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朱棣作为是适合的继承人,朱元璋为什么不传位给朱棣

  今天小编给大家准备了:朱元璋传位,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太子朱标死后,朱元璋传位给朱允炆,朱棣到底哪里不如朱允炆了,朱元璋为什么会传位给他?

  洪武二十五年四月发生了一件大事,这件大事关乎国家的继承,这件大事就是朱元璋费尽心思、竭尽全力培养的继承人朱标病亡。

  朱标在朱元璋打天下的时候就已经出生,从出生的那一刻起,朱元璋就将朱标当成继承人来培养。如今开国二十五年,朱元璋已满头白发,眼看就要归西,帝国眼看就要交到朱标之手,可突然间朱标病亡,对于朱元璋而言,天都要塌了下来。

  无论有多么的心疼,都得要新立一位继承人,要不然历经千辛万苦打下来的天下该由谁来继承?

  朱元璋选择的继承人令人大跌眼镜,这个继承人就是朱标的儿子朱允炆。要了解当时朱元璋有二十五个儿子,按照“嫡长子制度”来说,有嫡立嫡,无嫡立长,当时嫡长子已经没了,如果朱元璋按照常理出牌,应当从二十五个儿子当中选一个最年长的出来当继承人。

  当时最年长的是秦王朱樉,但是秦王朱樉平平无奇,排在第二的是晋王朱棡,但晋王朱棡就是个混账,只有排在第三的燕王朱棣最符合继承皇位。当时有人言:“朱棣是朱元璋众多儿子当中最像朱元璋的一个儿子”,朱元璋本人也是这么认为的(燕王英武似朕),要不然也不会多次派朱棣出征蒙古。

  按道理来说,不出意外的话,朱棣将会成为朱元璋的继承人,可为什么最后偏偏出现了意外?其实最后并没有出现意外,朱元璋从始至终都没有动过将朱棣立为继承人的念头。

  朱标的老师是大儒士宋濂,他从小接受的就是儒家的思想。仁爱是朱标的标签,以仁治国是朱标的治国理念。

  有一次,朱元璋要杀掉一大批的功臣,朱标劝说朱元璋,希望朱元璋不要大开杀戒。但是朱元璋却将一根长满刺的荆条扔在朱标面前,叫朱标捡起来。

  朱标不是白痴,他当然不会捡。

  朱元璋看着站在一旁的朱标,语重心长地说道:“我这样做都是为了你好,我把这些对你有威胁的大臣除掉了,到时候你才能够顺利继位,安心治理天下”。

  朱元璋怎么想都没有想到,朱标竟然不领自己的情,还反过来挖苦自己说了一句:“上有尧舜之君,下有尧舜之民。”这句话简单明了,意思是朱元璋就是个残暴之君。

  面对朱标的挖苦,朱元璋怒不可赫,我明明都是为了你好,可你竟然敢挖苦我!朱元璋双手拎起旁边的椅子扔向朱标,虽然朱标躲了过去,但还是被朱元璋这个举动吓了一大跳,回去后就大病了一场。

  从朱标被朱元璋吓到大病一场,可以看出朱标内心当中是惧怕朱元璋的,但就是在这种情况下,朱标为了群臣依旧敢出言不逊,得罪朱元璋,能够看出如果朱标不死,日后继位,绝对会是一个仁义之君。

  朱标深受儒家思想的洗礼,他的儿子朱允炆肯定也从小接受儒家思想的洗礼。

  洪武一朝的满朝大臣,在朱元璋的统治下,每天都过着胆战心惊的日子,每天出门上朝都要与家人互相拥抱一下,如同生死离别一般,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因为朱元璋的杀人手段实在太恐怖了,宁可错杀一千,绝不放过一个。

  就比如户部侍郎郭恒贪污案,如果这起案件交由其他的皇帝处理,不过是一桩贪污案而已,处理掉的人最多不会超过一百个,然而朱元璋处理掉的人竟然高达三万多,这三万多人无一例外全部都成了朱元璋的刀下鬼。

  在洪武一朝当官,别以为你不贪就能够全身而退,就算你不贪,只要一出现贪污案件,你都得想想你的脑袋能不能保得住。你不贪,你能保证你的同事不贪吗?你的同事不贪,你能保证你同事的朋友不贪吗?只要一出现问题,只要你沾点边,你就要负连坐的责任。

