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汉武帝推恩令削藩已经有成功案例了,建文帝削藩为何不用推恩令

  对建文帝削藩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

  建文帝朱允炆之所以削藩失败,他有一个致命错误,就是他不仅要削还要废。不仅要削藩王们的兵权,还要废处藩王的皇籍,这是硬生生地将一个皇族王爷贬为庶民。这谁受得了?这样的操作不是逼藩王们齐心协力地造反朝廷吗?也许这也是建文帝朱允炆想要的结果吧?就是逼反,这样朝廷才师出有名。理是这个理,只是这很明显是弊大于利的做法呀,逼反了,建文帝这个朝廷有没有这个能力去收拾?答案显然是不能的。

  这个时候有人就提问了,为啥建文帝朱允炆不沿用汉武帝的推恩令?学习汉武帝刘彻那般温水煮青蛙不就完事了吗?汉朝推恩令是在三代基础上的,汉高祖刘邦除异姓王,汉文帝刘恒除淮南王和分解齐国,汉景帝刘启除七国之乱,到汉武帝刘彻是又除掉淮南王和常山王,而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是把重点放在异姓王身上了,彻底清掉了异姓王,而朱姓王爷有一大堆,任由其发展,这也是建文帝朱允炆所见到了危机,藩王们的势力日益强盛,他们一旦联合起来完全碾压朝廷了,所以建文帝朱允炆登基后就立马实施削藩计划。

  其实汉武帝的推恩令有个背景,七国之乱后诸侯王实力大减,已无力对抗朝廷,只能默默接受。叫建文帝使用推恩令也不现实,明朝王爷是有兵无地。推恩令拿什么去推?明朝王爷根本就没有封地,只有卫兵。没地可分就没必要推恩令了。

  推恩令就是阳谋!知道我在削弱你,你却没有办法,如果建文帝是汉武帝,就没必要用推恩令了。汉武帝使用推恩令是各封国已经过去很多代人了。建文帝如果使用推恩令,还没到二代分封,朱棣可能就反了。所以呀,也不能说建文帝削藩有何不妥,换做谁来站在建文帝的处境,都是要迫不及待地想去削藩的。这些藩王是臣,建文帝是君。可他们之间还有一层身份呀,这一堆藩王们都是建文帝的叔叔辈分的,虽然他贵为天子,从血缘上也改变不了他朱允炆是藩王们的大侄儿罢了。这份血缘情分斩不断理还乱,建文帝的所作所为就是希望斩断理清,只是可惜了,建文帝缺了那么丁点运气吧,当然还有能力有限的问题。

  建文帝朱允炆和汉武帝刘彻两者之间威望有别:建文帝是明太祖朱元璋的大孙子,在朱元璋的儿子们和开国元勋们的眼里,你朱允炆不过是一个乳臭未干的臭小子罢了,大家很明显是口服心不服的,这一点朱允炆自己也很自知,所以他也很想干出一些事迹证明给这些长辈们看的。而汉武帝刘彻呢,他是汉景帝刘启的儿子,皇位传子,理所当然,汉景帝刘启的兄弟姐妹们也不敢多说什么,朝臣们辅佐先帝的儿子,也理所当然,这也是本分,所以不会说对汉武帝刘彻有太多偏见,毕竟他是合法继承人。当然了,建文帝朱允炆也是朱元璋指定的合法继承人,不过隔代了,朱元璋本来就有这么多儿子,他的长子太子朱标不在了,还有其他儿子呀。为啥非要选个皇长孙?小编认为这一点朱元璋不太理智,偏爱了。没有考虑过这个皇长孙日后要面对的不仅仅是朝臣,还有一堆藩王们的皇叔呀。

  汉武帝之前历代深受分封王国的苦,中央苦,所以思变,君臣同心要削藩。而建文帝是由明朝创始人朱元璋制定的藩王制,你建文帝就推翻,为了中央集权无可厚非,但是事实就是明朝中央官员也有不少人内心深处都是不建议削藩的,建文帝强行要搞,结果搞死了自己。

  执政能力有别,建文帝并非是一个出色的政治家,而汉武帝绝对是一个雄韬伟略的杰出政治家。建文帝军事能力也一般般,由于朱元璋在位期间大杀功臣,到了建文帝手里,已经是没几个像样的大将了,要知道建文帝的四皇叔朱棣可是身经百战的老司机了。阵前换将本来就是大忌,容易导致士气低落,但是建文帝还是干了这件愚蠢的事,建文帝还有妇人之仁,多次下旨明确说勿杀吾叔。这不是在给机会朱棣吗?本来人家朱棣是逆风局,你硬生生地给足机会让朱棣翻盘。

  任用人才方面,朱允炆自己水平有限的猪队友,齐泰和黄子澄以及被诛十族的方孝孺其实他们的责任也很大,他一直在怂恿建文帝大力削藩。而汉武帝刘彻自身英明神武,如同刘彻他自己所说:他就是要做别人做也做不到,想别人想也不敢想的事。

  不算小结的小结吧,建文帝削藩失败算得上是咎由自取,沿用汉武帝的推恩令并不现实,他没办法温水煮青蛙,他不得不削藩,正如上面所说,如果说推恩令是阳谋,知道我在削弱你,你却没有办法。建文帝执意削藩也如此,他知道急着削藩不行,但是他却没有办法不削,根本没办法慢慢削,天下各大藩王们的势力发展比朝廷还高歌猛进,你削是死路一条,不削也是死路一条,说到底还是建文帝朱允炆个人能力有限吧,没办法走出这个死局,而汉武帝刘彻却是走出来了。不然怎么会有秦皇汉武并称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