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春秋时期楚国,为什么会是第一个称王的国家?

  春秋时期楚国,为什么会是第一个称王?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

  春秋时期,始于公元前770年,也就是周平王东迁,东周开始的第一年,止于公元前476年,战国时代的前夕,总共295年。

  春秋这一历史阶段,齐国、楚国、秦国、吴国、越国等诸侯争霸,而周王室的权威也在这一过程中不断下降。其中,就楚国这一强国来说,更是僭越称王,以此和周王室分庭抗礼、平起平坐。和楚国相对应的是,齐国、晋国、郑国、秦国、鲁国等诸侯国在春秋时期则没有僭越称王,而是继续使用侯爵、伯爵等周王室分封的爵位。

  那么,问题来了,春秋时期楚国为什么会是第一个称王?

  一气之下的四“王”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这是一句“周语”,指的是天下的土地,都归周朝天子所有。在当时,只有周天子才可以称为“王”,其他的诸侯,以实力大小依次有公、侯、伯、子、男这几个级别的称谓,而楚国一开始是子爵,主要是因为在中原腹地那些诸侯以及周天子眼里,楚国所在的地方是蛮夷之地,给个子爵就行了,意思意思一下。

  随着楚国国力越来越强大,心思就活跃起来了,就想着上报周天子,希望能得到周朝的肯定,获得更高的爵位封赏,但是呢,此时的周天子依然始终将楚国当作蛮夷,不予理睬。到了熊渠一代,他一怒之下就自己称王了,甚至还把自己三个儿子都封为王,去镇守刚打下来的土地。

  后来周朝出现了一个比较暴躁的君主周厉王,他非常喜欢带领大军去讨伐一些小诸侯,极其残暴。熊渠见势不妙,就取消了自己和三个儿子的王的封号。

  真正开始僭越称“王”

  楚国真正称王的应该是熊通,那个时候的楚国兵强马壮,周王室和中原诸侯对他都非常的忌惮,非常的恐惧,加上当时周王室对郑庄公的败战以及“三家分晋”时周王室的默认行为,熊通他自立为楚武王,可以说是向当时的诸侯们发出了一个石破天惊的信号!

  史料记载,楚国(前1115年—前223年)是周朝时期位于长江流域的诸侯国,国君为芈姓、熊氏。周成王时期,封楚人首领熊绎为子爵,建立楚国。

  进入到春秋时期,东迁后的周王室继续衰微,经过熊渠的称“王”闹剧,在楚国强大起来之后,熊通正式僭越称王,是为楚武王,自此之后,楚国国君基本上都使用了王爵这一称号。

  在春秋时期,楚国是第一个称王的,并且是正面和周王室相抗衡的诸侯国,而在楚国之后,吴国也在春秋时期僭越称王。根据史料记载,吴国(前12世纪―前473年),存在于长江下游地区的姬姓诸侯国。虽然和周王室同宗同源,但是,当时地处偏远之地的吴国,随着周王室权威日益降低,所以吴国也并没有对周王室和周天子保持一定的敬重。

  吴国国境位于今苏皖两省长江以南部分以及环太湖浙江北部,太湖流域是吴国的核心。国都前期位于梅里(今无锡梅村),后期位于吴(今江苏苏州)。和楚国一样,吴国的崛起,也是建立在消灭周边弱小诸侯国的基础上。吴国鼎盛时灭亡了淮夷、徐夷、州来、巢、钟离、钟吾、邗等诸侯国,公元前586年,吴侯去齐去世,寿梦继位。

  寿梦在位期间,奠定吴国的强盛基础,始称吴王,由此,在春秋时期,吴国成为第二个称王的诸侯国。在春秋末期,吴国一度攻陷了楚国的都城,并且和越国、晋国、齐国等诸侯国争霸。

  公元前478年,越王勾践率兵伐吴,大败吴兵于笠泽。公元前476年,越王勾践再次伐吴。不久之后,吴王夫差自杀,越国彻底消灭了吴国。而对于越国来说,也是一个僭越称王的诸侯国。就越王勾践来说,卧薪尝胆,终于吞并了吴国。在此基础上,越王勾践也成为春秋时期的最后一位霸主,和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并称为“春秋五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