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李秀成和陈玉成最后是怎么反目成仇的?

  天京事变后,太平天国五大天王死的死,走的走,偌大的天京城里就只有天王洪秀全坐镇了。

  然而,洪秀全历来都是全民精神领袖,不参与军政管理,且此时的太平天国已经元气大伤,正需要人才补充。

  陈玉成和李秀成就是在这种情况下,被洪秀全封为“英王”和“忠王”的。

  说起来,陈玉成和李秀成二人都是广西藤县大黎里西岸村人。

  据《李秀成自述》中记载:“至陈玉成在家,与其至好,上下屋之不远,旧日深交,来在天朝,格宜深友。”

  可见陈玉成和李秀成的关系既是同乡,又是同僚,因此两人关系亲厚更与别人不同。

  不光如此,在多次与清军交战中,陈玉成和李秀成互相配合,打了不少漂亮仗,因此他二人又被称为太平天国后期名将双子星。

  然而,陈玉成死战时,李秀成却袖手旁观,最终导致陈玉成兵败身死,这是怎么回事呢?

  (英王陈玉成剧照)

  先说陈玉成。

  陈玉成本名陈丕成,早在年幼时便父母双亡,和叔父陈承瑢相依为命。

  后跟随陈承瑢加入洪秀全创建的“拜上帝会”,并于1951年参加了金田起义。

  当时来投洪秀全的信众,大多都是一家老小。所以洪秀全为了便于管理,便将队伍分为“男营”,“女营”和“童子军”。

  陈丕成15岁,还未成年,于是被编入童子军中。

  不过,陈丕成有勇有谋,在童子军中表现非凡,因此很快就做了童子军首领。

  太平天国建立后,陈丕成的叔父陈承瑢因功累迁至天官正丞相。

  陈丕成在陈承瑢的照顾下,负责粮草工作。

  当然,陈丕成绝不是个只能倚仗叔父照料的草包。

  1854年,太平军攻克武昌时,由于清军顽抗,久攻不下,陈丕成竟“天兵缒城而上,以致官兵溃散,遂陷鄂省”。

  立下大功的陈丕成得封仅次于丞相的殿右三十检点,此时他才17岁。

  此后,在西征战场上,陈丕成凭着他高超的武艺和过人的谋略,不断取得战绩,因此名声大振,而他也凭战功得封冬宫丞相。

  洪秀全感叹他忠勇可嘉,于是赐名“陈玉成”。

  (李秀成剧照)

  李秀成比陈玉成大13岁,都是贫苦农民出身,早年李秀成在村塾帮忙时,识了些字,不过这并不能改变贫困的现状,所以在洪秀全建立教派后,他及全家也都加入了拜上帝会。

  自金田起义开始,李秀成便随太平军东征西战,出征必是身先士卒,所以在建都天京后,李秀成被杨秀清亲自提拔为右四军帅,此后由于西征有功,又累迁为地官副丞相。

  镇江之围,是陈玉成和李秀成的双人秀。

  当时,江苏巡抚吉尔杭阿及清将托明阿率军2万围困镇江。

  镇江历来是漕粮运输的中转站,也是战略重地,所以陈玉成及李玉成等太平天国将领在燕王秦日纲的率领下,准备与清军血战到底。

  但清军也不是吃素的,他们一边把镇江重重围住,一边又分兵堵截前来支援的太平军。

  本来,太平军诸将计划把清军包饺子,但清军防守得如此严密,根本不可能把信息传达到城中去,同时也不知道城中情况如何。

  就在一筹莫展时,陈玉成年轻气盛,主动提出由他冲破清军重围,进城传递消息。

  陈玉成自驾一叶小舟,在李玉成等人的掩护下,一路拼杀,成功进入镇江,传达了消息,成功地发起了内外夹击。

  李秀成见清军顽抗,于是率精锐队伍一支,夜袭清军大营,而陈玉成也自城中率军杀出,清军腹背受敌,厮杀不过,只得率领残军撤退。

  随后,陈玉成和李秀成又乘胜追击,连破清军江南大营和江北大营,又解除了长达3年之久的天京之围。

  (太平军与清军作战场景)

