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圣张仲景在东汉时期怎么不出名?
医圣张仲景在东汉时期怎么不出名?下面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
古往今来,很多文人墨客都崇拜李白的洒脱不羁,的确,对于李白来说,还真是“潇洒走一回”,尤其是他所说的“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更是在千百年来被人们广为传唱。的确,从古至今,真的有很多执天下牛耳之人,往往在当世之时并不太愿意“招摇”,而是选择了“隐藏”,这也许是“功成身退”的一种高级境界。
而张仲景在东汉时期,在民间的威望不及华佗,也与三足鼎立的霸主毫无瓜葛,这也让当时的史学家没有注意到张仲景此人,这也是在相当长一段时间没有文学界和史学界为张仲景写传记的原因。那么,为何生前不知名的张仲景,在去世后一下子火爆中医界呢?根源在于张仲景的著书立说。
古人曾说,“立德立功立言”,凡是有大成就、大学问之人,无不在这“三立”中均有建树。在这“三立”中,“立言”是最难的,而张仲景偏偏在立言这一块儿做到了极致。他写成的《伤寒杂病论》,可谓是“笔落惊风雨,书成泣鬼神”。东汉时为乱世,东晋早期为治世,太医令王叔和在整理古代医学典籍时,无意间发现了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残卷,仅仅是残卷,都让人“如迎浮云,若视深渊”,那叫一个“高山仰止”。
由于史料中对于张仲景的平生记载并不详细,所以对张仲景的人生也附上了传奇色彩。有人认为,张仲景曾在长沙郡做太守,可是史料中的几任长沙太守,并无一个叫张机字仲景的人;也有人认为,张仲景为了避乱,去了岭南专心研究医术,这个似乎可信度也不高。
在《伤寒杂病论》的自序中,张仲景交代过,他当时出生在一个大家族,是因为当时家族人士感染疾病,200多人有三分之二的人离世,因伤寒而死的人占到70%。他是在这种面对家族大起大落的境遇中,发愤图强,“勤求古训、博采众方”,并在同郡名医张伯祖的指导下,治病救人、著书立说的。
由此看来,被后世医家奉为“医圣”之尊的张仲景,在当时也只不过是一个落魄士人罢了,只不过他的刻苦,他的隐忍,让他的传世作品为后世造福,至于他的学术“道经千年更光辉”,估计张仲景本人也没想到。作为医者,本身就不在乎什么所谓的“功名”,在乎的无非是“立德”“立言”,做好这两点便是“立功”。
现在想来,有多少“歌红人不红”的艺人?有多少生前一文不名,离开后声名大噪的?其实,逻辑上是一样的,有些所谓的“功成名就”是有着很多偶然性的,正也许就是所谓的“一切随缘”吧。那么,为何张仲景在东汉时期不出名呢?原因很简单,因为最基本的原因在于张仲景本人根本就不想出名,他在《伤寒论》自序中写道“趋世之士,驰竞浮华,不固根本,忘躯徇物,危若冰谷,至于是也”,这是多么的愤青?
对于张仲景来说,他要做的是“留神医药,精究方术”,而不是为了出名。其实华佗也是,只不过华佗被曹操坑惨了,也因曹操出名了,如果再给华佗一次选择,他会说宁愿不认识曹操。古时候的医者,他们的心中只有一件事,那就是:“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