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娶四个寡妇为妻的痴情皇帝是谁?史上最传奇皇帝

  后周开国皇帝郭威的传奇故事

  提到“黄袍加身”,自然让我们想到了那位“只赢不输”的大宋开国皇帝赵匡胤,但实际上赵匡胤不是中国史上“黄袍加身”第一人,之前至少还有隋文帝杨坚、唐高祖李渊、后周太祖郭威等先行者。今天介绍的就是被赵匡胤夺了江山的后周开国皇帝郭威的传奇故事。

  郭威(904-954),邢州尧山(今河北邢台市隆尧县西)人,五代十国时期(907-960)后周开国皇帝。五代十国的50余年,是中国自魏晋南北朝之后最混乱的年代,“你方唱罢我登场”的好戏屡屡上演。郭威,就生活在这段战乱频仍的年代,他出身平民,白手起家,戎马倥偬,由普通士卒逐步成长为将领,最后又当上了皇帝,而且治国有方,政绩斐然,堪称五代十国诸帝中的佼佼者,是历史上公认的清廉勤政的好皇帝。

  1、出身寒微勇武少年杀豪强

  郭威字文仲,由于他脖子上刺了一只飞雀,所以人们又叫他郭雀儿。本姓常,由于早年父亲被杀害,母亲迫于生计而带着幼小的他改嫁到郭家,于是乃改姓郭。其继父郭简,曾经在后晋当过顺州刺史,后被刘仁恭所杀。郭威在三岁的时候随母迁到了太原,不久母亲即去世,郭威成了孤儿,由姨母韩氏收养,而姨母家也是一个家道并不宽裕的破落人家。十八岁的时候,郭威跑到潞州(今山西长治)投奔其生父的亲属常氏。

  少年郭威生的是虎背熊腰,形体魁梧,勇力过人,但是好斗成性,好赌嗜酒,且喜欢打抱不平。一天,郭威又到街上闲逛,有一个屠户欺行霸市,非常跋扈,大家都很怕他,喝了点酒的郭威不服气地到了这个屠户跟前,让他割肉,然后找茬骂他,屠户也知道郭威不好惹,但最后终于忍不住了,就扯开衣服用手指着肚子说:“有胆量你就照这儿捅一刀!”郭威二话没说就抄起刀子捅破他的肚子,屠户自然一命呜呼。

  时值河东大将李嗣昭的儿子李继韬在潞州割据,正在招募军士扩充军队。勇武有力、豪爽负气的郭威,深得李继韬所赏识。在郭威醉酒杀人而被官府拘押后,李继韬暗中将其放走,后又招至麾下,留于帐下作牙兵(即藩帅亲兵)。郭威因略通文墨、书算,不久升为军吏,从此开始了军伍生涯。

  2、戎马倥偬黄袍加身成霸业

  后来,李继韬部被后唐庄宗李存勖发兵灭掉,郭威也被收编进了后唐军队,充当李存勖的亲军“马铺卒使”,时年郭威21岁。郭威喜读兵书,拜师求教,开始关注研讨存亡治乱之事、治国用兵之道。再后来又跟随石敬瑭攻战,替石敬瑭掌管军籍,得到倚爱;在石敬瑭称帝后改隶于后晋侍卫亲军都虞侯、沙陀族人刘知远名下,成为刘知远的心腹,不管刘知远走到哪里都把他带在身边,让他督率亲军。及至后晋为契丹所灭,郭威和苏逢吉、史弘肇等人劝说刘知远称帝,成为后汉开国功臣。刘知远称帝后,牙将郭威升为执掌军务的枢密副使、检校司徒,时年郭威43岁。刘知远在位不到一年便一命呜呼,郭威、苏逢吉等这帮旧日将佐幕僚同受顾命立太子刘承祐(即后汉隐帝),而这些顾命大臣中,唯有郭威远见卓识,文武兼备。

  隐帝继位不久,河中节度使李守贞、永兴节度使赵思绾、凤翔节度使王景崇相继拥兵造反。郭威奉命出征,很快就讨平了叛乱,李守贞自焚而死,赵思绾、王景崇相继归降,使风雨飘摇的后汉政权转危为安。之后,郭威又移师北伐,大败契丹。郭威以功进封邺都留守,天雄军节度使兼枢密使、检校太师兼侍中,河北诸州郡皆听郭威节制。自此,郭威成为后汉最重要的大臣。

