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李世民亲征高句丽,到底是成功还是失败?

  说到李世民,大家都会想到什么呢?下面小编为各位介绍一下相关的历史事迹。

  韩剧《帝国的早晨》中,李世民在征讨高句丽时,遭遇了一场可耻的大败,不仅被高句丽将军射瞎一只眼睛,而且还低声下气的向盖渊苏文跪地求饶,最后割地赔款无数,为高句丽谱写了一曲荡气回肠的英雄赞歌。

  那么,纵横东亚打的突厥、薜延陀、回纥等悍敌俯首称臣的李世民,在攻打高句丽时真的翻船了吗?其实,之所以流传李世民失败而归,不是李世民真的打了败仗,而是李世民要求太高,没能达成目标罢了。

  众所周知,高句丽是一个硬骨头,隋炀帝三征高句丽,不仅没能成功,反而导致国内乱起,唐朝建立之后,李世民等人吸取教训,一直没有轻易对高句丽用兵,而是采取和平友好的对外政策。但“我本将心向明月,奈何明月照沟渠”,高句丽不仅联合百济进攻唐朝盟友新罗,而且还遣使前往漠北,挑唆薛延陀汗国与唐的关系,大有要抗衡唐朝之势。

  小朋友不听话,自然要打屁股。贵为天可汗的李世民,有这个实力、权力和责任。

  644年,李世民兵分两路征讨高句丽,行军路线与隋炀帝一样:陆路上以李世勣为总管,率军六万向辽东进军,海路上以张亮为总管,率领4.3万从莱州走海路向平壤进军。与隋炀帝三征高句丽最大的不同是,李世民出兵规模很小,总计10余万人(不计后勤民夫),尽量减少百姓负担。对此,李世民非常得意:“炀帝无道,失人已久,辽东之役,人皆断手足以避征役。朕今征高丽,皆取愿行者,募十得百,募百得千,其不得从军者,皆愤叹郁邑,岂比隋之行怨民哉!”

  古代大军作战,没有如今的快速化反应部队,没有工业化后勤支持,需要很多准备工作,不是想打立即就能打,先要集结部队、运输粮草等工作。一直到645年3月,一切才准备完毕,四月李世民征讨高句丽之战正式拉开序幕。

  在到达高句丽安市城外之前,唐军所向披靡,百战百胜。

  四月,张俭率军渡过辽水,向建安城进军,击败高句丽士兵,斩首数千级。

  四月,李世勣攻破盖牟城,俘获两万多人,粮食十余万石。

  四月,张亮率军从东莱渡海,进攻卑沙城,五月,唐军攻占卑沙城,俘获男女八千人。

  五月,李世勣率军抵达辽东城外,高句丽步骑四万救援辽东城。李道宗率领四千骑兵迎战,李世勣也引兵帮助李道宗,打败高句丽军,此战唐军斩首敌军千余级。

  五月,李世勣率军攻辽东城,唐太宗率兵与其汇合,随后唐军攻占辽东城,杀敌一万多人,俘敌一万多人,还俘获男女四万人。

  五月,唐军进军白岩城,高句丽乌骨城派一万多军队支援白岩城,唐军又一次打败高句丽军,追杀数十里,斩首千余,最后因为日落天黑而停止。六月,唐军占领白岩城。

  一路势如破竹的唐军,在六月之后遇到了一块硬骨头:安市城!

  李世民抵达安市城外之后,战争形势发生了变化:高句丽“北部耨萨延寿、惠真帅高丽、靺鞨兵十五万救安市”,加上安市城的兵力,高句丽总兵力应该在20余万,但唐军总计10余万,刨去各地驻守部队,李世民攻打安市城时所能调动的实际兵力只有三到四万,敌我兵力严重不对称。

  但,李世民信心十足,根本没当一回事,更没有想过退兵,而是摆开阵势开打,还取得了一场大胜。

  《资治通鉴》:上夜召文武计事,命李世勣将步骑万五千陈于西岭,长孙无忌将精兵万一千为奇兵。上自将步骑四千,挟鼓角,偃旗帜,登北山上,敕诸军闻鼓角齐出奋击……薛仁贵著奇服,大呼陷陈,所向无敌;高丽兵披靡,大军乘之,高丽兵大溃,斩首二万馀级……延寿、惠真帅其众三万六千八百人请降……获马五万匹,牛五万头,铁甲万领,他器械称是。高丽举国大骇,后黄城、银城皆自拔遁去,数百里无复人烟。

  李世勣率领1.5万步骑,长孙无忌率领1.1万精兵,李世民率领4000步骑,总兵力只有3万,却打败了高句丽一方,并且还斩首2万余(杀敌数字往往远超斩首数),俘虏3.68万人,缴获5万匹马、4万头牛、铁甲万领,以及其他物资无数。另外,战神薛仁贵,就是在这一战崭露头角,让李世民知道了。

  安市城外的这一战,李世民军事才华和唐朝军事实力表现得淋漓尽致,古今战争中的一场罕见大胜。

  九月,唐军开始围攻安市城。这时,高句丽体现出了一块硬骨头的本色,守军殊死抵抗,让唐军没能攻下安市城。当然,这与唐军自身有关:一者唐军兵精却量少,很难攻下重兵把守的坚城,二者唐军远道而来,缺少攻城器械。

  更为重要的是,阴历九月,已是阳历十月,临近深秋,辽东已经严寒,因此唐太宗考虑气候问题,士马难以久留,加上粮食将尽,于是决定班师回朝。需要说明的是,唐太宗班师回朝的非常从容,先是耀兵于安市城下,安市城的人皆屏迹不出,安市城主登城拜辞,唐太宗赞赏安市城主的坚守与忠诚,赐给安市城主缣百匹。可见,来得从容,走得更从容。

  总得来说,正如《资治通鉴》记载的:“凡征高丽,拔玄菟、横山、盖牟、磨米、辽东、白岩、卑沙、麦谷、银山、后黄十城,徙辽、盖、岩三州户口入中国者七万人。新城、建安、驻驆(皇帝营地)三大战,斩首四万余级,战士死者几二千人,战马死者十七、八”。

  可见,李世民亲征高句丽取得了一场空前大胜。但历史上李世民的确认为此战没有成功,这又是为什么呢?原因很简单,李世民的战略目标是灭掉高句丽,结果止步于安市城,没能达成战略目标,因而觉得“失败”。所以,声称李世民失败之人,可谓“燕雀安知鸿鹄之志”,根本不懂李世民的骄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