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在古代茶叶有多重要?最后为何会压垮清朝的对外贸易?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发现和利用茶的国家,同时也是茶树资源最为丰富的国家。对此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

  老话讲:“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将茶摆在了日常生活中的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之中。在古代,上至帝王将相、功勋大臣,下至平民百姓、挑夫小贩,或多或少都有饮茶的习惯。

  茶在中国历史中的早已不只成为一个简单的消费品,它逐渐演变出了茶文化,或者跟茶有关的政治观点,例如两晋北朝时,有政治家提出“以茶养廉”,用以对抗当时浮华奢侈的社会风气。而随着时间的推移,茶在中国人心中的地位日益提升,在人们生活中的作用也越加凸显,在唐朝时,就有了茶税,而著名的贸易路线茶马古道也兴起于唐宋。

  至清朝时,茶业已经成为清政府的支柱产业之一。在经历过顺治和康熙两代帝王对国家的统一后,清朝皇权统治进入相对稳定期,茶业作为云南地区的主要经济来源也迎来了自己的春天,仅在滇东南就形成了近八百里的六大茶山,产销量都十分可观。而随着滇茶贸易量的不断增长,雍正帝决定在普洱设府,管理茶叶的销售。

  曾经被誉为“绿色黄金”的茶叶,到底对清朝的经济产生了多大的影响呢?我们来看一看当时的一些记载和数据吧。,对内来说,清朝的“茶法”和“盐政”是处于同等位置的国家政策,贩卖茶叶需要官方开具“茶引”后才能获得售卖茶叶的资格。而“茶法”的规定分为三种,分别是:官茶(主用于和少数民族交换马匹等商品)、商茶(主用于商业买卖,政府收取一定比例税银)和贡茶(专用于进贡)。早在乾隆十一年(1746),一些地方就出现用粮食换取茶叶,充实地方财政,成为清政府运作的经济依靠之一。

  对外来说,乾隆二十九年(1764),欧洲各国向清朝输入了总价值约一百九十一万两白银的商品,而清政府则向外输出了价值约三百六十四万两白银的商品,贸易顺差高达约一百七十三万,约为百分之五十,而这些出口商品中占据主要地位的就是茶叶、瓷器和生丝。而在十九世纪前期,茶叶占到中国出口商品总量的百分之七十左右,有效避免清朝的白银流失。

  就是这样持续的贸易顺差使得欧洲各国不得不通过向中国倾销商品和鸦片来减少贸易差额,商品没能打开的中国大门,最后只能依靠坚船利炮打开。但是鸦片战争后,中国的茶叶仍然令英国资本家们趋之若鹜。茶叶在英国本土的消费给英国带来了巨大的商机和财政收入,使得英国无论是资本家还是政府,都对茶叶产生了巨大的兴趣。

  在鸦片战争后,英国人开始着手培育自己的茶树,即在自己的殖民地印度开始种植茶树,适宜的气候加上工业化的生产,英国人慢慢改变了由茶叶带来的白银流失,也使得中国的茶叶市场受到了巨大冲击,不仅无法再为清朝继续维持贸易顺差的现状,甚至还因为中国茶叶的滞销导致朝廷治理地区的经费捉襟见肘,影响了本就不够安定的偏远地区的统治。

  工业化的生产使得英国的茶叶不仅满足了本国消费,还开始向全球贩卖茶叶资源。而英国自己生产茶叶的举动也给其他对茶叶需求量很高的国家一个启发,随后美国也开始效仿种植茶树。而随着茶业在全球范围内的扩张,曾经依赖中国进口茶叶的国家也开始寻找新的茶叶购买渠道。

  茶叶的销售问题就成为清政府担心的问题,这恐怕是所有人都想不到的。清政府也开始寻找解决办法,比如在茶叶生产过程中也使用外国机器,聘请印度的炒茶师傅,甚至在价格上还比他国茶叶价格低上四五成等出售,但除了东欧地区和非洲地区的部分残余市场,其他的市场早已被他殖民国家占领了,清朝在这场贸易战中输得很彻底。

  茶叶经济是封建社会的支柱产业之一,清朝的茶叶出口是对外贸易中的唯一大宗商品,茶的产业涉及农业、工业、商贸、交通运输等多个领域,而随着茶种及生产技术的外传、清朝末年对茶产业的无限压榨、再加上清朝茶叶生产技术方法的落后使得曾红遍全球的中国茶叶成为历史里被湮没的一分子。

  清政府在失去了贸易中的顺差地位,也失去了以茶法为基础的一些政治制度后,对国家的管控和发展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因此说“茶叶”成为压垮清朝对外贸易的最后一根稻草并没有错,甚至说“茶叶”本就是清朝对外贸易中最强劲的那个游泳圈,但因清政府的错误抉择和落后的观点,使得这个游泳圈无法挽救那个即将溺水的清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