  陈玉成和李秀成不光配合作战打得漂亮,还在互相帮助上很有风范。

  天京事变后,太平军元气大伤,不光缺兵少将,而且力量薄弱,于是清军趁机向太平天国发动反攻。

  李秀成驻守的桐城,由于兵力薄弱,很快遭到清军包围。就在危急时刻,陈玉成率军解围,和李秀成再次打了一个内外夹击战,桐城之困因此化险为夷。

  此一役后,李秀成盛赞陈玉成公而忘私,先人后己。两人关系愈发亲厚,在战场上更是配合得非常默契。因此很快他们在太平天国后期诸将中脱颖而出,成为太平天国的新希望。

  然而,友谊的小船说翻就翻,两人在后期作战中却貌离神合,李秀成更是消极怠战,最终导致陈玉成战败身亡。

  之所以会发生这种改变,还是和洪秀全有莫大的关系。

  自天京事变后,太平天国出现了“朝中无人,军中无将”的局面,洪秀全一方面不愿意再发生大权旁落的情况,另一方面也需要从太平军中提拔新的将领来再造太平天国辉煌,所以他干脆恢复了五军主将制度。

  其中陈玉成被封为前军主将,李秀成为后军主将,李世贤为左军主将,韦俊为右军主将,而杨辅清为中军主将。

  这几个人堪称太平天国少壮派中的领军人物,其中又以韦俊名气最盛,然而由于他是北王韦昌辉的弟弟,因此在天京事变后,他在军中的威望也随之大跌,遭到大家排挤。

  而陈玉成和李秀成都曾追随过翼王石达开征战。但石达开出走时,他们不仅没有追随,反而都不约而同地站到了洪秀全一边,这让洪秀全大为高兴。

  因此,陈玉成和李秀成便成了洪秀全最为器重的两名将领。

  但是,洪秀全的安排,却导致了陈玉成和李秀成的矛盾。

  (洪秀全剧照)

  为什么这样说呢?

  原来,洪秀全在太平天国中一直只以精神领袖存在,他不主理军政事务。所以五军主将制恢复后,陈玉成等人便形成了五路军阀。他们割据一方,税收及地方事务等皆由他们自己决定。

  不光如此,在三河镇大捷后,陈玉成和李秀成都立有大功,但是洪秀全却把功劳都算在陈玉成的身上,封他为“英王”。而李秀成不光没得到封赏,还被多疑的洪秀全猜忌,导致他的军队被封锁了20余天,这让李秀成黯然不已。

  偏偏李秀成的部下李昭寿率队伍投降了清军,并给他写信劝降。

  洪秀全得知后,大惊失色,这才下诏封李秀成为“忠王”。并赐书“万古忠义”,以此既达到了拉拢他的目的,又旁敲侧击起到了告诫的作用。

  自二人皆被封王后,李秀成再也不愿屈居于陈玉成之后。所以当陈玉城西征出现危机时,数次向陈玉成求援,李秀成不但不率兵解困,还袖手旁观,企图通过清军消耗陈玉成的实力。

  在这种情况下,陈玉成只能孤军作战,所谓一将难敌四手,陈玉成很快陷入绝境,最终被叛徒出卖,为清军斩杀。

  尽管清军除掉了陈玉成,李秀成在太平天国中终于少了实力最强的竞争对手。不过,由于安庆等重要战略之地失陷,天京再次被清军合围。

  这次,没有内外夹击的对手,李秀成唯有苦战。然而大势已去,清军很快破城,太平天国随之灭亡,而李秀成也做了清军俘虏。

  曾经的一对好兄弟,最终先后惨死于清军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