲因为不喜欢竖刁和易牙这两个人,于是就向齐桓公建议说:君欲继承霸业,则必立贤(意思就是要说立公子昭)!很快公子昭就被立为齐国太子,为齐国后来的内乱埋下了伏笔。

  3、管仲死后,齐桓公就更加肆无忌惮地重用那三个奸佞小人,最终三人专权,导致齐国朝政乌烟瘴气。正如管仲所料,就在齐桓公病重的时候,竖刁和易牙两人就鼓动公子无亏带兵攻打太子昭,太子昭只得逃奔宋国;开方则支持公子潘同时也加入了争夺君位的斗争。至此,齐桓公的五个儿子为了抢夺君位忙于互相攻打对方,无人顾及齐桓公的死活,导致他在病床上被活活饿死,连遗体放在那里六七十天都没人收敛,尸体腐烂发臭,蛆虫一直爬到了宫外,简直惨不忍睹!一代霸主死的如此凄惨不说,连齐国霸业也在这次内乱中迅速凋零。

  掐指一算,也就是在管仲死了仅仅三年以后,齐国的霸业就灰飞烟灭了。可以说管仲对齐国的兴衰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齐国的强盛管仲虽然居功至伟,但是齐国的衰落他同样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所以我们换一种说法就是齐国的霸业成也管仲,败也管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