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白起如果没有被赐死的话,秦国统一全国能提前吗

  今天小编给大家准备了:白起和秦国,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

  没有可能。

  白起能被称为“战神”在于君王信任,国家综合实力远高于其他国家,可以说,如果没有这两项作为基础,白起的军队必然难以百战百胜。

  无奈的是,白起临终前,秦国综合国力大不如前,白起还和自己的老上级秦昭襄王关系不太妙。

  关于长平之战:

  长平之战爆发后,秦国派出白起、赵国派出廉颇,两军在长平互相对峙一段,并没有取得多大成效。

  这时候,赵孝成王有些坐不住,立即让人催廉颇决战,廉颇因打了败仗,认为自己军队现在出战,必然不是秦军对手,为此他抵住了赵孝成王坚持自己的建议。

  赵孝王对廉颇打败仗有些不满,有换帅打算,这时候,秦国宰相范雎派人来秦国实行反间计,告诉赵人自己最害怕赵括,希望能以他为帅。

  赵孝成王居然信以为真,顶住所有压力,让赵括替换廉颇担任前敌主帅,赵括这家伙只会纸上谈兵,论实战经验压根不是白起对手,白起这家伙略施小计让赵括尝到一些甜头,赵括自认而然进入包围圈,很快白起让人断了他粮道,让军队里外三层围了起来。

  赵括发现情况不对,决定率军突围,白起直接将他射死,赵军主帅死后,大军立即投降,白起则说,赵军士兵反复,决定将他们全部坑杀,仅留年龄较小的240人返回赵国,长平之战失败后,赵国上下一片震惊。

  本来,秦昭襄王不想杀这么多年,这样做会引起天怒,可他一想到秦国军功制度,认为这战打得也艰难,双方死亡差不多,秦国士兵捞不到任何好处,没有好处有可能引起内部不稳,为此他想杀这些战俘,可他又不好充当这个坏人。

  于是,白起当仁不让的当起这个坏人,秦军很快就实行了令人震惊的坑杀赵国战俘四十五万。

  白起和秦昭襄王起矛盾的原因:

  长平之战后,白起认为应该乘胜追击彻底击败赵国,让他成为一个二三流小国,白起的建议一旦实行,赵国有可能彻底沦为二三流小国,只可惜他的建议并没有被采纳。

  赵国在得知白起攻打邯郸计划后,立即派人携带重金收买秦国宰相范雎,为的就是让范雎告知秦王割地求和,另外就是挑拨白起和范雎的关系。

  范雎这小子内心有些不爽,他觉得如果白起将赵国打残,到时候这家伙的威望绝望超过自己,那自己还在秦国混个球。

  一番考虑后,范雎答应了赵国使者建议。因此,他立即进入秦王宫跟秦昭襄王汇报,赵国愿意割地求和,这场战争可以结束了,同时要求秦昭襄王把白起召回来,免得这家伙过度兴奋,一下把赵国打残。

  秦昭襄王思虑再三,觉得跟赵国打了有一段时间,每天军粮消耗量惊人,在打下自己还坚持多久还不懂,同时也担心等下其他几国支援赵国,自己到嘴的肥肉不就没了。于是,他决定采纳范雎建议,拿出几座赵国城池,弥补自身损失。

  白起在前线整顿备战,就等秦昭襄王下出总攻令自己就可以在几天内拿下邯郸,很快,秦王的命令终于传到白起军营,可他等到的并不是总攻令,而是要求他立即撤军,白起瞬间懵逼,可他也没办法,只能带领大军撤退。

  白起和秦昭襄王矛盾彻底爆发:

