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诗人中,为什么说贺知章是最好命的那个?
下面由小编给大家带来贺知章的故事,感兴趣的小伙伴接着往下看吧。
唐朝289年历史,诞生了两千多名诗人、五万余首诗歌,可谓群星荟萃。
但要从中评出一位“最好命”的诗人,则非贺知章莫属。
人的一生漫长,一个阶段有一个阶段的追求,而最美好的状态莫过于孔子所说的:
“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贺知章真正做到了这点。
01
公元742年,42岁的李白接到了玄宗的诏书。
他高吟着“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来到了熙熙攘攘的长安。
一场中国历史上最有名的“忘年交”,拉开了序幕。
那一年,贺知章已84岁,却全然没有衰颓之态。
听说大诗人李白被召到了京城,现在住在紫极宫,他立马就要跑去看望。
这一看不要紧,一袭白衣、仙风道骨的李白,直让贺知章惊为天人。
李白也吃惊,长安德高望重的贺监竟然亲自来看他。虽说两人此时年龄、地位相差悬殊,心里却已有了几分亲切感。
人都说贺监放诞不羁、平易近人,果非虚言。
贺知章迫不及待地问李白:“先生最近可有诗作,能否让我先睹为快?”
李白也不推辞,拿出了自己刚写就的《蜀道难》。
噫吁嚱,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贺知章看得两眼冒光,惊叹道:
“能写出这样惊天地泣鬼神的诗作,你莫不是天上的谪仙人下凡啊!”
李白谪仙人的名号,就从贺知章这儿开始了。
后来,贺知章又读了李白的《乌栖曲》、《长干行》等诗作,对李白已是赞叹不已。
两人越聊越投机,立时就要到小酒馆里去大喝一场了。
俗话说:酒逢知己千杯少。
两人喝了一杯一杯又一杯,喝得那是一个酒酣耳热,痛快淋漓。
将离开时,贺知章摸摸口袋,忘带钱了。
他顺手就把腰间的金龟一把拽下,拿给小二抵了酒钱。
这就是“金龟换酒”的故事了。
这金龟可是唐代官员的一种配饰,意义非凡,贺知章随意就能拿来换了酒,他的狂放可见一斑了。
可他的这种狂,却实在是狂得有趣,狂得可爱。
就连一本正经的杜甫同学,也忍不住写诗调侃道:
“知章骑马似乘船,眼花落井水底眠。”
试着想想,一个在长安德高望重的老爷子,竟会每天喝得醉醺醺的,骑着马,在大街小巷里游荡。眼睛花了,失足落进井里,竟呼呼地睡着了。
实在像个老顽童般,让人会心一笑。
02
提起贺知章的诗歌,我们最先想到的,恐怕就是《咏柳》和《回乡偶书》了吧。
我们一首一首来看。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正如诗名《咏柳》,这是一首吟咏柳树的诗歌。
整首诗都是精妙的譬喻。
诗人把嫩绿的柳叶比作碧玉,将纷垂的柳条比作绿色的丝带,从而描绘出春柳的袅娜多姿、勃然生机。
最妙的却还是后两句,“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诗人先是抛出一个疑问句:不知这些细细的柳叶都是谁裁剪出来的呢?
旋即便是回答:是二月的春风,用它那灵巧的双手,裁剪出这嫩绿的叶儿,妆点大地啊。
无形无色不可捉摸的春风,就这样被具象化为了一把神奇的剪刀,巧夺天工般地,孕育万物。
值得一提的是,这首诗写于贺知章的晚年。
诗作中不仅没有一点颓唐之态,反是郁郁勃勃,处处都展现出生命的活力。
而这也许正是源于诗人内心的活力。
美国女诗人艾米莉·狄金森曾写过这样一句话:
我们并非在年复一年地变老,而是日复一日地焕然一新。
我们阻挡不了身体的衰老,却可以保持心灵的永远年轻,日日常新。
03
公元744年,贺知章以86岁高龄,告老还乡。
唐玄宗为他举行了一场盛大的饯别宴,百官都来为他送行。
这位大唐朝廷里的常青树,长安诗坛里的老前辈,终于也要离去了。
一别家乡(越州永兴)五十余载,多少沧桑,多少唏嘘,多少感叹,都在这两首《回乡偶书》里了。
其一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其二
离别家乡岁月多,近来人事半消磨。
唯有门前镜湖水,春风不改旧时波。
沿着记忆中熟悉而陌生的路,诗人离家越来越近了,不由思绪纷纷。
当年离家之时,尚是风华正茂,青春正好;而今归来之日,已是白发苍颜,去日无多。
路上有嬉戏的孩童,见着了我,以为我是远方的客人,便笑着问我,是从何处来。
我的乡音未变,故乡却已不再是曾经模样,自己也不再是当年儿郎。
唯有门前镜湖的碧水,每当春风吹拂过,便泛起一圈一圈的涟漪,还是旧时模样。
在诗人朴实无华然而真情毕露的书写中,读者已然被深深打动。
回到家乡没多久,贺知章便静静地走了。
在他走后11年,安史之乱爆发,像一场平地而来的飓风,颠覆了半个大唐。
而那时的贺知章,已然长眠于故乡的泥土之下,沉静安恬,浑然不知了。
从这一点看,他又是何其幸运。
04
贺知章的一生活了86岁,是唐朝最长寿的诗人。
一生横跨贞观永徽和开元天宝两大盛世,恰恰是唐朝也是整个中国历史上的黄金年代。
少年就以诗文知名,36岁中状元,仕途上一路平平顺顺,做到太子宾客、光禄大夫兼正授秘书监。
人缘上,李白是他忘年交,杜甫是他小迷弟。
他深受陆象先、张说等的厚爱,“吴中四士”、“饮中八仙“、“仙宗十友”都有他一席之地。
诗文创作上,他仅凭《咏柳》和《回乡偶书》两首诗,便足以名留青史。
最难得的是,他始终葆有着一颗赤子之心。
浸淫官场五十余载,贺知章始终平平顺顺,并非仅靠绝佳的运气。
更重要的是,他深谙人情练达,却又懂得不露锋芒。
以他在长安政坛和文坛的地位,皇帝青眼有加,门生故吏无数,却始终平易近人。
最喜在长安街头巷里游荡,与人称兄道弟。
明明是白发耄耋一老翁,所作所为却又偏偏似垂髫孩童,天真未凿,所以快乐都简单纯粹。
看起来,在历史上的地位与影响,贺知章比不过李白、杜甫等人,然而在他自己的那一生世,却活得足够快活、丰盈。
老子说:大智若愚,大巧若拙,大音希声,大象无形。
这是真正的通透与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