  洪武一朝的官员有一部分是被朱元璋强行拉到朝上当官的,有的人宁愿自断双手都不愿到朝上当官,断手是轻的,断命那才是惨的。

  满朝大臣一个个都盼着朱元璋早点死,仁义的朱标早点上位,可是不曾想朱元璋没死成,反倒是朱标先死了。

  幸运的是朱元璋爱屋及乌,加上朱允炆本人在文学方面的造诣也不赖,被朱元璋立为继承人。

  立太子是国家大事,朱元璋在立朱允炆为太子之前曾询问过朝中众多大臣的意见,结果众多大臣一致同意立朱允炆为太子。

  朱允炆与他的父亲朱标一样,从小接受的是儒家思想,很明显朱允炆推崇的肯定也是儒家思想。这些大臣早就在朱元璋的治理下,惶惶不可终日,虽然嘴上不说,但肯定整天都期盼着朱元璋早点死,换一位仁义的君王来治理天下,对于自己,对于天下百姓来说,都是一件幸事。

  如果这个时候朱元璋对满朝大臣说,要立燕王朱棣为太子,那肯定满朝大臣得吓一大跳。因为朱棣是朱元璋众多儿子当中最像朱元璋的一个儿子,而且朱棣驻守边疆北平整天喊打喊杀,他的特点无非就是杀!不服从的就杀!他日后谋朝篡位登基后的所作所为,也印证了他的特点的确除了杀就是杀。

  最主要的是朱棣从小到大一直没有学习过儒家思想,什么法家、道家更没有学习过。朱棣是在军营中长大的,他从小学习的是弱肉强食的思想。在当时的满朝大臣看来,朱棣就是一个典型的文盲。让这么一个文盲且暴戾的人来当皇帝,他们是绝对不会同意的,虽然说朱元璋执意要立,他们也没办法,但是多亏朱元璋爱屋及乌,并没有动过这种念头。

  有的人或许就要反驳了,谁说朱元璋没有动过这种念头,《明实录》里明明记载了朱元璋在临终之前连续喊了三次“燕王来否”吗?这不就是要立朱棣为继承人的征兆吗?

  三十一年闰五月,太祖不豫,遣中宫召上(朱棣),已至淮安,太孙与齐泰等谋诈,令人赍敕符令上归国,及太祖太渐,问左右:“燕王来未?”凡三问,无敢对者。——《明实录·永乐实录》

  这段记载很明显有问题,首先第一个问题就是这段记载的编写时期是在朱棣所统治的时期。现如今已经有证据表明,朱棣并不是马皇后的亲生子,而是硕妃之子,可是《明实录》中却记载朱棣是马皇后的亲生子,很显然朱元璋临死之前连喊三句“燕王来否”有很大的可能也是假的,目的是为了将正统继位的朱允炆粉饰成“谋朝篡位小人”,将朱棣他自己粉饰成受害者,发动“靖难之役”只不过是为了夺回属于自己的皇位。

  关于《明实录》中的这段记载,《明史》跑出来打假:“诸王临国中,毋至京师”(诸王不用到京师来奔丧)。

  朱元璋之所以有这样的打算,都是为了朱允炆着想。朱元璋害怕诸王看到朱允炆年幼,产生谋逆的心理,兄弟之间骨肉相残,争夺皇位。

  相比于《明实录》的记载,《明史》的更加可信,因为《明实录》中对于朱棣的记载,大部分都进行了美化,就比如他的母亲身份这一问题。

  古人的正统观念是极为强烈的,而朱棣的母亲只是一位下贱的妃子,像这样的妃子,朱元璋有一大堆,这样的妃子所生的儿子,朱元璋也有一大堆,虽然说朱棣卓越,但掩盖不了他母亲的身份问题。

  虽然人家朱允炆是孙子辈,但是人家朱允炆有四点是朱棣比不上的,纵管人家朱允炆不是儿子辈。第一点:朱允炆的父亲是朱元璋、马皇后钦点的继承人朱标;第二点:朱元璋爱屋及乌;第三点:朱允炆在读书方面成绩优异;第四点:朝臣支持。

  如果说朱棣是马皇后的亲生子,那么肯定与朱允炆有一拼之力,但奈何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