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上河图》为何会被传位“不详之作”?它会为主人招来厄运?
对《清明上河图》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
在《清明上河图》流传于世的千年时间里,一直都有这样的传说,那就是但凡收藏它的人都会遭遇不幸!
《清明上河图》的第一位收藏者是宋徽宗。1128年“靖康之变”,宋徽宗国破被俘,最终不堪折磨客死异乡。这幅传世名画流落宫外不知所终。
明代以后《清明上河图》历经辗转,再次浮出水面。权倾一时的大奸臣严嵩和他的儿子严世蕃一起用尽手段,将这幅画据为己有。但是不久之后,严嵩就被对手徐阶扳倒。严世蕃被判斩首,严嵩则被削官还家,一命呜呼。
这些传闻为这幅绝世佳作增添了一份传奇色彩,《清明上河图》也因此被传为是“不祥之作”。但是与其说是《清明上河图》为它的主人招来了厄运,不如说是人性的贪婪,为这幅画抹上了血腥。
1931年10月的一天夜里,溥仪独自一人走进了天津寓所——静园的书房。进门之后,溥仪小心翼翼地取出《清明上河图》,仔细打开,默默地与它对坐着,古画上的盛世景象溥仪从未见识过,他二十多年的人生经验中体会最多的,只是世态的炎凉和命运的坎坷。
此时,溥仪要做出一个重要的决定。而书房之外的客厅里,从东北赶来的关东军特务机关长——土肥原贤二,正在焦急地等待着他的答复。
1931年,日本制造了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之后日本迅速占领沈阳和东北其他地区。1931年底,日本关东军开始策划建立傀儡政权的方案。在他们看来,借助中国人之手建立傀儡政权既可以欺骗国际舆论;又可以“以华制华”,减轻中国人民的逆反情绪。这时,他们想起了在白山黑水之间发迹的满清宗室,逊帝溥仪便成了他们最好的选择。土肥原贤二此次前来,就是为了说服溥仪,随他一同前往东北去“执政”。
自打出了皇宫,溥仪没有一天不想着要复辟祖业。但是这个时候天下一片“共和”,清王朝已无立锥之地。日本人的邀请,无疑与他一拍即合。然而如果就此与日本人合作,那就得受制于人。去还是不去,身边的遗老遗少们争执不下,溥仪也犹豫不决。溥仪还没来得及拿定主意,日本人已经决定先下手为强。1931年11月8日晚,土肥原贤二制造“天津事变”。他趁乱闯入静园,力劝溥仪即刻启程。在忙乱之中,溥仪将这批珍宝郑重交给了族弟浦岫。托付好了一切,溥仪带着一丝欣喜也带着一丝不安,匆忙上路了。
1932年2月,东北全境沦陷。2月18日,日本发布《独立宣言》,声称要在东北建立完全独立的政府。3月8日,在日本人的安排下,辗转多地的溥仪终于到达长春。
车还未停,就听见站台上响起军乐声和人们的呼叫声。人人手中都有一面小旗挥舞着。在一堆太阳旗之间,竟然夹杂着黄龙旗。有人跟溥仪解释,那些都是旗人,他们盼皇上盼了二十年。这句话顿时让溥仪热泪盈眶,一扫心中的阴霾。
来到长春以后,溥仪开始筹划他的复辟大业。除了“逊帝”身份这个首要的政治资本外,他最重要的经济资本就是存放在天津的那一批古籍书画和奇珍异宝了。于是,他找到最信任的宗亲,指示他们通过海路秘密运送这批珍宝。
就这样,这些装载着中华文人精华的七八十口大箱子,被秘密运到了长春。放进了当年伪满皇宫内被称作“小白楼”的房子,《清明上河图》也被收藏在这里,除了溥仪、婉容和几个贴身侍从,谁也想不到这两栋外表普通的小楼里竟然藏着富可敌国的宝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