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即是诗人也是宰相:张九龄有多厉害?

  安史之乱是唐王朝最大的灾难,正是因为这场霍乱,繁荣昌盛的大唐王朝瞬间跌落到谷底,同时也开启了让唐王朝持续衰弱的藩镇割据的时代。而安史之乱的始作俑者就是安禄山,而在安史之乱爆发的20年前,就有一位智者看出了安禄山谋反的迹象,但是唐玄宗却没有任何表示。那么这位看出安禄山要谋反的人是谁?他又是怎么看得出来的呢?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

  这位神人,就是我们在上学的时候所熟知的一位大诗人,他的这首《望月怀古》流传千年,其中的“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不仅让读者能够感受当时美好的景色,又表达出对亲人的思念之情。相信大家已经猜出来是谁,他的名字叫做张九龄。他在历史上的成就不仅仅在诗词歌赋,更多的还是在政治上。

  张九龄字子寿,号博物,韶州曲江人,也就是今天广东省韶关市人士。张九龄从小才思敏捷,出口成师,被当地人称为神童。长大后,高中进士,步入官场,虽然官场屡遭波折,但是最后还是升到了宰相的位置。

  出任宰相的张九龄,一心为民着想,敢于向唐玄宗直言劝谏,多次规劝玄宗居安思危,整顿朝纲。当时励精图治的唐玄宗早已经志得意满,再也没有早年的那股子奋斗劲儿,一心只想贪图享乐,张九龄的话也是一句都听不进去,反而更加厌恶张九龄。

  就在唐玄宗与张九龄君臣关系失和的时候,安禄山就出现了。安禄山虽说将唐王朝带入了深渊,早年的安禄山还是很努力的,早年混迹各地,竟然学会了六族语言。也因为体格健硕,善于言辞,得到了幽州节度使张守珪的青睐,从此安禄山就跻身于军旅。后来安禄山作战勇猛,张守珪就把他收为义子,同时提拔安禄山为平卢讨击使。

  就在安禄山担任平卢讨击使的这段时间,在讨伐契丹的战斗中遭到大败,按照规矩应该斩首,张守珪对这个义子也一点不手软,就上奏朝廷要杀了安禄山。

  张九龄以前见过安禄山,看得出安禄山是一个奸诈之徒,断定此人以后必定作乱。如今看到张守珪要求斩首安禄山的奏折,张九龄当即作出批示:“春秋时期司马穰苴出征,处死误期的庄贾;孙武练兵,斩杀违令的妃嫔。张守珪的军令一定要执行,安禄山必须死!”但是唐玄宗不同意,他觉得安禄山打了那么多胜仗,是一个不可多得的人才,还是留着比较好。张九龄还是不死心,上奏说:安禄山狼子野心,面有谋反之相,请求皇上根据他的罪行杀掉他,希望断绝后患。

  但是唐玄宗死活就是不听张九龄的,把安禄山放回了他自己的驻地。二十年后,安禄山就发动了叛乱,给大唐王朝带来了不可磨灭的灾难。

  而张九龄跟唐玄宗的关系更是越来越远,后来在李林甫的鼓动下,玄宗罢免张九龄,贬至荆州。张九龄的离去,也是代表着唐玄宗盛世的终结。此后唐王朝的政权一直在李林甫、杨国忠两大奸臣手中,

  唐朝的百姓也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而张九龄呢,在公元740年春,他请求回乡拜扫先人之墓,后来在返乡途中染病身亡。在他死后不久,曾被其断言“必反”的安禄山果然掀起了“安史之乱”,从而导致唐朝迅速从“全盛”走向没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