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翊钧的原配王喜姐,在历史上是个怎样的人?
朱翊钧的原配王喜姐,在历史上是个怎样的人?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
明神宗朱翊钧,是明朝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他与自己的发妻王皇后是同一年去世的,所以王皇后也是明朝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后。王皇后于万历五年与朱翊钧成婚,被册立为后,正位中宫42年,史料记载其:
“性端谨,以慈孝著称。”
根据姚南双雁黄氏宗谱记载,王皇后名为喜姐,原姓黄。其父名叫王伟,原任工部所属的文思院副使(正九品)。万历五年,两宫皇太后(朱翊钧嫡母仁圣皇太后陈氏,生母慈圣皇太后李氏)决定让朱翊钧完成婚姻大事。
根据明朝制度,皇后不必讲究出身,只要是品行端正的良家女即可。按照这样的要求,最终王喜姐脱颖而出,被册立为后。她的父亲王伟也被提拔为锦衣卫千户。
当时内阁大臣向朱翊钧提议,应该晋封王伟,但遭到张居正的反对。后者认为不该给外戚带来过多赏赐,所以最多同意将王伟升任为锦衣卫指挥使。可朱翊钧本人不高兴了,认为给岳父的赏赐还是少了,于是坚持又封王伟为永年伯,不过在张居正的阻止下,不得世袭。
万历九年,朱翊钧还要为皇后的叔叔和弟弟授官世袭锦衣卫指挥使,仍然遭到张居正阻止,但朱翊钧还是分别给了他们锦衣卫指挥佥事和锦衣卫正千户的职位。
万历十二年,朱翊钧要允许王伟乘舆,按照祖制,这是不合规矩的。但无论群臣如何阻止,朱翊钧还是为王伟破了例。除此之外,王伟去世后,朱翊钧还允许王皇后的弟弟王栋袭爵,王栋去世后,又让王皇后的侄子袭爵。
可以看出,朱翊钧对王皇后的家人的确很好,说明他和皇后的感情比较稳定,不然王喜姐也不可能正位中宫42年了。不过对王家如此优待,并非因为他有多爱王皇后,而是有另一层原因。
朱翊钧虽然和皇后的感情还算不错,但皇后并非他最爱,众所周知,朱翊钧最宠爱的是郑贵妃。郑贵妃于万历九年入宫,一路从嫔升到皇贵妃的位置,宠冠后宫长达38年之久。那么既然如此,为何朱翊钧还对王家这么好,显得他有多爱王皇后一样?
实则就是因为朱翊钧宠爱郑贵妃,很少与皇后在一起,所以外界一直存在许多质疑,称皇后贤德,却遭到皇帝苛待。后来皇后居住的坤宁宫起火,连带烧了皇帝居住的乾清宫,朱翊钧和王皇后不得已搬到启祥宫住。尽管如此,王皇后还是很少有机会陪伴朱翊钧,因此外界质疑的声音越来越大,称帝后感情不和等等。
朱翊钧身为皇帝,自然接受不了外界如此质疑,但要他不宠郑贵妃,专宠王皇后,他又做不到,于是只好提高王家的待遇。如此一来,就等于向外界宣告,你看我对岳父一家多好,说明我和皇后一点问题都没有。
然而相信大家也都看出来了,朱翊钧和王皇后实际上就算是相敬如宾,他最宠爱的应该是郑贵妃。既然如此,为何他不效仿当年的宣宗,干脆直接将郑贵妃扶正,将王皇后废掉?
