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魏王李泰不仅没被册封太子反而还被降封,这是为何?

  唐高祖武德九年(公元626年),李世民通过“玄武门之变”除掉了当时的太子李建成,得到了太子之位。虽然这场政变成为他一生中的污点,但是也不能否定他是中国历史上最出色的政治家之一。他与长孙皇后生育了三个儿子,分别是李承乾,李治跟李泰,而李泰则是他最喜爱的儿子。也正是因为李泰,李世民在位期间差点爆发了第二次“玄武门之变”。

  李泰(619年—653年),字惠褒,小字青雀,唐太宗第四子,生母是长孙皇后。武德三年,李泰被自己的祖父唐高祖李渊册封为宜都王。次年,李泰进封卫王,又被授予上柱国。李泰作为嫡次子爵位原本最高不过是从一品的郡王,而他却被李渊封为卫王。李泰因为雅好文学又爱好书画,才华横溢,所以倍受唐太宗宠爱。

  贞观二年,九岁的李泰改封越王。按照当时的唐律来说,成年的皇子是要去自己的封地的,而李泰不仅仍旧没按照惯例前往封地,还在贞观八年被授予了雍州牧之职。还一度下诏想让心爱的儿子搬进武德殿居住,让他承欢膝下。不仅如此,李泰因为“腰腹洪大”,李世民还担忧李泰上朝参拜的时候会很辛苦,所以还特许李泰可以坐轿子入朝。唐太宗因为疼爱儿子而做出的种种出格举动,也没有因为大臣们的极力劝谏而就此停手。唐太宗对李泰的宠爱更胜从前,有一次有人为了诬告魏征,上告唐太宗说朝中三品以上的大臣对李泰不够尊重。唐太宗听后觉得李泰受了委屈大发雷霆,把那些大臣召进宫来严词质问一番。后来在魏征的据理力争之下,唐太宗觉得自己私爱而忘公,可在事后,他对李泰的宠爱也是该怎么来就怎么来。也正是因为这般宠爱,最后才有了李承乾与李泰的太子之争。

  李承乾被为太子后,见到父亲垂青于魏王李泰,心里很是不平衡,于是开始策划政变。后来事情败露之后,李承乾的太子之位被剥夺,李承乾被废之后李泰便堂堂正正地入宫侍奉李世民了,之后李泰为了被封为太子承诺自己百年之后定会杀了自己的儿子把皇位传给弟弟李治。唐太宗听后即便许诺要立他为太子。

  褚遂良听后便揭穿了李泰的谎话,说陛下如果真的想立李泰为太子,那就必须让李治躲得远远的才行。唐太宗冷静下来之后果断地立了李治为太子并将李泰从魏王降为东莱郡王。647年,李泰被唐太宗重新封为濮王。652年,李泰因病逝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