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和电视剧里双方打仗武将都会单挑,古代真的存在这种事情吗
很多人都不了解古代打仗单挑,接下来跟着小编一起欣赏。
无论是古代的小说还是影视剧,在我们的印象中都是以战争为主。无论是步兵骑兵,都在一处宽敞的野外之地列阵,在双方列好阵势后,一方会出现一位大将,骑马提枪对着对方阵营大吼,要求与敌方的某位将领大战300回合。接着敌方应战,此时的二位大将随着战鼓越来越急促,便开始的厮杀,只要一名将领倒下,获胜一方的主将马上会大手一挥,全军掩杀过去,战败的一方狼狈逃窜。
这就是在我国古代小说中非常多的案例,比起我们现代战争完全不是一个概念。然而此时我们会有一个疑问,那就是明明自己带了这么多的士兵,还非要找两个人单挑,如果单挑能定战争输赢的话,那干脆就不用征兵,直接派两员大将厮打就可以了,干嘛还要找这么多的观众呢?
翻阅古代诸多典籍,我国的5000年的历史的确是一个辉煌的历史,然而也是一部战争史。从夏朝一直到清末,战争一直伴随着华夏民族共同生息。在古代史书中,对于战争的描写也有很多,甚至还会出现一些兵书战策,专门记载战争中的策略与打仗技巧,此书中所讲的战争基本上都是大规模的团战,对于武将单挑非常少。出名的几次单挑也就是孙策单挑太史慈,吕布单挑郭汜,还有后面五代时期争霸的大将周德威,葛从周等人。
那么问题就出现了,古代竟然发生了这么多次的战争,为啥找到单挑记录的也就几十个?要知道整整一部三国演义,里面的单挑场景就有几百个,这之间难道不互相矛盾吗?小编告诉你,这一点都不矛盾,因为三国演义只是小说而已,小说追求的是给读者一些快感,能让读者从中找到一些阅读的乐趣,所以作者就必须创造一些精彩的情节来打动读者,如果在小说中战争场景按史书来写的话,那么这场战役也就不过寥寥数语,根本就体现不出一场战争的激烈性。所以武将单挑是必须的,并不是他们想单挑,而是作者想让这些武将单挑。
古代虽然出现单挑记录的时候非常少,可并不是没有,这也是由于一些历史条件造成的。在五代时期,众多的小国实力相当,但是彼此之间都有战争,各个诸侯们都晓得对方的实力,如果双方硬拼的话,都没有绝对把握获得胜利,这才要双方默契的选择了武将单挑的行为,武将单挑不仅可以代表诸侯的荣誉,更是能够避免双方兵力受挫,到时候再纷乱的战争霸中难以立足。相反在国家统一时,由于国家军事人才的高度集中化,在于其他敌人作战时基本上不会采取武将单挑的策略,因为兵力的绝对优势根本没有必要再让武将冒险,有绝对优势的一方士气必然旺盛,此时的这一方是绝对不会给对方鼓舞士气的机会,所以必须避免单挑这种万不得已的做法。
在古代,正所谓千军易得,一将难求。一个好的将领可以抵百万雄师,朝廷从全国费尽心力招募来的兵士,目的就是为了打仗,而不是打酱油。大将一般担当的任务都是负责指挥和调动,将军所在的营帐称为中军帐,是整个军队的指挥中枢,各方面的军队都要无条件的保证中军帐的安全,只要主将不死,己方的大旗依然不倒,这样即使是兵败也是有序的撤退而不是溃退。这就相当于一个人体,将军属于大脑,兵士属于四肢,在打架的时候都是用四肢打架,从没看见人有几个互相用头撞的。
所以双方的大将一般不会采取单挑的策略,反而都是互相惦记着对方的中军,因为一旦拿下中军宝帐,就意味着对方的核心水晶被摧毁,这样一来,敌方的组织会马上陷入混乱,士兵没有了将军的指挥,只能无头苍蝇般乱撞,即使人数再多也只有被人家砍的份儿。
从这里我们就知道,无论是看三国还是水浒,大将单挑都是少数,双方将领比拼的更多的还是智慧和作战经验,如果单纯的靠武力值来决定双方的胜负,项羽,吕布这样的出名武将早就成了天下共主了,又会搞司马懿什么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