或许有人会猜测,王皇后有子,所以朱翊钧无法将她废黜。实则不然,王皇后嫁给朱翊钧后,只在万历九年为其生下一个女儿朱轩媖。也是在这一年,郑贵妃进宫了,之后王皇后很少能陪伴朱翊钧,也就再没有生育过子嗣。
这里要重点介绍一下朱轩媖,她在万历二十四年被封为荣昌公主,下嫁杨春元。朱轩媖直到清朝顺治四年才去世,她是朱翊钧子女中最后一个去世的。
也就是说,实际上王皇后没有生下嫡子,如果朱翊钧要效仿明宣宗,就可以以无子的理由废后。但朱翊钧终究没有这样做,那么王喜姐到底有何能力,为何能够正位中宫42年,连宠冠后宫的郑贵妃都取代不了她?主要有两个原因。
其一,明朝不太看重皇后的出身,主要是在乎其品行,王喜姐能够成为朱翊钧的皇后,必定有其出众的地方。而事实证明,她的确是一位贤后,让朱翊钧十分满意。
首先作为儿媳,王皇后对待两宫皇太后十分孝顺,《明史》记载其:
“性端谨,事孝定太后得其欢心。”
要知道,李太后对朱翊钧教育严格,后者也很敬畏生母,所以讨得李太后欢心,就等于拥有一张护身符。
其次作为后宫之主,每当后宫有什么事情发生,王皇后都能轻而易举解决,同时令大家信服。她虽然自己没有儿子,却从不嫉妒其他嫔妃,即使郑贵妃恃宠而骄,王皇后也不和她计较。皇长子朱常洛的生母王恭妃因为出身低微,不受朱翊钧待见,王皇后见了便对母子俩多加关照。
最后作为大明皇后,当有大臣因为直言进谏得罪朱翊钧时,她会婉言规劝,既给了朱翊钧面子,又替大臣说了情。当国家遇到饥荒,她会拿出自己的财物充当军饷,试问这样一位皇后,谁能不敬佩,不信服呢。
国家最重要的是有一位贤后,王皇后完全符合“贤后”的要求,朱翊钧在母亲严厉的教育之下,深知这样的贤后难得,所以根本不会去想废后。要是他真的废后,天下得有多少人骂他啊。再说他自己心里也清楚,郑贵妃不是母仪天下的料。
其二,原本皇后无子,对皇帝来说并非好事,必定能够有嫡子继位是最好的结局。但对于朱翊钧来说,王皇后无子,正好让他有了挡箭牌,什么挡箭牌呢?那便是有理由迟迟不立太子。
朱翊钧的长子朱常洛是一个宫女所生,有一次他去向母亲李太后请安,结果李太后不在,他看中太后宫中一个姓王的宫女,便偷偷临幸了她。事后朱翊钧以为可以隐瞒过去,谁知王氏却怀上身孕,后来生下朱常洛。
而朱常洛是朱翊钧的长子,按照明朝“有嫡立嫡,无嫡立长”的继承制度,王皇后一直无子,那么就该册立朱常洛为皇太子。但郑贵妃进宫后,就得到朱翊钧的宠爱,接连为其生了三个儿子,其中两个夭折,只剩老三朱常洵。
朱翊钧将朱常洵视为心肝宝贝,一心想立他为太子,可不管怎么说都不合规矩,毕竟人家长子朱常洛活得好好的。于是朱翊钧干脆就不册立太子,理由就是,他要等皇后诞下嫡子,到时候册立嫡子为储君。
很明显,朱翊钧就是拿皇后当挡箭牌,只要皇后还活着,这个理由就管用。谁知到了最后,皇后年纪渐渐大了,身体也不好了,他知道这个理由已经行不通,最终还是被逼册立朱常洛为太子,国本之争才落下帷幕。
出于这些原因,朱翊钧对王皇后甚至王家好,也就一点都不奇怪了。但事实却并非如有的传言所说,朱翊钧和皇后的感情有多么好,每天同起同卧等等。这些都是朱翊钧为了堵住外界质疑的声音,如果实情真是如此,那还有郑贵妃什么事?
万历四十八年四月,王皇后去世,享年57岁。同年七月,朱翊钧也驾崩了,于是有人认为,是王皇后去世朱翊钧太过伤心,所以很快也跟着去了。
笔者只想说,没必要为了夸而夸,事实上大家都清楚,朱翊钧后来本来身体就不好。他前期因为有母亲的严厉教育,的确比较励精图治,但从万历十四年开始,也学他死鬼老爹沉湎于酒色之中,导致身体虚弱,每况愈下。
当时大理寺左评事雒于仁写《酒色财气四箴疏》就说:
“皇上之恙,病在酒色财气也。夫纵酒则溃胃,好色则耗精,贪财则乱神,尚气则损肝。”
后来朱翊钧还常常昏倒,《先拨志始》中就有记载:
“神庙始专宠郑贵妃而疏孝端。辛丑年,圣躬抱病甚笃,瞑眩逾时而醒,则所枕者,孝端手肱也,且面有戚容,泪痕犹湿。”
所以说以朱翊钧的身体,能够拖到万历四十八年已经很不错了,他爹在位才6年,就因纵欲过度撒手人寰了。只是没想到,刚好在这一年,王皇后竟先他一步去世了,这只是一个巧合罢了。
朱翊钧驾崩后,太子朱常洛继承皇位,他为王皇后上尊谥“孝端贞恪庄惠仁明媲天毓圣显皇后”,但还没来得及上册宝,朱常洛就挂了,在位仅一个月。没想到朱翊钧是明朝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他儿子却成为在位时间最短的皇帝。
之后朱常洛的长子朱由校继承皇位,这才为王皇后上册宝,并与朱翊钧合葬于定陵,祔太庙。
作为一位贤后,王皇后在后世得到很高的评价,正位中宫42年的她,没有辜负她的子民。用孝慈高皇后的话来说,这些百姓都是她的孩子,而王皇后这位国母,可以说没有让她的孩子们失望。这样一位贤后,值得大家记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