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了墨家逐渐走向没落?

  春秋战国时期,墨翟创立墨家学派,与儒家对立,提出了一套独特的理论,构建了相当完备的思想体系。这些思想理论涉及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独树一帜,受到时人的追捧。先秦时期,儒、墨曾并称“显学”,在历史前进的过程中,儒家思想越来越深入人心,成为千年来中国文化的主流,但曾与儒家并肩的墨家却逐步走向衰微。

  汉代“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提出后,墨家的衰微更加明显,整个学派几乎被埋没两千年,直到近代才逐渐被人提起。盛极一时,到底是什么原因造成了墨家逐渐走向没落?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

  一、墨家的衰微

  墨子是宋国人,出身手工业的他擅长机械制造,是当时的专家,与鲁班齐名。与其他诸子百家的其他学派不同,墨家的学术团体由士人和工匠共同组成,是两种知识传统的有机结合。因为墨子出身手工业,墨家的理论中有代表手工业者利益的方面。春秋战国时为各国提供物资的墨家不断壮大,先秦时期十分盛行,受到人们的尊敬。

  在“百家争鸣”的背景下,墨家的影响力与当时作为主流的儒家难分上下,时人皆言“非儒即墨”,可见盛况。墨家学说以“兼爱”为核心,又有节用、节葬、尚贤等等。墨者出身与墨子相当,大多是社会上的地位卑微者,他们以兴利除害为目的,十分重视经历艰难困苦的生活。

  墨者生活上清贫艰苦,纪律上十分严明,必须服从巨子的领导。据说墨家的刑法当中规定杀人的人处以死刑,如当时担任墨家巨子的腹朜的儿子杀了人,虽然秦惠王已经饶恕,但还是按照墨家的律法将他处以死刑。

  按照墨家内部的律令,墨者即使前往外地做官,也必须在当地宣传墨家理论,行不通宁可辞官。墨者大多数有一定知识的劳动者,他们对自己要求严格,也非常注重实践,致力于维护社会的公平正义,有领袖、有组织、有纪律。

  后期墨家逐渐分化,一支成为“墨家后学”,主要继承墨家关于社会伦理的主张,如认识论、逻辑学等;一支则化身为秦汉时期的游侠。所谓“游侠”并非武艺高强之人,而是一种精神,泛指豪爽乐于交游、轻生重义、救人于危难的人。

  实际上墨家从墨子和他的学生以后便开始衰微,到西汉武帝独尊儒术的政策提出后更甚。当时社会已发生变化,墨家所提倡的艰苦并非人人能够达到,再加上墨家内部的规章制度过于严格,思想不再适用于当时,所以西汉以后这个曾与儒家一样风光的学派几近消失。造成墨家消失的原因有自身的不足,也有外界的影响。

  二、墨家衰微的内部原因

  第一,实用性大于理论性使墨家思想难以传承。对于某种思想、学说来说,一般有两种倾向,一是偏向理论,一是偏向实用。从整体上来说,墨家思想的实用性更为突出。墨家所提出的兼爱、非攻、节用等思想大都是出于对当下社会问题的考虑。

  如墨家提倡的强者不欺负弱者、人多不抢夺人少、富人不侮辱穷人、贵族不傲视平民、狡诈的人不欺骗痴愚的人等,都表明墨家看到了当前的社会问题,并希望通过这些思想理论的提出解决问题,让社会按照墨家期望的方向发展。

  但世事无常,此一时彼一时,当时的主张不一定适应以后的社会。当然墨家的思想理论有其价值所在,它以整个社会的善为出发点,将下层人民的利益都考虑在内,身份低微的下层人民很期待墨家制度的建立。它所倡导的兼爱、节用等思想至今仍有非凡的借鉴意义。

  第二,墨家思想自身存在矛盾。“兼爱”体现了墨家的平等观,在阶级森严的古代社会是非常可贵的,但墨家同时又承认君臣民之间的阶级关系,这样一来就与“兼爱”当中的天下平等互相矛盾了。墨家又同时认可非命、明鬼,非命是无神论,明鬼则带有迷信色彩,理论上两者不能共存。

  第三,部分学说过于理想化。有学者将墨家衰微的原因归结于追求的的理想过高,有一定道理。“兼爱”是一种理想的社会状态,但人的本性是利己,平等是可遇不可求的,况且封建社会本就阶级分明,想让贵族与平民平等更是不可能实现。

  节用、节葬、非乐在一定程度上脱离人们的日常生活,这些学说的提出实际上是针对王公贵族,使他们的生活归于节俭从而减轻平民百姓的负担。这种思想对当时的社会又积极意义,但礼乐制度早已深入人心,在这样的文化条件下难以实行。

