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洎是什么人?赵光义为什么会让他成为宋朝宰相
对张洎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
一个国家的灭亡除了君王的昏庸无能外,朝中大臣奸佞丛生也是重要的原因之一。在南唐的灭国原因上,李煜固然要负有重大的责任,也不能忽略朝中大臣对国家的影响。南唐宰相张洎便是最典型的例子,他既是李煜恩宠第一的近臣,也是南唐灭亡的祸首之一。按理说这些卖主求荣之辈,在国家灭亡后都没有好日子过。而张洎却有些例外,他受到宋太宗赵光义器重,被认为是“江东士人之冠”。于是这位来自南唐贰臣竟然在宋朝平步青云,升到了参知政事的高位,与寇准并列,成为宋朝宰相之一。
张洎是南唐士人中才学非常出众的一位,尤其是诗词方面非常出色,受到李璟和李煜父子的器重,被任命为南唐宰相。史书中用“参预机密,恩宠第一”来形容,可见他在南唐的地位仅在皇帝之下。然而他却并不是为南唐鞠躬尽瘁的忠臣,而是典型的卖主求荣的奸臣。史书上对他在南唐的历史记录不多,但从别的南唐人物传记中可以看出,这人是典型的奸佞。他在南唐灭亡的过程中起到了负面的作用,是加速了国家的灭亡的罪魁祸首之一。而南唐后主李煜对张洎毫无防备,直到国家灭亡,他都毫无察觉。
宋朝大军南下攻打南唐时,张洎与陈乔共同掌握军务,阻止军队抵抗宋军。面对灭国的危机,张洎不思同心协力共抗外敌,而是意图借宋军之手排除异己,打击政敌。当时张洎所在的南唐本地集团与武将集团争权,张洎便派武将集团的代表皇甫继勋领兵十万保卫金陵。
而这皇甫继勋并非什么名将,而只是靠着父亲皇甫晖之名上位的军二代。这个人没什么本事,因为老一辈的将领先后去世,这才赶鸭子上架。他既不会打仗,又懦弱贪婪,除了搜刮民脂民膏,就是把“降宋”挂在嘴边。据说他听说南唐遭遇败绩,反而喜形于色。若有人向他提议反攻宋朝,却遭到鞭打和囚禁。
然而就是这么一位懦弱无能的将领,竟然被张洎扶上了统帅的高位,指挥整个防守金陵的大军。很多人认为张洎这么安排是看在皇甫继勋的父亲皇甫晖的面子上,因为皇甫晖是李璟时期帮着南唐夺取淮南之地的名将。皇甫继勋作为军二代,多少也算是有点本事的。其实这种看法是相当错误的,张洎启用皇甫继勋就是为了打击南唐的武将集团。因为自从韩熙载死后,外来文人便在政治上失势。南唐朝中能与本地派对抗的就是武将集团,而这些人掌握这国家的军队。张洎就是借用宋朝的手,让皇甫继勋遭遇失败,才有合理理由掌控军队。
为此他不但拦截了所有皇甫继勋战败的情报,让李煜失去的对前线的信息通路。他帮着皇甫继勋找各种理由不与李煜见面,使李煜对南唐的战局一无所知。而名将卢绛等人发往金陵的文书也被张洎拦截,不但使李煜无法得知局部胜利的信息,还借机挑拨卢绛和皇甫继勋的关系,使得军队内部矛盾丛生,互相猜忌。
如此一来,李煜对战局的变化一无所知,还以为战事一切顺利,曹彬的大军很快会退却。当宋军磨刀霍霍准备攻城时,李煜还被蒙骗得举行了南唐最后一次科举考试,简直是荒唐可笑。而在战争中有不小功劳的卢绛却得不到奖励,反而受到排挤和打击,被调到润州,远离金陵战场。
本来战争形势就对南唐不利,身为宰相的张洎的还排除异己瞎折腾,南唐灭国危机就在眼前了。等到事情被拖延得一发不可收拾,李煜再上城墙一看,金陵已经被宋军围得水泄不通,顿时晴天霹雳,如梦方醒。而此时张洎却又把战败的责任推到皇甫继勋身上,让李煜处死皇甫继勋来平息军中怒气。从张洎这一系列的操作可以看出,他根本没有把国家的存亡放在心上,一心就是要通过政治斗争夺取权力。为此他不惜让皇甫继勋战败,让他有理由染指军权。而这样的奸佞小人居然在南唐宰相位上呆了数十年,可见李煜父子的昏庸。
李煜派张洎出城搬救兵,希望利用金陵的城池坚固,招南唐其它地方的军队救援。而张洎一出城就成了宋军的俘虏,还把身上携带的搬取救兵的密信交了出来。宋史上说是被宋军搜出来的,可看字里行间的写法明明是张洎主动投诚。因为当时带的密信封在蜡丸之中,如果形势不对,他完全可以把蜡丸吞下,或者扔掉。那种蜡丸也就比小拇指的指甲盖略大,怎么处理都不会被宋军发现。除了主动投诚,宋军要缴获这种密信非常困难。结合到张洎之前反复劝李煜投降的行为,可见他早就打着卖主求荣的主意了。
可能是卖主卖得好,南唐灭国后张洎的反而受到宋朝的重用,在赵匡胤和赵光义两朝,张洎成为南唐旧臣的领袖,是贰臣中最受其中的文臣。赵匡胤授予他太子中允的官职,入舍人院。赵光义即位后张洎更是平步青云,先后当过知州、礼部侍郎、太仆少卿。后来他被拜为谏议大夫、判大理寺、史馆修撰、中书舍人、翰林院学士,参知政事,与寇准同列。以贰臣的身份做到了宰相的位置,张洎在南唐旧臣中也算出类拔萃了。这种情况不但在当时非常不合理,就是在后世极为罕见的情况,让很多历史爱好者感到疑惑。
张洎为官的特点就是欺上瞒下,贪恋权位,嫉贤妒能。他善于各种权谋诡计,利用权势坑害同僚,以获取最大的政治利益。在他眼里李煜这样的皇帝只是他操弄权势的工具,随时都能出卖的对象。按理说这种奸佞在新朝也是不能得志的,毕竟赵匡胤和赵光义也要防范身边出现这种奸臣,小心自己也被出卖。从张洎投降宋朝后在南唐旧臣中排除异己,嫉贤妒能的表现看,他的行事风格显然没有任何改变。他在宋朝打压过李煜的掌书记潘慎修,与南唐名臣徐铉绝交,甚至上奏本诽谤过寇准,这都是他在南唐时常用的权谋手段。
基于上述的考虑,张洎继续成为宋朝宰相,不能用简单的橘生淮南之说来解释,而是有着更深层次的原因。他在南唐和宋朝同时为宰相,同时延续小人和奸佞的作风,显然与国家利益无关。他既不是终于国家的,更不是终于哪个皇帝,而是更看重自己的现实利益,而且非常短时。这种小人行径的文臣只能成为君王政治斗争的工具,而不能成为治理国家的人才,更不会是君王信任的伙伴。赵光义任用张洎为宰相,肯定不是希望他能治国。毕竟他早就被打上了卖国贼的标签,这样的人官位再高都是受到鄙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