  白起回到咸阳后,经过多番打听,才知道这一切主谋是范雎,是他劝秦王退兵,让他没机会立下这千古大功。

  这时候,白起已经对秦昭襄王有些不满,认为这次机会一旦丧失,将来想在给赵国致命一击已经没有机会,因为其内心变化,最终导致白起之死。

  此后,赵国并没有如约割地,秦国为此很生气,决定派白起率军出征,白起以身体不适,拒绝出征。

  秦昭襄王不以为然,直接让王凌领军出征,本以为是一场顺利万分战役,哪知疲弱赵国爆发惊人力量,直接将秦国击败于邯郸城下,秦昭襄王得知情况,着急万分让人情白起出山。

  这次,白起本该率军出征,可他依旧拒绝秦昭襄王命令,自己刚在长平坑杀四十万赵军,赵人对自己怨恨万分,一旦自己率军伐赵有可能会引起赵人拼死抵抗。另外,认为赵军已经做好一切准备,这时候出征有可能会让秦军陷入不利地步,同时要求秦军休养生息,等到良机再进攻赵国。

  秦昭襄王得知白起所说后,内心有些不悦,认为白起没有为自己考虑,让他有些不爽。

  为何会有这种情况,当初秦昭襄王放赵国一条命,本以为可以获得一些城池,哪知赵王不守信用,让他成为诸侯国笑话,为此他必须逃回面子,白起这家伙居然不愿为自己解忧,这让秦昭襄王有理由相信,白起有二心,有可能会做出一切对自己不利事情。

  我们知道,秦昭襄王作为一国之君,非常在乎自己的面子,白起作为臣子给自己解忧理所当然,可他这时候,居然不愿出来,自然会引起秦昭襄王不满,认为白起不再受自己掌控,处理掉不听话白起也是理所当然。

  秦军溃败导致秦昭襄王决定处理白起:

  白起虽没有出征,不代表秦军没有其他将领,王龁成为他的代替者,秦昭襄王希望他能打个大胜仗,保全自己面子。

  无奈,王龁面对赵军已做好万全准备,任他如何努力也没有取得很好效果,再加上楚、魏两军也是不好惹得主,随时有可能抄了自己后路,整体战局确实有些不利。

  信陵君:魏无忌见有利可图,立即率领魏军加入战场,楚国春申君黄歇也带领大军前来参战,赵军见援军来临,士气增加不少,秦军两面收地,有些难受,只能率军突围,由于赵军刚经历长平对秦军怨恨异常,秦军打得很艰难,王龁经过一番波折后,率残部返回秦国境内。

  王龁惨败后,秦昭襄王对白起怨恨异常,生了想杀的心,但转眼一想,白起是难得将才,这时候杀他不利国家,为此他又让人请白起出山,可白起依旧不愿意出山,反而还指责秦昭襄王不听自己劝告。

  白起的话让秦昭襄王瞬间起了杀心,认为我给你面子你不要,那就不要说我不念君臣之情,可他并没有马上处理白起,毕竟现在有更紧急的事情。

  王龁战败后,各国联军尾随其后,秦军无力抵抗,边战边撤,局势艰难万分,秦昭襄王必须保住国家后在考虑对付白起。

  本来,秦昭襄王想组织一场反击,让自己军队获得更好士气,奈何各国势大,自己军队士气低落,难以组织有效反击,这让秦昭襄王有些忧虑。好在,各国内部发生矛盾,互相攻杀,最终相继撤军,秦国躲过一劫。

  这件事情结束后,秦昭襄王决定好好跟白起算总账,毕竟这家伙不厚道,不为自己分忧,反而导致秦国遭遇如此败局,这样大臣不杀我内心难以平复。

  为此,秦昭襄王派人赐死白起,白起则欣赏接受命运安排,这一战,秦国损失惨重,等了好多年缓过神来,单从这点看,就算秦国不处死白起,也难以提前统一全国。

  综合所述:

  白起作为秦军大将,不为王上分忧,反而居功自傲,换谁都无法忍受,杀他是迟早的事情,毕竟你就算多厉害,可你的一切都是王上所给,必然要为王上分忧,而不是以自己心情做事情。

  对此,你们有什么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