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著名哲学家王守仁的父亲:王华有多牛?
王阳明是明代著名的思想家,是心学的集大成者。但他的父亲王华其实也很牛。感兴趣的读者和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李鸿章曾称赞王华道:“当代重逢王海日,吾皇神武安天下。”意思是说,大清如果有王华,那天下就太平了。
拾金不昧
王华六岁时就做了一件震惊乡邻的事。
有一次,王华和小伙伴在河边戏水,河边来了个喝得醉醺醺的男人,洗脚后离开。
不久,小伙伴陆续回家,走在最后的王华发现河边有个袋子。他打开一看,目瞪口呆,因为里面有数十两黄金,金黄金黄的,晃得他眼都睁不开。
他猛然想起是那个醉汉的。他想,“这人找不到一定很急,必定找回来,我在原地等他。”他紧紧握住袋子不敢松手,生怕黄金不翼而飞。
这时,有人从河边经过,看着王华的表情感觉怪异,朝他看了几眼,王华紧张地连汗都滴下来了。等那人走远,王华灵机一动,把袋子仍入浅水中,然后装成若无其事的样子,在旁边玩石子。
过来许久,醉汉一路哭着跑过来,王华忙问:“你掉了啥东西?”他说丢了钱,王华忙告知他具体位置。
拿到钱后,男人从袋子里取出一两递给王华,王华推辞不要,对方误以为他嫌少,又伸手进去拿,王华像个小大人似地说:“我几十两都不要,还会看上几两吗?”醉汉只得作罢。
别人家的孩子
王华七岁的时候就迷上了读书,以前喜欢去河边戏水,后来就不再感兴趣。
正好遇到三月三,孩子们都去春游。母亲看他读书辛苦,让他歇一歇:“你把手中的书放一下,去看看风景吧。”
王华回答说:“母亲大人,你们搞错了,看风景哪里比得上看书?”
到了14岁时,王华到龙泉寺寄宿读书。同学中有几个是富二代,仗着家里有钱,经常欺负寺庙里的小和尚。
小和尚怀恨在心,就装神弄鬼吓唬学生。因此学堂里经常闹鬼,许多孩子都不敢来上学,剩余的家长听说后也赶紧把自己的孩子接回去。
最后只剩下王华一人在寺庙读书。
那些小和尚也想吓走王华,他们躲在门缝后面偷偷看,只见王华正襟危坐,十分淡定,暗暗想:玩不过这小子。因为王华早就识破了其中的鬼把戏。
1475年,松江一位官员张时敏,听说王华才学出众就找了机会测试他,结果王华洋洋洒洒写了一篇文章,张时敏当场就呆住了,大加赞叹,他预言王华日后一定能够状元及第,飞黄腾达。而张时敏的一番话使得王华从此名声大噪,那些富豪都竞相聘请他为老师。
啼笑皆非的艳事
王华当家教时还发生了一件十分搞笑的事。
他在一个富豪家里当老师时,富豪没有儿子,盼子心切,想出一个让人哭笑不得的点子。
一天晚上,他让小妾拿着他的字条去找王华,上面写道:“欲求人间种。”
字条背后的意思不言而喻。
王华看了以后,淡定地提笔在旁边写道:“恐惊天上人。”
为了避免尴尬,第二天,王华离开了富豪家。
不畏强权
1507年,正值宦官刘瑾专权,朝中的大臣纷纷拜倒在他的门下。唯有王华却不与他来往。
但刘瑾很犯贱,王华越不搭理他,他越想撩王华。刘瑾派亲信放出话来,只要王华去见他,就立马提拔为丞相。
但别人眼中的香饽饽,王华全当它空气。
结果,刘瑾恼羞成怒。当时王华正参与《大明会典》的编纂,出了一点小差错,刘瑾借机逼迫他退休回家。
被人陷害,饭碗都丢了,王华却泰然自若,丝毫没有后悔的意思。
一语惊醒王阳明
当初王阳明得罪的,也正是这个大恶人刘瑾。
王阳明因上疏纳谏被贬到贵州龙场为驿丞。王阳明那时年轻,突然在仕途上遭遇毁灭性打击,一下子接受不了,他变得心灰意冷,万念俱灰。
想想也是,龙场是个穷乡僻壤,是个未开化的地区,又离权力中心相隔十万八千里,自己的理想抱负何从谈起?
所以,他逃过追杀,去南京去父亲时,一直黑着脸。
王华非常了解自己这个儿子,他首先肯定儿子不畏强权的做法。得罪了上司,却得到父亲的认可,王阳明顿时痛哭流涕。
接着,王华说出一番令人震撼的话:“儿子你去上任吧,既然朝廷派你去,你就有去的责任。”
王阳明豁然开朗,从此不再纠结,于是欣然赴任。
后来,他来到贵州龙场,根据当地的风俗开化教导乡民,取得很大的成就,而他自己也在这里对《大学》的中心思想有了新的感悟,并实现了个人的跃迁,这就是历史上至关重要的“龙场悟道”。