  第四,重视科技脱离时代。作为先秦诸子百家中最重视科技的学派,墨家的科技思想难能可贵,但墨家对科技的重视在一定程度上脱离了当时的时代需求,科技也成为墨家衰微的原因之一。墨家后学探究科学技术的同时忽略了学术理论上的创新,大大削弱了墨家的传承能力。

  先秦时期墨家之所以兴盛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秦国统治者需要墨家的军事能力,随着社会渐趋稳定,墨家也就逐渐失去价值,而墨家也没有对自身的学说再创新,于是逐渐跟不上时代的发展和思想的进步,在历史的洪流中声音越来越弱了。

  秦汉之际是封建社会形成时期,社会上各项制度都处于不完善的状态,统治者想实现统一最重要的就是在思想上统一,汉武帝时的“独尊儒术”便是以儒家思想为主综合各家,最终确立了两千多年古代中国的主导思想。

  各种思想都有自身特点,如果不能反映当时的时代需求,如超前、滞后等都会让这种学派逐渐消失。墨家重视科技即是超前思想,超越了封建社会初期的需求,也违背了统治者维护国家稳定,政权统一的需求,因此墨家思想便被逐渐淘汰了。

  第五,缺乏创新。任何思想学说想要在历史上长久立足都必须时时创新,同时还要以包容的态度对待其他思想,“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在借鉴和创新中不断完善自身,这样才能长久发展而不被历史湮没。

  但墨家思想自初创之时就不具备这种品质。墨子学孔子之术时认为礼制太过繁琐,厚葬浪费钱财,于是背道而驰。他重视理论,但更注重实践,认为如果不能像大禹一样切实践行墨家的规章准则就不足以成为墨者。

  严苛的规章制度和行为准则为后期墨家的泥古不化埋下祸根。加之墨子性格倔强顽强,他坚信自己的理想并愿意为之奋斗终生,这种精神一方面能为他的前行提供强大动力,但也是墨家学说排他性强的原因所在,墨子很难接纳不同的意见,更不用说批判自己的学说了。

  除此之外,墨家内部的巨子制度非常严格,这也使得墨家学说难以有所创新。在墨家,巨子有相当大的权力,墨者要对巨子绝对服从,即使此后入仕为官,仍要遵守墨家的规定。森严的制度限制了墨者对墨家思想提出质疑,创新就更难了。

  三、墨家衰微的外部原因

  第一,墨家思想受到居于主流地位的儒家学者的排挤。孔丘与墨翟都有周游列国的经历,他们都希望将自己的学派思想推而广之。当他们向诸侯宣讲自己的治国理民思想时,往往会非难其他学派,儒家对墨家的排斥打压也是墨家走向衰微的原因之一,如孟子曾说“墨氏兼爱,是无父也。”在儒学与墨学互为竞争的过程中,儒学显然居于主流地位,他的蓬勃发展限制了其他学派,当然也包括墨学。

  第二,墨家思想不符合统治阶级的利益。墨家代表的是平民大众,他提出的主张对平民百姓有利,但对统治者来说是不利的。“兼爱”主张的中心在于平等,对现代人来说是非常合理的,但在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古代不可能实现。

  统治者治国理政的方式与墨家主张不合,秦国统一直接证明非攻主张失败,节葬、节用、非乐更与统治阶级自身的生活追求背道而驰。虽然墨家思想在民间十分受欢迎,但古代的天下是皇帝执掌的,想在这样的时代环境下存在并发展非常困难,渐趋没落是必然结果。

  第三,秦汉统治者对思想文化的专制取向。秦朝统一得益于法家的政治主张,始皇建立秦国后仍奉行法家那套刑法森严的制度,他不能容忍战国以来的百花齐放,因此发生了焚书坑儒的悲剧,儒家受到重创,各家学说也纷纷销声匿迹。

  与别家不同,儒家思想实际上早已根深蒂固在统治者和平民大众的血液里,统治者主导社会采用的仍是儒家礼制,所以到西汉独尊儒术时,儒学便再次复兴了。武帝提出儒学专制以后,墨家也就无人敢提。

  结语

  任何学术思想都是时代的产物,墨学也不例外。墨家思想起源于先秦社会动荡的环境中,在西汉时销声匿迹,其衰微有外界环境的影响,但更重要的是墨家思想自身的缺陷。缺乏创新的思想和墨者内部严格的规章制度是墨家走向衰微的关键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