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何为什么不拿金银财宝,反而收集图书档案?
萧何的故事大家真的了解吗?今天小编给你们带来全新的解读~
萧何是西汉王朝建立的功臣之一,刘邦曾战胜项羽这样评价萧何:
镇国家,抚百姓,给餽饟,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
意思就镇国家、抚百姓、供军需、给粮饷,刘邦自认比不上萧何,还将萧何与张良、韩信列为“汉初三杰”之一。
在分功行赏时,刘邦定萧何为首功,封他为酂侯,食邑最多,并将萧何位列众卿之首,称为“开国第一侯”。
萧何能得到如此高的奖赏与荣誉,其实与萧何为人处世很大关系。
萧何在随刘邦征战时,为人低调,大局观念强,懂得细微处着眼未来的布局。
公元前605年十月,刘邦率兵攻克咸阳。秦王子婴献出玉玺,投降刘邦军队。
刘军的大部队随后进入城内。将士们被城里的巍巍然屹立的宫殿以及街道繁华所吸引。
众将领都争先恐后地奔往秦朝贮藏金帛财物的府库瓜分财宝。《资治通鉴》记载道:
沛公西入咸阳,诸将皆争走金帛财物之府分之。
那么,这时的刘邦在做什么呢?《资治通鉴》是这样记录的:
沛公见秦宫室、帷帐、狗马、重宝、妇女以千数,意欲留居之。
此时的刘邦四处闲逛,看到华丽的秦宫和囄,猎狗骏马,珍奇玩物,还有数以千计的美女,不觉眼花缭乱,飘飘然起来,打算住下来不走了。
你看,曾经秦朝的京城吸引了多少人,又有多少人为它心烦意乱!
然而,随着刘邦大部队进城后人里却有一人不爱金银珍宝也不爱美女,独自跑去丞相御史府。这人就是刘邦的心腹之一萧何。
进城后,萧何带着手下直奔丞相御史府,并派士兵迅速包围丞相御史府不准任何人出入。
然后,萧何让忠实可靠的人将秦朝有关国家户籍、地形、文书等图书档案一一进行清查,分门别类,登记造册,统统收藏起来。《资治通鉴》记载道:
萧何独先入收秦丞相府图籍藏之。
那么,萧何将那些户籍、地形、法令等图书档案收藏起来干什么呢?难道比金银珍宝还重要吗?
在萧何看来,任何珍宝都比不上这些档案资料,因为这些档案资料就是国家的重要信息。
现代战争讲究掌握第一手信息资料,在古代也一样,掌握了户籍人数、地形等资料就等于在战争中占了先机。
果然,萧何收藏的资料为刘邦后来与项明的对战取得胜利发挥了很大作用。《资治通鉴》当中是如此记载的:
(萧何收藏档案)以此沛公得具知天下厄塞、户口多少、强弱之处。
那么,萧何掌握及收藏好的档案资料在战争发挥什么作用呢?
1、地形要塞图册资料
能放在丞相府的地形要塞图册资料,一定是当时秦国各地山川要塞的资料,而且应是最详尽齐全的。
古人云:兵贵神速!那么要怎么样才能做到神速,占据先机呢?那就要有一份详尽的地图。有了地图,会大大提升行军速度,能快速隐藏或到达战场。
另外,萧何收藏的地形资料里,应该还标注了粮仓所在地。
秦国对外征战,除了熟悉地形外,应在重要的位置设置粮仓,以确保战争后勤供给。
这样的资料无论是在古代还是现代都是重要军事资料。
2、户籍人口、文书
作为全国一人之下万人之下的秦朝丞相,其府中收藏的户籍资料,是全国名郡县的人口分布情况。
劳动力是历来各朝各国发展恒古不变的重要支柱,特别是古时候战争年代,打仗依靠的是人。人多的地方意味着壮丁就多,那么就可以夺取人口众多的地方发展自己的军队。
文书记录了很多重要的事件及各地风土民情信息,因提前掌握了信息,故刘邦在克制九州时提供了信息资源。
因入城前,刘邦与项羽协议,先入咸阳者为关中王。然而,一场来势汹汹的鸿门宴,将刘邦逼出咸阳,到巴蜀之地休养生息。
公元前206年八月,刘邦率兵挥师东进,开始了与项羽的对战。
这时的后方,主要有萧何把守,粮草、兵源及百姓的安抚,全都由萧何负责处理。
无论是在巴蜀还是在咸阳,萧何的后勤工作都完成得很出色,兵员、粮饷的筹措及补给以及战后百姓的安抚,萧何都对接无缝。
然后,回过头来看,萧何能做得如此成功,不得不说是他当初收藏秦国档案的功劳。正如汉朝王充《论衡·别通》中记载:“萧何入秦,收拾文书。汉所以能制九州者,文书之力也。”足以说明这些档案资料的重要性。
因此,初入咸阳城,萧何的高明之处在于懂得第一时间掌推好信息资源。其实,对比项羽与刘邦的军队,除了人心,还有信息战。项羽失民心,失去掌握信息的先机,不失败才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