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蜀汉大臣杨仪为什么会被刘备抛弃?真的是因为他性格狭隘吗

  大家好,说起杨仪的话,各位一定都有所耳闻吧。

  有才能的人未必混的就好,而才能平平的未必就混的差。因为混得好与不好还牵涉到一个人的格局问题,格局的大小同样也决定了一个人成就的大小。就比如三国时蜀汉大臣杨仪,他本身是很有才能的,可以说浑身是才。但由于他性格上的狭隘性,最终一身的才华却为别人做了嫁衣裳。

  杨仪是湖北襄阳人,刚开始在荆州刺史傅群的官署担任主簿(掌管文书之职)一职。傅群在历史上不太有名,历史对他的记载甚少。不过根据当时的情况,公元208年赤壁之战后,魏蜀吴三国瓜分了荆州来看,傅群应该是曹魏的荆州刺史。所以,最初杨仪应该是曹魏的臣子。

  傅群在历史上不出名,在当时应该也没多大本事。而杨仪是有一身才华的,试想一个有才又有野心的人怎么可能长久的蛰伏于一个没本事的刺史之下。况且当时杨仪又只是傅群手下的一个主簿,可以说杨仪一身的才能压根施展不出来。所以在这种情况之下,后来杨仪投奔到了襄阳太守关羽门下。

  傅群自己就没多大才能,更别说识别有才能的人了。但关羽就不一样了,他勇武双全,杨仪投奔他以后很快就得到了赏识。当时关羽任命杨仪为功曹,可能关羽觉得让杨仪做个郡功曹实在屈才了。所以后来又把杨仪直接推荐给了刘备,关羽故意让杨仪做信使去见刘备。

  刘备见了杨仪,和他谈论国家大事政治的得失,发现还真是名副其实,于是就任命其做了左将军兵曹掾(将军府主管兵事之职)。219年刘备汉中称王后,又任命杨仪为尚书(掌管政事)。至此,杨仪的才华终于有了用武之地,可以尽情的施展了。

  但可惜的是,杨仪才华有余但格局不足。历史记载,他不仅性情急躁而且还十分狭隘。因此刘备称帝后,东征孙吴时杨仪由于和尚书令刘巴不和,当时可能说了些口无遮拦的话因此被贬官为弘农太守,而且还是遥领(只担任官职不必亲往)。

  这是杨仪在蜀汉第一次因性格问题受罚,但仅仅是贬官却并不能对杨仪造成警醒。直到刘备去世后,诸葛亮才又重新启用杨仪为官。诸葛亮任用他为参军,代行相府事宜。杨仪有个本事,就是对部队的粮草筹措很是在行,别看筹措粮草简单,还真不是一般人能干得了的。可是杨仪干起来游刃有余。

  所谓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当时蜀汉武有魏延的骁勇,粮草有杨仪,所以当时诸葛亮北伐基本没有后顾之忧,调兵遣将很是轻松。虽然魏延和杨仪有着相同的缺点,但诸葛亮却能很好的利用这二人的优点。虽然杨仪和魏延不对付,但诸葛亮活着的时候他们的关系还不至于那么紧张。但诸葛亮一死,杨仪便和魏延闹的不可开交了。最后魏延落败,被马岱所杀。

  杨仪被诸葛亮启用后,同样还是因为性格问题最后被诸葛亮扬弃。虽然诸葛亮病逝在五丈原后,在杨仪的部署下蜀汉得以安全撤军。但诸葛亮生前已经做好了后事安排,认为杨仪性情急躁不堪重用,有意让蒋琬担任重任。所以后来蒋琬就做了尚书令、益州刺史。而杨仪却没有部署,只是让他便宜行事。

  杨仪虽然有才能,但总是因为性格问题而错过许多好机会。因此,纵有一身生才华到最后只为别人做了嫁衣。由于杨仪偏激狭隘的性格,所以当时蜀汉内部亲近他的人也很少,只有费祎肯和他交往。但由于杨仪在费祎面前发了通牢骚,说还不如在诸葛亮死后投靠曹魏呢,那样也不至于落得今天这步田地。

  杨仪的这一番话和谋逆无疑,因此后来费祎将杨仪说的话上奏给了朝廷,杨仪被夺官为民流放到了汉嘉郡。但被流放后杨仪依然不思悔改,再次上书诽谤,大发牢骚。这回朝廷忍无可忍,于是派人去捉拿他。但朝廷的人还未到杨仪就自杀而死,他死后他的妻儿老小得以回到了蜀地。

  杨仪之才,在当时的蜀汉固然是数一数二的。但由于其性格上的局限性,最终一事无成自杀身亡。可见,一个人要想建立千年不灭的功业,成就一番彪炳千秋的大事业,单凭才能和智商是不够的。才能和智商固然是一大方面,但格局和胸怀同样很重要。而杨仪最后的失败,正是败给了胸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