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宁死不降李自成的明末官员:朱之冯

  1644年,李自成率领的起义军攻入当时的京城,走投无路的崇祯在煤山自缢,临死前大骂“然皆诸臣误朕,致逆贼直逼京师”。在他看来,京师城破是因为太监曹化淳、杜勋两人假传圣旨绑了皇宫守门将领,是京师大臣不与朝廷共甘苦,吝啬捐饷银,是封疆大臣之间互相推诿卸责,当然从历史书上看来,这些大部分都是既定的史实,不可辩驳,但并不能以此说明崇祯一朝没有死于气节之人,至少宣府巡抚朱之冯就算得上一个很有气节的人。感兴趣的读者和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朱之冯,进士出身,在崇祯十六年(1643年)时巡抚宣府镇。此时的明朝已经病入膏肓了,在内部,李自成等人已经起兵十余年了,加之连年天降大旱,而外部有虎视眈眈的后金。临危受命的朱之冯,面对的并不是同仇敌忾的将士,而是一群绑架了管理兵饷主事官员的哗变之兵,稍有处置不当便可能成了己方士兵的刀下鬼。不过,朱之冯一方面从商贾借贷还了兵饷,另一方面秘密逮捕带头闹事之人,刚柔相济,总算稳住了堪称京师最后一道防线的宣府。

  因此,总得来说,朱之冯虽然出身文官,却也不是只会穷经皓首的碌碌之辈。

  李自成攻破大同不久后,便挥师直指朱之冯巡抚的宣府镇,情况十分危急。明朝末年,由于连年征伐,因此苛捐杂税负担沉重,而李自成瞅准了机会提出了“不纳粮”的口号,不管可行性如何,但这一条口号的确起到了笼络人心的作用。人心散了,队伍就不好带了,当朱之冯在宣府城楼之上,与众将士面对明朝太祖之位歃血立誓,死守城楼时,却遭到了监军太监杜勋及总兵王承允的极力反对,甚至出现了监军太监向朱之冯磕头求降的尴尬场面。朱之冯大骂杜勋为圣上所倚信,却勾结贼寇,实为不忠不义之举,无奈杜勋不为所动,出城三十里迎接李自成所部。

  这样一来,即使有愿意守城的将士,也都自讨没趣了。除了仰天长叹之外,歇斯底里的朱之冯亲自爬上城墙,见到城头的大炮,便命令士兵开炮,而城头却出现了令人匪夷所思的一幕:不但没有人响应巡抚大人朱之冯的命令,而当朱之冯亲自操炮时,才发现大炮导线孔已经被封死了,不仅如此,还有不少士兵在他背后硬生生地拽着他的胳臂,求他不要发炮。

  另一方面总兵王承允亲自打开城门,让李自成所部进城,甚至还亲自帮着李自成宣传“不滥杀,免徭赋”,更让人意料之外的是,本是国破城陷的悲情剧,被王总兵一宣传却成了欢灯结彩的大喜事,全城焚香夹道欢迎。朱之冯彻底愤怒了,但表现出来的却是无尽的悲凉,面对这种场景,他没准备逃跑,其实他也知道,民心向背,何处可逃?再者,自古以来不事二君是最基本的为臣之道,所以当左右劝他逃走时,他怒而斥之,只留下了“收人心,厉士节”的劝谏遗言,自缢而死,从这里也可以看出,崇祯皇帝以偏概全,错怪了这些忠贞之士。同朱之冯一样死于气节的人,还有督粮官、副将、儒生以及妇人十余人,仅此而已。

  不过,朱之冯死也没料到的是,不久之后在带路党杜勋等人的帮助下,李自成入主京师,崇祯也自缢了,估计都没接到他的遗言。不过,李自成却跟这些带路党开了一个很大的玩笑,不仅处死了杜勋等人,还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把京师所有官神富贾之人统统勒索了一轮,算是这些人的报应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