  隐帝与其宠臣对郭威等有功大将十分疑忌,于是在乾祐三年(950年),与亲信密谋诏令诛杀郭威等人,不料密使走漏风声。郭威获知此事后,马上以“清君侧”之名拥兵讨伐。七里坡(位于汴京北郊)之战,汉军战败,隐帝被杀,郭威率大军蜂拥而入京城,纵军大肆抢掠。入京后,郭威同意立刘知远之侄刘赟为帝,让太后临朝听政,政事则由自己决断。这时,忽闻报契丹南下,郭威于是率军北上抵御,途径澶州,士兵兵变,郭威黄袍加身(十年后的赵匡胤陈桥兵变,代周立宋,如出一辙,看来这也是因果报应啊!)。7天后,郭威再次进京,逼太后任他为“监国”。公元951年正月丁卯日,郭威正式登基称帝,改元“广顺”,改国号为“大周”,史称“后周”。

  3、励精图治开通爱民好皇帝

  当上了皇帝之后,郭威竭力安定政治局势,在通使各国,接受朝贡的同时,马上着手治理国家,进行改革来增强国力。

  郭威自小经历了很多苦难,对民间疾苦有亲身体会,所以首先减轻了百姓的负担。郭威为此主要做了两件事:一是罢除不合理的牛租,二是撤消营田务。“让百姓得利,就像国家得利一样,朕要这些钱干什么?”为此,在他即位后没多久便下诏,命令各地官吏不得以任何借口来加收百姓赋税,原来普遍存在的正税以外的杂税一律废除。

  郭威在位期间,对改革历朝弊政颇有成绩。免除后汉所设额外苛敛以及中唐以来地方官进奉的“羡余物色”;下诏废止了后晋、后汉一些极残忍的刑法;民众与蕃人“一听私便交易”,诸州所差散从亲事官等,一齐遣散;对历朝极为严酷的盐、酒、皮革的禁令稍予放宽;废除京城内无名额的僧尼寺院等。对恢复农业生产,郭威也采取了有效措施:授无主田土给数十万归中原的幽州饥民,放免其差税;以田分给现佃户充永业,使编户增加3万多;无主荒地听任农民耕垦为永业,提高农民生产的积极性。

  郭威除了改革利民之外,自己也非常注意节俭,尽量减轻人民的负担。他生活异常俭朴,衣食住行都很节俭。他对大臣们说:“朕出身微寒,尝尽人间疾苦,也经历了国与家的灾难,现在当了皇帝,怎么能养尊处优拖累天下百姓呢!”他不仅不让进奉宝物入宫,还让人将宫中的珠宝玉器、金银装饰的豪华床凳、金银做的饮食用具一共几十件,当众打碎在殿廷之上。在他临死之时还不忘节俭,郭威郑重地留下了遗言,“要薄葬,不要强征民工,也不要宫人长年守陵”,只需每年的寒食节不忙时适当派人到陵上祭奠一下就行了;如果没有人去,遥祭即可!

  在治理国家方面,虽然郭威有些能力,但他仍然谦逊地重任有才德的文臣,对待臣子也非常厚道迁就,并能听进不同的声音,以行动来改变自后梁以来军人政权的丑恶形象。他对这些有才德的大臣们说:“朕生长于军旅之中,不懂得学问,也不精通治国安邦的大计,文武官员有利国利民良策的就直接上书言事,千万不要只写一些粉饰太平的无用话。”郭威的精心治理,使后周在很短的时间里就显露出国富民强的迹象,为周世宗柴荣继续他的事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郭威一共在皇位上坐了三年,从正月里称帝,正好又在正月里病逝,终年仅五十一岁。死后葬嵩陵,一后三妃皆陪葬。

  4、痴情皇帝一后三妃皆寡妇

  史载,郭威有“一后三妃”四任正室,分别是柴氏、杨氏、张氏、董氏,此外还有皇甫氏、刘氏、李氏等嫔妾。相比于开国创业,郭威在情感和私生活方面更为传奇,原因是他的四任正室,在嫁给他之前均嫁过人,有的还不止嫁过一次。

  第一任正室:柴氏。她原是后唐庄宗李存勖的嫔妃,庄宗去世后,被后唐明宗裁撤出宫,发遣回乡。回乡途中,柴氏遇见了当时担任低级军官的郭威,两人一见倾心,一见钟情,于是排除干扰而结成夫妻,时年郭威24岁。但没几年,柴氏便病逝,郭威称帝后,追封她为柴氏为“圣穆皇后”。因郭威无子嗣,将柴氏的侄子柴荣养在身边,非常器重,并最终将帝位传给了他(即周世宗),可见郭威对柴氏的感情之深。

  第二任正室:杨氏。她曾两次嫁人,两次守寡。杨氏年轻时,以美貌而被选入后梁赵王宫中为姬妾。后来赵王死于宫廷政变,杨氏流落民间嫁给平民,但没几年第二任丈夫也死了。此时,郭威的结发妻子柴氏已过世,郭威闻听杨氏美而贤,在杨氏之弟的极力撮合,娶为继室。后来杨氏同样英年早逝,郭威称帝后,追封她为淑妃。

  第三任正室:张氏。她出身于官宦世家,父亲在后梁赵王手下任职。前来平乱的军队禆将看到张氏的美貌,而带回太原老家做儿媳妇。后来,张氏丈夫去世。而此时身在太原的郭威,由于第二任正室杨氏已逝,便娶了张氏。在郭威起兵反汉时,张氏和羁留在东京的郭威其他家属一起被斩首。郭威称帝后,追封张氏为贵妃。

  第四任正室:董氏,以侧室身份嫁给郭威。她原是一个底层小吏的女儿,战乱中曾与家人失散,十三岁时回到亲人身边,由大哥做主嫁给一位后晋官员为妻。后晋灭亡后,她的丈夫被掳身亡。郭威带兵路过洛阳时将寡居的董氏聘纳为妾。郭威称帝后,没有正室,于是将董氏升为正室,册封德妃,成为郭威的贤内助。郭威对董氏也是一往情深,在董氏病重期间,连续率兵征战的郭威不忘牵挂;在董氏死后半年,一介健壮武夫的郭威竟然身心崩溃,紧随而去。

  5、身后无子异姓继位续帝业

  我们知道,郭威死后,传位于其养子兼内侄、皇后柴氏兄柴守礼之子柴荣(921-959),即周世宗。柴荣在位六年后病死,年仅39岁,6岁的柴宗训继位,半年后殿前都点检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黄袍加身,恭帝柴宗训被迫禅位,历时十年的后周自此灭亡。那么,原本是郭家的江山,郭威怎么会传给没有血缘关系的柴家人呢?

  行伍出身的郭威,虽说没有酒色之好,但也娶过四任正室,后来发达后还增加了不少嫔妾。但遗憾的是“一后三妃”四任正室没有给他生下一个儿子,好在嫔妾给他生了两个儿子:青哥(郭侗)、意哥(郭信)。但在起兵反汉,由于事起仓促,后汉隐帝刘承祐把留在汴京的郭威亲属杀了精光,其中就包括上面提到的郭威第三任正室张氏、两个儿子青哥和意哥,还有其未成年的侄子守筠、奉超、定哥,其养子柴荣的家室孩子等。

  而柴荣因为姑姑柴氏膝下无子,打小在姑姑家生活,长大后深得姑父喜欢而随其从军到处征战。姑姑姑父也一直把他作为儿子来养,关系自然不比寻常。郭威家族本身虽然是大家族,子弟很多,可已经几乎被刘承佑杀光。即便留下来的也不是郭威近支子弟,从感情上说,这比不上柴荣。而柴荣本身非常优秀,能力强,年轻有干劲,手下还有赵匡胤等一大批兄弟,在郭威身边立下了很多的功劳,从这一点上说,剩下的郭家子弟远不能及。郭威作为一代明君,能选择这样一位没有血缘关系的接班人,也是他的传奇一面。

  而柴荣也没有辜负姑父兼养父对他的期望。历史上对周世宗柴荣的评价很高:欧阳修的《新五代史》说:“其英武之材可谓雄杰”;《旧五代史》则称其“神武雄略,乃一代之英主”。后人更是誉他为“中国十大贤君”之一。可惜的是,柴荣当政6年后即英年早逝,享年39岁。由于柴荣当年在开封的家人也被株连,这才导致其长子柴宗训即位时只有6岁,年幼皇帝也给了赵匡胤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